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国共合作思想

2016-09-10 07:22陶婷婷
党史文苑 2016年14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共产党斗争

陶婷婷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国共合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将挽救民族危亡视为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将互助互让与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视为两党长期合作要坚持的政策,将坚持独立性和争取领导权视为维持合作的原则。这些思想对当今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统一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国共合作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围绕国共为什么能合作、国共怎么合作、国共合作过程中共产党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问题做出相应回答,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国共合作思想。这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提供了典型范例和成功经验”[1]p1013,对当今正确处理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挽救民族危亡是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归结为严峻的民族危机。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我们,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成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据。民族危机迫使两党调整政策应对共同的全民族的敌人。

1937年5月,毛泽东明确指出:“最主要的是两党共同政治纲领,这是两党合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共同遵守的政治纲领,则不能很好地合作。”[2]p497虽然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的政治纲领,但面临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间的矛盾降到从属地位。毛泽东认为只要民族矛盾起决定作用,只要中日矛盾继续尖锐存在,国民党或者他们即便全部投降叛变了也不会造成共产党的灭亡。因此,国共是有合作的基础的。共产党要联合国民党及其他一切爱国党派,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为了实现与国民党携手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经过了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艰难阶段,最终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其中的原因在于两党具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即驱逐日寇出中国,挽救民族危亡。

两党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共同政治目标决定了国共具有相同的任务,即坚决抗日。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便立即举起抗日大旗,开始了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懈努力。在日本图谋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大肆侵略中国的背景下,毛泽东分析全国各党派实力,认为国民党是中国第一大党,并拥有大规模的正规军和较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地位是没有法律保障的”[3]p12。因此,只要国共达成合作,团结全国各党派、各阶级人民就没有困难,便能更好地形成抗日统一战线以执行抗战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日寇进攻,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必须坚固地团结起来,为保卫祖国而作战到底。另一方面,国民党在七七事变后开始转变对日不抵抗政策为抗战的政策。几经与日本的和平外交失败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这是国民党准备抗战的信号,也透露他们赞同统一抗战的路线,共同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二、促进国共合作的基本政策与两面策略

以民族之大义为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国难当头,为发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坚决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保证国共合作能够继续发展是基础。毛泽东认为互让互助是保持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同时要遵循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两面策略。

1.互让互助是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毛泽东坚持积极的而非消极的互让互助,是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互助指,两党相互帮助、不分裂对方,使两党都得到巩固和扩大。互让指,两党不损害彼此利益,必要时做出某些妥协和让步。

第一,互让推进两党合作进程。抗日战争时期,实现国共合作,重要的是双方放下土地革命时期的仇恨,相互退让,达成一致抗日的目的。首先,国民党方面要保证停止其对共产党的“围剿”,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取消经济封锁。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国民党方面,“要释放已被逮捕之共产党员,并承诺以后不再破坏共产党之组织与不再逮捕共产党之人员”;承认“红军军事委员会及总司令部有选派代表参加全国的军事委员会与总司令部之必要,并保证该代表等顺利进行其工作”[2]p447。国民党一定的让步有利于鼓舞、坚定共产党制定抗日统一战线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共产党要对国民党实行积极的让步政策。其实,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共两党能否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大程度上在于共产党的让步精神。例如,共产党取消两个政权敌对,改变政府和红军名称,调整土地政策,等等。中国共产党还公开承认国民党南京政权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称这些让步政策是“重要的政治步骤,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步骤,则两党合作的建立势将推迟”[4]p363。毛泽东还赞同不应在友军中发展自己的党组织。

然而,毛泽东强调这种让步是积极而有限的让步。国共合作后期,国民党发起几次反共高潮,不断挑衅、嫁祸、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实属不仁不义之事。事变后,共产党不得已转入猛烈的反击中,当然这不是军事反击,而是政治上提出两个“十二条”与拒绝出席参政会等。共产党在面临如此重大破坏时,毛泽东依然坚持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置于最高位置,指出目前要暂时缓和紧张的国共关系。因为不进行必要的让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难建立起来和维持下去,民族利益便很难得到维护。

第二,互助保证两党继续合作。国共以互助原则促进、保证抗日斗争合作的继续进行,这种互助包括经济、政策等方面。经济上,国民党向红军赞助军服、军费、粮食等物资,以便红军安心对日作战。军事上也相互配合、互相协助。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共产党则在不同阶段配合国民党进行游击作战。例如,抗战防御阶段,共产党的军队主要配合正面战场,以牵制敌人,缓解国民党军的作战压力。相持阶段,主要发动游击战,以便正面军队的整顿调息。反攻阶段,积极作战,达到恢复失地、夺取抗战胜利的目的。针对国民党1939年春颁布的《防制异党活动办法》,毛泽东称只要是共同抗日的军队都是友军,那么共同抗日的党派就是友党,而不是异党。是友党就不要打击和限制,而应该互相团结和帮助。大家同为祖国出力,不应为了一党专制、一党私利而相互限制,而在祖国危亡之际国共更应该团结互助。若不互助、团结,任凭“限共、溶共、反共”之声遍布全国,肆意制造惨案,国家灭亡生于国内而非国外,全国上下不能容忍。

