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平
内容摘要:高效课堂建设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为此,我倡导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注重板书的引导作用,关注教学细节。
关键词:高效课堂 阅读 策略
一.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交流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比如教学《观沧海》时,引导学生感受海上奇特而壮观的景象,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学生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的,表达的效果可能并不佳。那么我们换成别的交流方式试试呢?如口述、朗读,或者根据海上日出的录像资料,设置一个游览情景,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写一首稚嫩的小诗,画一幅海上日出图……这些都不可以吗?这些个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尽情展现个性,从容释放潜能。而人们又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例如学生读了屈原,就会感到自己的卑微;读了陶渊明,就会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就会感到自己的狭隘。这种对“卑微、势利、狭隘”的自责心理,就会与文本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对话的产生“反观”效应。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
二.不放弃黑板这个传统媒体。黑板是一种传统的固化的媒体,它底色厚重,各种色彩的粉笔落在其上,都显得色彩搭配,富有艺术。实施新课程,不能否定“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个媒体应用恰当的话,其教学效果常常超越现代媒体的作用。比如,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生字,不仅仅是给学生做示范,而且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书写过程中认知生字的笔画顺序与间架结构,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比如,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词语,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它,而且是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书写过程中体会词语在课文的妙用;比如,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关键性的句子,不仅是对重点知识的定位,而且是让学生理解句子在课文中的含义以及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与结构特点。教师在黑板上的画简笔画更能张扬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的细节。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或“预先的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预设主要指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根据文本特点与学生的学业状况等要素设计“教什么”与“怎样教”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教什么”是内容问题,“怎样教”是方法问题。内容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等某一方面的细节,作为深度阅读的突破口,如何突破,则要根据词语、句子或段落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而且要艺术地应用方法中的细节。例如教《丑小鸭》一文的时候,我们敏锐地发现了课文中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字:“啊”。这个“啊”的前面,叙述小鸭因为丑陋所遭的境遇与心态,这个“啊”字的后面描写的是小鸭面对湖水时发现自己美丽之后的心态和境遇。“啊”字虽然隐藏在千字之中,很不起眼,但这个不起眼的“啊”字,却是故事的分水岭,是文章的核心字眼。确定着个教学内容的“细节”后,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就选择了“品读法”,而且关注了声调这一细节。在学生熟读课文后,特意让学生找出这个隐藏在文中的“啊”字,然后让学生反复品味“啊”的读音,即读一声、二声、三生、还是四声。小孩子们认为,读一声,显得小鸭很呆板,读二声,显出小鸭很平静,读四声,反映出小鸭受到惊吓,只有读三声,才能反映小鸭对自己外貌的“出乎意料”的惊奇,才能反映出课文对比写法的妙用。小孩子在课文的整体感知后,通过对“啊”字读音的准确分析,反映出他们对课文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效果,源自教师所预设的细节以及细节的处理艺术。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甘沟驿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