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勤 SONG Xueqin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Neijiang Normal College,641100 Neijiang Sichuan)
17主动设计与文化自觉:“ 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的对策
宋学勤 SONG Xueqin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Neijiang Normal College,641100 Neijiang Sichuan)
“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在成为一种风潮的同时,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设计作品所显现出的肤浅的文化内涵与混乱的设计语言问题比较突出。直面“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对之进行批评与重建,展望未来家纺图案设计的发展潮流,有助于设计从业者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走主动设计路线,增强设计的文化自觉性。
主动设计;文化自觉;中国风;家纺图案
中外商品贸易交流与日俱增,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家纺图案设计却未能及时跟进,总体较为缺乏文化内涵和富有特色的设计语言。虽然中国设计从业者为了显示其文化身份,增加其文化品位和附加值,在努力挖掘民族的、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设计,但是国外设计师也同时瞄准了中国市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中国风”图案广泛运用到家纺设计中成为一种风潮,当然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中国设计从业者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批评自省后予以有效重建。
1.把制造轰动效应和卖点的“中国风”图案理解为时尚
以前中国普通消费者对家纺的要求更多的是停留在其实用价值上,较少关注其审美价值。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普通消费者开始关注家纺的舒适度、艺术性。但是,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设计从业者、商家,对家纺的时尚性理解都还不够。而且很多设计从业者和商家为了经济效益,故意将内衣、浴巾、浴帽、床单等私人纺织用品,以所谓“中国风”图案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刺激消费者,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和卖点(见图1)。
图1 某家纺品牌展场穿传统戏曲图案内衣的模特①
从消费学来看,这是一种“关切的暧昧”。但这种“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其实只是对传统纺织文化里的装饰纹样进行简单截取和毫无创意的拼贴挪用,还谈不上是真正的设计,更谈不上到具有审美价值或是赋予文化内涵层面了。
设计从业者为商家的经济利益着想,为产品创造最大价值,这本无可厚非。正如德国著名设计师克劳斯·雷曼(Klaus Lenhman)说的,“设计师的工作原本是塑造物质世界,现在他们能运用他们的能力,通过设计产品的外观和卖点来操纵消费者”。但他同时也强调,“缺乏道德的设计师是不严肃的设计师”[1]。
设计从业者将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在商业设计上,以增加其附加值,是设计从业者主动将设计融入市场的行为,也是一种积极的传承传统设计文化的行为,但设计从业者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则至少也是不道德的设计行为。
2.片面地理解消费者的“中国风”心理需求
设计和消费是双向选择,好的设计可以引领市场消费,但更多的时候,设计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很多设计从业者不经过前期调研就开始做设计方案,或者当前流行什么就设计什么,可市场需求往往并不是如此。
一般来说,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之后,消费者在购买家纺产品时多是为了美化家居环境,搭配装修风格,因此花色、图案等成为他们购买产品的最主要的动因。不过,设计从业者也应该知道,并不是男女老少、工农商学兵都喜欢中国风图案的。
有的设计从业者不分青红皂白,强行将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结”、“龙纹”等图案,附于众多家用纺织品的外观之上。甚至还有标榜是“中国风”家纺设计系列,展示的却是英文单词的家纺用品设计案例(见图2)。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过度消费,而且也造成了设计语言方面的混乱。
图2 某店“中国风”家纺用品宣传图②
按照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 的“艺术与视知觉”理论,图案中的每一个图形、线条、色块等,都会引起人们相应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感受与图案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是设计从业者处理图案和人们需求关系的起点和基础,也是设计语言的规则之一。设计从业者如果不顾语言规则,强行将“中国风”图案与消费者联系起来,那么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内在需求的。
3.没有将家纺产品设计与室内装饰风格、业主身份等统一起来
在豪华装修的新房内,我们常常见到的是以下场景:一个北欧现代简约装饰风格的客厅地板上铺着大红灯笼图案的地毯,一个美国乡村装饰风格的书房墙壁上贴着水墨山水画图案的墙布,一个小杂货店老板的居室内挂着印满历代皇帝印玺图案的窗帘,等等。
家纺产品是为了满足人在居室内的生活需求,建筑装饰或室内装饰也是为了满足人的居住需求,二者在图案装饰上应当协调一致。
设计从业者的任务就是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给人创造一个久住不腻、温馨满足的家居环境,这种环境还包括“对居室的情感和文化需求”的满足方面[2]。
许多设计从业者的设计,就只是为了文化而文化,刻意地把众多传统文化元素或符号搬上台面。这些图案之间,其实并没有内在的逻辑与呼应关联,家纺图案与室内装饰也没有和谐生成美感,看起来似乎“高端大气”,但内里却是华而不实,整体显得累赘而杂乱(见图3)。
