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高秋
8日晚,中国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银河奖”揭晓今年的奖项归属,银河奖“常客”何夕凭借《天年》夺得最佳长篇小说奖。科幻新星陈楸帆、夏笳、犬儒小姐获得最佳短篇小说奖。70后作家江波及张冉获得最佳中篇小说奖。
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科幻的元年,那么2016年则是中国科幻产业的元年。继《三体》荣获雨果奖后,今年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又一次入围雨果奖,使得大众对于中国科幻的关注从聚焦单个作家扩大到一个群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代表本土科幻文学界最高荣誉的银河奖已走过30个年头,推选出1200多篇本土中短篇科幻小说。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实力派作家都是从银河奖起步走向海外的。在颁奖典礼之前举行的2016中国科幻大会上,受邀前来的科幻界大咖就科幻产业如何走向繁荣等议题展开讨论。
“从卖菜大妈到高层领导,每个人都在和我谈科幻。”斩获雨果奖之后,刘慈欣俨然成为中国科幻的代言人,《三体》则成为一座圣碑。在昨天的讨论中,刘慈欣感叹科技发展带给科幻文学的巨大推动力。他表示,截至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都无法想象和描绘出手机在当下实现的多元化功能。“我甚至担心,科学既是催生科幻的推手,也有可能在未来杀死科幻”。
日本未来科技馆馆长毛利卫是日本历史上首位宇航员。在他看来,普通人的太空旅行有望在二三十年内实现,这也将为科幻写手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对此刘慈欣笑称,非常期待将人类以粒子传送的形式送向太空,“但我可不会去做那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主编姚海军在发言中表示,科幻是科技时代的文学,发端于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英法,兴盛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美国,被普遍视为大国兴盛的象征。“从清末民初萌芽至今,中国科幻发展已愈百年,今天终于可以畅谈科幻产业,这是国家之幸”。姚海军分析说,韩国和印度都拍过科幻电影,韩国的一些科幻电影甚至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因为没有出版的支撑,至今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和更大的影响力。“只有不断去发掘培育新人,科幻产业才能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没有科幻出版的长期积淀,科幻电影的兴盛难以想象”。
记者从论坛主办方提供的统计数据中了解到,中国科幻图书的出版量近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在最重要的长篇新书出版方面却有所徘徊。2015年,国内共有500多家出版社申报选题22万种,最终只有28种通过。总量上升,新长篇数量却无明显增长,暴露出中国科幻出版市场需求与创作能力的不匹配。反观美国科幻图书出版量的数据,2015年,该国的新科幻长篇作品有396种之多。
科幻导演阿甘在昨天的论坛发言中谈到,中国在科幻电影方面最早的尝试可以追溯到民国。近些年,中国在科幻电影方面的触碰多了一些,但总体而言,也仅仅是尝试而已,并没有让科幻电影这种类型确立起来。电影是个系统工程,尤其是科幻电影,工业化属性更为明显。在发展科幻电影的过程中,中国在人才与经验方面都有明显欠缺。但中国科幻电影总是要向前发展,因为市场已经呈现出强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