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2016-09-08 20:31
幸福·悦读 2016年5期
关键词:仁者谓之道德修养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上九天,龙飞得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

赏析:古人都知道做事有度,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也指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

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译文: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气定会传到后代;长期不做好事的家庭,祸害一定会害及子孙后代。

赏析:这句话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

原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赏析:人们常用善或恶来概括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为仁行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日积月累,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永恒的追求目标。所以说成就好名声是为善的结果。而小人则认为,行小善没有益处故而不做,认为小的恶事没有害处故而不改,结果以至于成为恶习并且越陷越深。恶行积累不可掩藏,罪大恶极不可赦免,难免落个自取灭亡的下场。

原文: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知识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赏析:每个人虽然走的道路不同,但都能到达最后的目的。大千世界千姿百态,人的思想复杂难辨,人的感情千奇百怪。由于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一样,从而导致了人各行其道,可最后却到达同一个地方,是因为有着用一个目的,追寻着同一目标。“殊途同归”就出自这里,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取得相同的结果。

原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译文:书面文字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

赏析: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一个我们并不了解的世界里。我们要做很多事情,很多事情却并不能尽如人意。书面的语言文字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我们要说的很多话是词不达意的。语言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能将我们的内心世界掩盖,也能将我们的内心世界披露。但是,总有语言不到的地方,常常令我们无奈,我们经常遇到意在言外的情况。

原文: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也。

译文:一阴一阳的矛盾变化就叫做“道”,传继此道的就是“善”,蔚成此道的就是“性”。仁者将之称为“仁”,智者将之称为“智”。百姓天天使用此道却茫然不知,所以君子所为道的全面意义就很少人懂得了。

赏析:《老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的“道”是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周流不止,永没有消亡之日,是天下万物的母体。孔子的“道”则是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中庸之道。这里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指“道”由阴阳两方面的因素组成,阴阳消亡生息,永相交替,传承久远。可见,对于“道”的认识,各有体悟,或许正说明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原文: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译文:知识周遍于万物而道德足以匡济天下,所以动止不会偏差;权力广泛推行而不流溢淫滥,樂其天然、知其名数,所以无所忧虑;安处其环境以敦厚施行仁义,所以能泛爱天下。

赏析:一个人只有明白上天赋予他的使命,才能振作起来,才能积极投入到人生追求当中。“乐天知命”一词,一方面可以被看做悠闲豁达地对待困境厄运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成为懒鬼堕落的借口。真正乐天知命的人能明白他在人生各阶段的使命和任务,遵从这样的要求,努力拼搏,把生命打造成绚丽的七彩虹。他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并且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他在道德修养和学业学问上都要求进步,甚至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不是堕落无聊。这样,“安土敦仁”就更像是为了坚守岗位、为了推广仁德的人。我们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做到乐天知命、爱岗敬业、推广仁德。

猜你喜欢
仁者谓之道德修养
仁者爱人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仁者
钱本草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仁者爱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