图3 “中国风”室内设计搭配的简约坐垫和欧式椅③
4.片面理解“中国风”图案背后的符号意义
装饰图案是有其内在含义的,“装饰纹样或图案有作为符号和作为装饰美的形式的双重功能”[3]。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符号的声音形象,所指是符号的内容意义。
各种满天飞的“中国风”图案,其设计从业者设计的初衷,是想让自己的设计作品“高大上”,但结果却往往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把能指和所指割裂,切断二者的内在逻辑和联系,任意制造能指(形象)。
“中国风”图案作为一种设计策略,最早源于西方设计师对中国的想象,他们“借用中国装饰纹样中的一些元素,加上他们对中国的想象,东拼西凑创作出来的一种样式。他们并不理解中国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只是被那富有异国情调、纤柔华丽的风格所打动并引发了创作灵感”[4]。
如果说当初是因为西方设计师怀着猎奇、想象和自我满足的心态理解中国文化,做肤浅的设计作品,那么今天这种片面理解“中国风”图案背后的符号意义,要不是追求短暂效益胡乱唬人,那便是设计从业者本身在文化素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1.美学和文化:丰富多样的纺织图案资源
“图案”一词是从日本转译而来,现在叫“设计”。庞薰琹先生说:“图案工作就是设计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5]
我国的图案和装饰纹样发源很早,在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树叶、兽皮等处,均可见其萌芽和逐步发展的路径。
纺织物上的图案,则在帛、丝绸、绢等上面,就有成熟的、系统的表现,这与西方图案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除了纺织之外,雕刻、绘画、家具、古玩、书法、建筑、室内装饰等相近的艺术门类,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也创造了无以计数的图案纹样。古人用各种图案创造了灿烂的纺织品,今天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
面对如此宏大浩繁的纺织图案系统,历代进行纺织图案工作的先行者往往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但哪怕就只是用了一瓢,这些先行者都可以创造出众多优秀的作品。直到目前,学术界也很难对此系统做清晰的梳理和归类。
以田青先生为例,她捻出“美学”和“文化”两个关键词,从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意蕴两个角度,去概括中国纺织品设计发展的历程及其总结的经验[6] [7]。这种方式切中肯綮,不仅为后来研究纺织图案的学者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从事实践操作的设计从业者在使用传统文化资源时点明了题中之义。
2.形式和语言:体系完备的中国传统图案
结合田青先生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图案先行者在实践操作中已然总结了一套成系统的形式和语言,这从原始社会制作的陶器图案开始就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概而言之,在制作手法上,中国传统图案先行者重“神”不重“形”,这与中国美学“写意”精神相一致。先行者们从创作对象的外形、轮廓开始进行主观的取舍,进而提炼、抽象、变形,乃至于根据需要做适当的无限的增减和变形,最后呈现出来的是简洁稚拙、生动有趣、千变万化的图案。
比如,大家常见的中国韵味十足的龙纹图案,其来源、提炼、抽象的创作过程不仅是有章法可循的,而且其形式变化和内涵的延伸也是自成体系的(见图4)。
图4 中国传统龙纹的抽象提炼之两组对照图④
在赋予符号的意义上,可以有比喻、拟人、比兴、象征、寄寓等方式,将人的主观想法、神话传说、美好意愿附加到图案中去,丰富其内涵。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都学习了这一点。
在色彩上,提出“五色”,即青色、赤色、白色、黑色、黄色,并将之与《易》中的“五行”和儒家学说结合起来,也丰富了其内涵。
在取材上,近到身边的家禽、家畜,远到风雨雷电,神秘如野兽怪物,想象如龙凤、饕餮、麒麟等自然万物的虚拟物象,都可作为创作灵感和素材的来源。同时,先行者根据文化习俗、神话传说和美好愿望,赋予其素材以意义。
在素材的排列组合上,先行者以疏密、重叠、反复、交叉、间隔、连续(又分为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对称、渐变等方式,所达成素材形和色的渐变而产生的节奏动感,“与现代设计构成中的渐变手法极为相似”[8]。
在线条上,直、曲、弯、折、虚实、硬软、大小、粗细等结合,形成节奏和韵律感。这些形式和语言,从符号学上说有其能指和所指;从语言学上来说有其语法规则;从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来说,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些直到今天依然符合基本的设计学原理。
面对“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的各种乱象,溯源优秀的传统文化宝库,我们发现这些设计从业者不只是没运用好传统图案,其作品外在形式不够美,缺乏韵律和节奏,只是照抄照搬古人的图案外表,没有进行适当的变形、抽象和有效的腾挪运用,而且更缺乏的是自我的再创新。这既直接导致“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语言上语法的混乱,又与当今社会生活脱节,更谈不上有美学和文化内涵了。
传统文化是“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的根,中国设计从业者在追赶流行、时尚的设计风格时,“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崇洋性,切不可忽略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小观大”[7]。
1.基于自身文化资源,主动探索设计的可能性
“中国风”,有时也称为“民族风”,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设计风潮或设计策略。
将具有中国韵味、中国形象、中国气派的图案,有机运用在家纺设计中,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的问题,其实就是面对全球化进程,如何实现民族传统图案资源向现代化家纺图案设计发展或转化的问题。如何转化?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界各有主张。
在此,笔者分为两个方面来谈:形式语言和文化内蕴。
(1)在形式语言上,如何建立起独立、成熟、富有民族特色的家纺设计语言?