2.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两面策略。毛泽东考虑到国民党是个成分复杂的党派,内部既有顽固派,也有中间派,也有进步派。并且国民党采取两面政策,即一方面团结共产党共同对付日本,另一方面却极力摧残共产党,推行“限共、溶共、反共”政策。为了不重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而导致大革命失败的覆辙,毛泽东认为两党合作过程中必须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既不是绝对的联合,也不是完全的斗争,而是又联合又斗争两面策略。联合就是团结国民党一切进步势力、忠心抗日的人,巩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斗争就是与国民党中顽固派、投降派进行坚决斗争,以利于抗击共同的敌人。毛泽东这样描述斗争与团结的辩证关系:“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4]p745。因此,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于所有人,包括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只要他们一天没有完全叛变,就应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两面策略。

一方面,联合国民党进步势力,共同抗日。为推进国共合作进程,毛泽东首先致函宋庆龄、蔡元培等爱国民主人士挺身而出,呼吁国民党当局应立即停止内战,放弃对外退让对内苛求的错误方针,动员全国军队实行抗战。其次,毛泽东密切联系国民党内爱国人士,例如亲自写信给宋哲元、王以哲、冯玉祥等人,表示亡国惨祸面前应停止内战,合作救亡,以激发国民党内部要求联共抗日的爱国情绪。同时,毛泽东坚决反对关门主义。针对很多人认为革命成分要纯粹,不能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思想。他告诫大家要认清中国矛盾正在起变化,国民党各阶层内部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具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不要将千千万万可能的友人推向敌人一方。

另一方面,跟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国民党内反共顽固派制造多起反共事件,若任凭其反共活动猖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会消失;若与之彻底斗争,又将不利于保持国共合作,使自身陷于孤立。两种态度都不利抗日战争。对此,毛泽东提出在同他们斗争时必须遵循“有理、有利、有节”原则。有理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斗争的防御性”。有利就是“不斗则已,斗则必胜”,“择其最反动者首先打击之”。有节就是当把顽固派的进攻打退后应该适可而止,除非顽固派进行新的进攻,我们才以新的斗争对付之;在斗争告一段落后,应主动同对方讲团结、求和平。“坚持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就能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并使顽固派尔后不敢轻易向我们进攻,不敢轻易同敌人妥协,不敢轻易举行大内战。”[4]p750无论是对国内的国民党顽固派、汉奸亲日派,还是对国外的帝国主义,我们都应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4]p764的策略原则。

三、共产党要坚持独立性和争取领导权原则

领导权问题一直都是革命斗争中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遵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认为各党派具备民权主义中倡导的自由独立的权利,各党派既有互相联合的权利又有各自独立存在的权利。鉴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同国民党合作时,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4]p524。进而实现自身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同时必须保持在统一战线中的任何党派的独立性。如果只谈统一性,否认独立性,就是背弃“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任何党派都不能同意。当然这个独立性又是相对的。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中互相不干涉彼此,不互派军官监督、限制、管制对方,而是独立自主地放手建立军队、扩展根据地、发动群众。这才对国共合作有利。

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和组织者,最具积极性、革命性。在面临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派之时,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有奋起抗战的可能,而领导抗日统一战线的唯有共产党。“共产党的这种绝对的领导权,是使革命战争坚持到底的最主要的条件。没有共产党的这种绝对的领导,是不能设想革命战争能有这样的坚持性的。”[5]p184

毛泽东一面提倡共产党坚持独立性与领导权原则,一面还与中共党内投降主义作斗争。中共党内投降主义代表人物王明主张取消共产党独立自主原则,幻想依靠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取得胜利,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口号。这实际上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一切服从于国民党,一切经过国民党军令政令。

四、毛泽东国共合作思想的当代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回答国共何以合作、怎么合作等问题形成了国共合作思想。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到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共产党知道国民党力量不可忽视。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发展为大陆与台湾两岸关系。为实现国家统一,共产党相继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八项主张。党的十八大也重视解决台湾问题,努力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以推动祖国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即基本完成国家主权独立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今天,国共应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共同发展目标,积极加强两党交流,互让互助,相互尊重,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强两党和两岸人民的信任度,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最终以“一国两制”原则稳步推进国家统一。当然,这第三次国共合作不会是国家危亡的“最后关头”不得已举措,而是双方积极促成之大事。○

参考文献:

[1]张文彪.毛泽东国共合作思想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C].见:毛泽东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杨利文,王峰.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争取政治历史资源的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4).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共产党斗争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颂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80周年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