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国娜
[摘要]七千人大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会议之一。会议从文件的起草发布,到广大党员自我检讨,开展自上而下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健全与发展民主集中制等方面都深刻体现了党对民主精神的探索与发扬。
[关键词]七千人大会党内民主发扬局限
七千人大会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克服经济困难,总结经验教训,于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大会不仅在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问题上,对统一全党认识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从党的自身方面,从发扬党内民主方面,创造了党的历次会议史上的光辉典范,对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一、党内民主不健全是造成经济建设失误的重要原因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致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此,召开以克服经济困难,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为目的的七千人大会便提上议事日程。而这几年党之所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除了缺乏经验和自然灾害外,最重要的是缺乏党内民主,这是从党的自身来讲犯错误的根源。
自庐山会议以来,由于对所谓彭德怀等“反党集团”的批判和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反右倾斗争,使得民主原则不断遭到破坏,个人专断和崇拜风气盛行。许多地方许多党员不敢讲话、不讲真话,这严重违背了党内民主精神。
面对党内民主生活被破坏,刘少奇在会上首先发声。他指出,几年来工作中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工作的经验很不够,另一方面是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员没有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民主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党在决策中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工作中蒙受了巨大损失。如何使每个党员畅所欲言,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党在七千人大会上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党内民主精神在七千人大会上的集中体现
(一)会议文件起草方面的集思广益。大会采取了与以往不同形式的开会方式,即讨论——决议——报告的方式。先将会议文件的第一稿,直接印发给大会所有成员,分组讨论三天,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刘少奇主持组成了21人起草委员会,经过8天的讨论,形成书面报告第二稿。并于1月25日召开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报告第三稿。
大会在初稿的基础上广纳意见,使代表们畅所欲言,在一定程度上为大会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会议报告的起草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体现了党对党员干部意见的尊重,是党实现科学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也有利于党的主张体现人民的意志。
(二)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领导人带头做自我批评。如前所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党和国家出现困难,从主观方面来讲最主要的原因是党在领导决策上的失误。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否主动承担责任,对于克服当时困难有着重要作用。毛泽东在大会上首先作自我批评:“似乎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而且应当隐瞒。同志们,不能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1]p296毛泽东的自我批评,体现了其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对鼓舞其他党员进行自我批评有着重要典范作用。随后,邓小平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针对“大跃进”以来中央书记处所犯的缺点和错误作了自我检讨。
2.鼓励自下而上的批评。刘少奇在报告中指出:“发扬党内民主的中心一环,在于充分地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2]p411“特别重要的是,必须鼓励、支持和保护自下而上的批评。”[2]p412党员不仅要自我反省,进行自我批评,同时也要虚心接受其他党员的批评,以认识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为此大会实行三不主义,鼓励广大党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和主张。在中央领导人的倡导下,在党员表达意见权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广大党员广开言路,开展了广泛的批评与讨论,体现了作为先进政党的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觉悟,是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一环。
(三)加强党内监督。早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加强对党的监督:“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3]p215在七千人大会上,邓小平在提出加强民主集中制时,提出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他说:“这种监督是来自几方面的,来自上面,来自下面(下级),来自群众,也来自党小组生活。”[3]p309“我们要重视党委内部的互相监督作用这个问题。”[3]p310在这里,邓小平再次提出了加强党委内部互相监督的重要性。
(四)健全与发展民主集中制。在七千人大会上,党的主要领导人也明确论述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生活,没有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1]p293邓小平在会上也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和最为传统的制度。为了使我们党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党,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必须把这个优良传统坚持并完善下去。
在大会上,党把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升到了决定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原则高度上。“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1]p296
大会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阐述是十分精辟和独到的。民主是集中的基础,要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统一;没有集中统一,就不能集中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无法体现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党的领导决策就会丧失战斗力。
三、七千人大会上党内民主建设的局限性
七千人大会是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典范,对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这次会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党内民主作风发扬不充分,大会未能将会上所提出的关于党内民主的一些做法和创举上升到制度和法律层面上。
(一)党内民主作风发扬不充分。庐山会议后开展的反右倾斗争,使广大党员为了明哲保身而对自己的意见想法有所保留。鉴于此,大会实行三不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广大党员踊跃发言。但由于当时个人崇拜风气盛行,加之林彪在会上宣扬的其个人崇拜的观点,他以毛泽东的思想总是正确的为前提,指出这几年我们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缺点,不是总路线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中间产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个人崇拜风气,这就使得当时党内有些同志害怕被打为右派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些无疑都为纠正缺点错误和发扬党内民主方面起着消极作用。
(二)大会未能将会上所提出的关于党内民主的一些做法和创举上升到制度和法律层面上。七千人大会认识到缺乏党内民主是造成工作失误的根源,因此大会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角度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党委内部互相监督,广大党员要勇于开展广泛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等,这些都是关于加强党内民主的切实而中肯的意见。但是这些建议只是在口头上被认可,并没有上升到制度和法律的层面,因而没有对广大党员形成广泛的约束力,以至于会议结束以后,那些好的做法和创举便多数被弃之不用,影响了民主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梁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