吴雄生
一、问题的提出
江西民办高校学生目前为三大类,一为高考分数刚上省统招最低控制分数线的统招专、本科生,二为没上线的预科生或单独招生的专科生,三为自考专、本科生。
1.基本概念。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始终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截至2015年12月4日,全国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56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经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截至2016年1月29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66所。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三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界定其为民办高校。
2.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外,西方不良社会思想对学生思想的侵蚀,西方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国内,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一些人道德、信仰缺失,理想崩塌,追金逐利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由此,影响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功利化的趋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江西民办高校每年发展党员数量较大,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党的未来。如何加强入党动机教育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些教材、论文和个别的著作中。在这些论文中,学者们多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学生入党动机和教育引导进行论述,其中对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研究占多数;国外研究主要多体现在突出党的优越性方面,例如古巴、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宣传政党的主张,加强组织、纪律、作风建设,以吸引优秀人才参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主要通过竞选演说,宣传其主张,突出优势,实施新政,吸引优秀人才。
二、现状调查
1.样本的选取。课题组对三所样本校学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三所样本校中专业设置比较全面,覆盖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师范类、医药卫生类等专业,学历层次有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因此,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客观地反映出当代江西民办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现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还对样本校的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面对面的交流、座谈,同时,查阅对比了近几年相关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我省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课题组成员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感受,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定调查题目后,课题组征求多方意见,反复修改,使问卷的形式比较规范,操作比较容易,内容比较全面,问卷问题的排序和分布比较科学,最终定稿并正式投入使用。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身份信息和调查对象关于党的知识、党的政策、入党动机、对党的认同感等。
3.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江西科技职业学院90份,江西科技学院210份,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200份,回收问卷465份,其中有效问卷459份,有效回收率为91.8%,具体调查问卷人的身份信息如表一所示。网上问卷收到14份,教师和学生各占7人,但是,由于网上问卷的真伪难辨,数量又少,而且有与纸质问卷人有相同的可能,故本次研究没有把网上问卷的数据列入研究范围。但这又反映了一个问题,现场问卷迫于老师的情面答了卷。网上问卷由于无法简单考核学生是否答卷,故没有学生主动参加。由此反映出学生参加党的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较低。
4.入党动机的总体状况。
此项调查,有多选的可能,故合计频次529,超出70频次,超出15.2%。从表二数据分析,江西省民办高校学生入党动机总体是端正的,是向上的,占66.2%;但也有随大流的占14.6%,为了以后更好找工作的占13.1%,为了争面子的占13.5%,为了不吃亏的占4.1%,为家人争光而入党的占3.7%,动机不纯者占了三分之一,说明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
三、因素分析
1.社会教育存在不足。一是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不断推进“和平演变”和“文化霸权主义”;在各大、中城市商业区,麦当劳、必胜客、肯德基、星巴克的身影随处可见,西方饮食习惯正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以及互联网为代表的美国文化更是借助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大举对中国进行渗透;等等。二是政治思潮多样化。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1]。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极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抽象的价值观念,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消亡论”等论调,并加紧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丑化和污蔑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使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怀疑和动摇,甚至完全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和追求。三是市场经济的影响。“讲实惠”“向钱看”的思想,使得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性因素增加。四是价值观念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影响了当代青年学子,使得大学生淡忘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价值取向逐步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五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认为入了党可以捞取政治资本,在学校评优方面有优先权,以后可以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六是社会矛盾复杂化。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业难问题和三农问题,容易让大学生政治认识模糊、政治信仰缺失。七是有些用人单位提出政治条件硬性要求。例如考公务员(特别是公、检、法等部门),或事业单位有些岗位,要求必须是党员,所以一些大学生为今后更好地找工作而争取入党。
2.学校教育不足之处。一是进一步改进教育方法。高校教材相对于时代发展而言有一定滞后性。有的老师遵从教材体系,宏篇大论,重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内涵、意义等,没有很好地与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不与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相结合,使学生丧失对思政课学习兴趣。授课人数超过200人,师生交流不够。学生工作机构及辅导员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了招生及对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以开会、念念学校通知来完成,很难也很少对学生开展细致和有针对性的政治信仰教育。二是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一切向钱看”等功利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他们认为思政工作岗位发展平台不高,前途不大,因而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对大学生的正确指导和耐心关怀。教师是一种终身学习、且要主动更新知识的职业,凭借过去的老经验和旧知识满足不了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民办高校思政老师还存在老龄化、流动性大等问题,中青年少,在学历和学缘结构以及学术水平方面存在欠缺,工作经验还有待加强。
3.家庭教育影响力不足。
表三中,亲人支持入党的占87%,其他情况占13%。87%中包含了亲人希望借助学校对要求入党的学生从严要求,从而加强对他们日常安全、行为、学习管理,真正从理想信念上支持子女入党的要少些。有些家庭教育方式欠妥。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不太懂得为别人着想或是为他人作贡献,自我意识较强,在德育教育上存在不足。同时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过分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德育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当孩子进入大学校园后,家长觉得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就更加忽视德育教育。有些家庭因父母关系恶劣而给孩子带来心灵创伤,使他们在价值观上发生偏差。有些学生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中,很多是共产党员,受他们的影响和教育,这部分学生从小就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情感,长大后比较容易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但有相当多家庭,茶余饭后说得最多的是如何赚钱、如何赢利,或是一味地希望孩子多捞些政治资本,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为家族增添荣耀。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就会导致信仰和价值观产生偏颇,趋向功利化。