借用方晓风先生的“主动设计”观念[9],设计从业者要从改变自身开始,首先要以一种自省的精神,去探索家纺图案如何有效利用传统纹饰资源,来设计出既适应当今生活,又具有独立形式语言的家纺产品,及其产生更多优秀作品的新的可能性和路径。
这个探索,不是全盘否定之前的道路,而是对设计民族化、现代化逻辑的发展和纠正,是一种深化、拓展和创新。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说:“喜爱形式不同于喜爱事物或感性印象,须创造它们才能感受它们的美。”[10]
这种自省和创造精神,就是主动设计。
(2)就“文化”的广泛内涵和外延而言,本民族本地区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其实就蕴含了无限可能。主动设计更强调一种探索精神,设计从业者要利用这些无限可能的资源去寻找有效的设计路径,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外部因素或囚困于既有的书本知识和经典案例。
以生长于张大千故里——四川内江的设计师屈梅及其设计作品为例予以陈述。屈梅一直在探索张大千绘画元素与当代设计的结合点,其作品呈现出一种“中而新,古而新”的视觉效果。其作品《大千文化·彩墨精神》,在色彩上符合青色、赤色、白色、黑色、黄色的“五色”理论,制造出氤氲、浸润的水墨感,古意盎然,却又简洁大方,现代感十足(见图5)。
图5 屈梅设计作品《大千文化·彩墨精神》⑤
这个设计作品可以实际运用在屏风、丝巾、枕巾等家纺用品上。这方面已有商业开发的成功案例,如成都天地精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把著名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作为图案,开发出丝巾、被套等各种纺织品,此处不再赘述。
在这个设计作品的设计语言上,屈梅主动寻找本土资源,结合张大千绘画语言探索本土设计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对汉文字的变形,其设计思维接地气,显示出本土化的思路。
2.依靠敏锐的文化自觉,形成成熟系统的设计机制
在文化自觉上,不是要全面回到古代,而是重在提升设计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尤其是设计美学素养方面。光是谈创新是没有用的,所有的创新都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基础。
“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的创新,要求设计从业者必须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累和对当今现实的清晰认识。当今“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的正确之路,关键在于设计从业者要把自己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理解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用新颖现代的视觉形式呈现出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设计产品,传递出自己的美学思想和设计主张。
文化自觉不是看一些美学文章,翻阅几本传统图案画册即可完成,而应当在图案的整体运作上形成一套成熟的设计语言和系统的机制,在图案的象征符号上创造有自我特色的编码以及整合机制。
但在成熟系统的设计机制形成过程中,设计从业者必须要深入地去理解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使之成为自己熟稔的设计工具,这样才能逐步形成成熟的设计语言。这方面,中国设计从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屈梅的作品《墨彩金莲绣》为例(见图6),其依旧延续张大千绘画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的路线,花卉图案与水墨画的意境相得益彰,硕大的古文字在氤氲水墨的大背景上若隐若现,整体色调统一在“青、赤、白、黑、黄”五色之中。不过,在如何认识右上角的小脚鞋方面,则是另一个问题了,关涉文化自觉的考量。
图6 屈梅设计作品《墨彩金莲绣》⑤
从符号学上,可以将其解读为中国古代女性受到男权压制的象征,那么这个符号与水墨画结合时就出现了矛盾:对小脚鞋是赞扬还是反对,水墨图像与小脚鞋如何呼应,传统文化如何面对现代生活?这样深入分析,则显示小脚鞋这一符号在能指和所指上出现分裂,语言混乱。
可见,设计从业者要灵活自如地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传统文化符号及其内涵的认识在纵深两方面,则都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因此,文化自觉不仅要求设计从业者对设计符号极度敏感,而且更是对设计从业者整体文化修养的综合考验。
经受住这种考验,对设计从业者个人来说才能形成成熟的设计语言,对整个设计行业来说才能形成系统的设计机制,这是对设计从业者及其行业的一个最高要求。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并不会削弱民族文化特色。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和消费者素养的不断提高,可以预测未来消费市场将越来越需要有个性特色、审美价值高,也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家纺产品。
具体来说,在外在形式上,目前简约质朴的家纺图案设计成为市场主流,这就要求设计从业者对“中国风”家纺图案在设计中予以抽象和简化。市场对家纺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还会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家纺产品的审美功能也会更加看重。因此,“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时,更需要设计从业者注重利用图案对外部造型进行设计,而不再是往产品表面张贴图标。
在对中国传统图案的选择上,由于绿色环保概念不断受到重视,所以设计从业者要注意选择中国传统图案中偏向于动植物的纹样,以便于和居室内的环境相搭配。
在图案的色彩上,未来厨卫空间也进入家纺设计的重要区域,因此厨卫纺织用品多为黑白灰等中间色,其他用品的色彩则将整体更趋向于柔和、明快,那些复杂的、纯色的色调,将逐渐离开家纺图案。同时,因为现在全球都在强调环保理念,所以植物本色将会越来越受到重用。
挪用、复制、简单地拼贴传统图案,并非“中国风”。“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应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基础之上,并易于被其他文化所接纳。片面、肤浅地使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符号和元素,只会造成设计作品形式上的牵强附会和内容上的空洞乏味。
对设计从业者个人来说,需要提高设计的主动性和自身的文化素养,形成自己的个性设计语言。对整个行业来说,盲目的“中国风”家纺图案设计并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不是真正的中国风格。
我们在创意过程中不为了传统艺术符号而符号,面对实际的社会生活需求,面对时代的变化发展,设计从业者需要及时应对,自省、创造,遵循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之后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主动设计原则,才能设计出真正富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韵味的家纺用品。
注释
① 图1来源:http://y2.ifengimg.com/1ed12a304 c779708/2013/0922/rdn_523e6b73d1e97. jpg?mid=7fRwy2.
② 图2来源:http://www.china-beyond.com/News/ views/nid/83.
③ 图3来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 ic/68448907/.
④ 图4来源:http://www.tupian114.com/shilian gtu_2716811.html;http://www.tupian114.com/ photo_1876409.html;http://tieba.baidu. com/p/2565460637;http://www.tupian114. com/shiliangtu_2746477.html.
⑤ 图5、图6来源:屈梅提供.
[1]克劳斯·雷曼.设计的基本问题[A]//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2-123.
[2]卫东风,邓王敏.家居装饰潮流与室内纺织品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3):83-88.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167.
[4]阎鹤.18世纪与当代欧洲纺织品设计的“中国风”[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06 (2):25-27.
[5]庞薰琹.论工艺美术:附:图案问题的研究[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64.
[6]田青.美学:纺织品现代化的综合表征[A]//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孚日杯”2003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发展论坛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2003:288-293.
[7]田青.文化:纺织品设计的灵魂[J].装饰,2003(9):10-11.
[8]卞宗舜,周旭,史玉镯.中国工艺美术史[M]. 2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7.
[9]方晓风.论主动设计[J].装饰,2015(7):12-16.
[10]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89.
(责任编辑 孙玉萍)
Design Initiative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Style Textile Design
The design of Chinese style in household textil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recent years, but many problems appear, especially the chaos of design language and superfi cialness of cultural implications. The paper looks into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he design of criticism and reconstruction to fi nd the future trend of household textile style, which can help designers to dig deeper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sources in the future design practice, take initiative design course and strengthen self-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active design;cultural consciousness;Chinese style;household textile design
J506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3.017(0101-07)
2016-03-14
宋学勤,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