4.学生自我教育不力。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且复杂多样,但思想成熟度不高,对社会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和理论上,特别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外来观念和外来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网络虚拟影响,思政工作深受干扰,错误观点、落后思想影响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我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社会变革大环境下逐渐增强。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加上社会各方面的深刻调整与变革,都促进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是被动地参与学校要求的党团组织活动以及与课程有关的专业实习等,没有能深入到社会和生活中进行社会实践。
四、教育对策
1.总体目标和类型目标。总体目标: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全面、科学、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在各类型目标中,对于个人价值型和追求私利型来说,要帮助他们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消除功利思想,将他们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校园环境型和家庭影响型而言,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的参与度;对于冷漠型的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先提高他们对政治和党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关心政治生活的意识,鼓励并通过各种渠道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2.先进性和针对性原则。
表四中,显示大学生相信党的占81.05%,但其他情况也占了18.95%,说明党的先进性教育、自身吸引力有待加强。对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必须体现鲜明的先进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人们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的特点,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针对性原则,讲究策略和方法,注重技巧,而不能简单地使用同一种方式方法对待全体学生。
3.丰富入党动机教育的内容。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澄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错误认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哲学家罗素曾说过:“自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却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下来了”。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四是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江泽民指出:“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胡锦涛指出,要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加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习近平指出,要加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加强党史党建知识教育。
表五信息显示大学生对党了解的占1/3左右,2/3左右的学生对党了解不够甚至不了解,因此加强党的知识教育非常必要。一是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地方党史资源。充分利用我省红色资源,抓住能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题材,与相关部门合作,发挥新闻媒体和新型传媒优势,多渠道、多视角宣传我省党史。二是要坚持做好党史的知识普及工作。搞好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党史宣传,围绕党纪念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开展纪念活动,积极筹办或参与组织研讨会,举办图书展览、知识竞赛、党史演讲等,普及党史知识,宣传党的辉煌成就,达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陶冶人的目的。同时又要抓好党建日常工作,提高学生党建知识,健全组织,建章立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制度。
5.加强形势政策教育。
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的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的教育资源库。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引导大学生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二是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问题;三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分析问题。
6.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
表七、表八显示党校对学生入党动机教育非常必要、作用大,学生渴望学习党的知识。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阵地作用,开展各类社团文化活动、系列讲座、社会实践活动。
7.创新入党动机教育的方法。
表九信息显示大学生对功利性入党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类情况:一为反对,二为理解,三为无可奈何。说明相当一些大学生的政治观念还是比较模糊。因此入党动机教育要与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理性的政治态度,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承担起那份青年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整体教育与分类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受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设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目标要求,分类教育,解决不同的问题和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表十显示大学生认为入党很难的占3/5,说明学生有畏难情绪。在个案访谈中,大多数学生反映学校的名额少,入党难度大,使很多学生往尘末及,有时丧失入党的信心。所以,我们要帮助大学生克服入党畏难和急躁情绪。在把握教育规律性的基础上,把普遍性教育同个别性教育相结合;在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引导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多学科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注意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一般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通过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而发挥影响。与此同时,还要运用隐性教育,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接受感染,获得暗示,进行模仿,产生从众心理进而实现文化心理积累。
8.优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环境。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说明环境对人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信仰追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外部环境多重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不断优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环境,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发展。一是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机制。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靠的三方联动机制,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形成育人合力。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精髓如国学对大学生信仰的引导;抓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人文精神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开拓网络环境建设,网络是把“双刃剑”,占领网络阵地,优化网络环境十分必要,政府部门、高校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和引导,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如新媒体、自媒体开展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9.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制度。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增强社会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重要的认同感,切实落实各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者在民办高校的地位和作用。民办高校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起监督保障作用。有些董事长认为民办高校党组织可有可无,作用不大,劳民伤财。社会上对民办单位的党组织的认同感也不高。所以,党建工作者在民办高校不能作为摆设,党建队伍要配齐人员,落实经费,解决必要的办公条件,改变目前民办高校党组织不是少人就是缺钱办事的困境,并且要努力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