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的繁花

2016-09-08 06:31李乃清
幸福·悦读 2016年5期
关键词:金宇澄阿飞阿宝

李乃清

入冬后的上海夜晚,天色一片暗沉,市廛声也渐趋闲静。

一个瘦长男人,从隔壁的作协机关走进咖啡馆。藏青绒帽,灰呢围巾,皮夹克皮包,用上海话讲,噱头蛮好。老板娘迎上前笑盈盈招呼,“金老师真是越来越年轻了。”

金宇澄笑笑,“本打算吃了夜饭过来,没想一到单位就忙到现在。手头有5个人的采访,等文稿出来我要昏倒了。”他点了意大利罗勒素面,边呼啦面条边接受采访,其间接了三四个电话。临近年终盘点,《繁花》又拿了不少奖。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灯下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繁花》开篇,金宇澄借王家卫电影亮相。有意味的是,两年半后的今天,有消息传来,王家卫读了小说非常欢喜,认为“繁花”这名字取得好,“喜欢里面那么多故事”。

“一个阿飞下去了,又一个阿飞上来了。”金宇澄解释《阿飞正传》的结尾镜头,指指一旁圣诞树,“繁花就像星星点点生命力特强的一朵朵小花,好比树上闪烁小灯,这个亮起那个暗下,是这种味道。”

2011年5月,金宇澄化名“独上阁楼”,在上海弄堂网论坛发帖,每天几百字的趣人逸事,颇受网友欢迎,不断有人顶帖:“爷叔,后来呢?下文呢?”

这些有一搭没一搭的故事,从沪生、阿宝、小毛3个不同家庭背景的上海少年展开,从1960年代讲到1990年代,主人公穿梭于“上只角”和“下只角”,前后牵扯出一百多个人物,包括芸芸众生的情欲、梦想和迷茫,“一万个好故事争先恐后冲向终点”,细绘上海市井百态、人性嬗变及历史沧桑……

《繁花》一时洛阳纸贵。

年过六旬的金宇澄,显然还没习惯被拎出来示众:“比如妙龄女子,肚皮凸出,可以大摇大摆,挺出挺进,游走妇女保健院,我这副样子,讲句戏话,等于一个老女人忽然怀孕,感觉难堪——步态,心情,忽然不一样,这把年纪了,不习惯,不自然。”

金宇澄1952年生,土生土长上海人。“50年代父母取名随便,哥哥第一个生,比较忙乱,就叫金芒芒,我是第二个,舒服一点,就叫金舒舒,上海话拗口,很不好听,有资产阶级味道。‘文革时爸爸帮我改掉,取自毛泽东诗词‘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现在这是个陌生名字,有个80后的读者说,大概是韩国人吧。”

网上多年“潜水”,“老金”对时下新鲜话题触感锐敏。《繁花》火了,人们才发现,这位20年来默默为他人做嫁衣的好好编辑,乃小说界一大“潜伏者”。

《繁花》很多细节来自金宇澄的耳闻目睹,他说,遗漏的素材太多了,以后或可做个详细的注释本。

“写《繁花》时,我有个亲戚说,哎呀呀,应该写一写上海五原路呀,那条路的居民,人人晓得,此地有个大人物,花园大铁门从来紧锁,结果搞革命了,铁门打开,这男人养了5个老婆。”……

上山下乡那几年,金宇澄唯一乐趣是和上海文友通信。“认识几个上海高中生,喜欢黑格尔《小逻辑》、叔本华、翻译小说,看信他们讲,哎哟,你可以写小说!《繁花》插图的画法,在当时也起过作用,文字写不明白,在信纸上画北方环境,北方的火炕、火墙结构。”

1977年,金宇澄从东北“病退”回沪,在街道的某零件厂上班,后调沪西工人文化宫。1985年,金宇澄在《萌芽》发表处女作《失去的河流》,被《小說选刊》和《新华文摘》转载;次年的《方岛》也发表在《萌芽》。《失去的河流》和《方岛》连获两届《萌芽》小说奖,他也因此进入上海作协1986年举办的第一期青年创作班,和邮递员孙甘露等人被作为文学新人集中培养。

“每天有安排,听讲座,参观各种地方,寺庙,监狱,看电影、话剧,最后半个月到浙江宁海,两人一个房间,写一部小说出来。孙甘露当时已写好《访问梦境》,一点事没有,有些人爬山去了,我感觉压力,结束前3天的某个夜里,整夜写了小说《风中鸟》。”

“简单的故事,东北农场规矩,有人要死了,医生请木匠师傅做棺材。小说开始,是做了棺材,老人却恢复健康,棺材就搁置在露天,让知青坐在上面打扑克,聊天,吃饭,‘我有次迫不得已,躺进棺材躲避女青年的情景,透过板缝,发现阳光青草,女青年的尼龙袜子脚踝,最后,这只棺材被大家养鸡鸭,风吹雨打,成为一个很丑陋的东西,但当地许多老人,有意无意来看看它,按照规矩,谁死就得用它。小说结尾是两个病重老人,长久弥留,就是不死,‘我和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

“死亡非常丑陋,从棺材缝隙看外面一段,阳光、青草,随后走来一个女知青,她到处找我,你在哪里啊?她不知道我在棺材里躺着,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1988年,《风中鸟》获得《上海文学》短篇奖,也是这一年,金宇澄调入作协,成为《上海文学》小说编辑,直到如今的常务副主编。每周一三五上班,“工作就是看小说”。

《繁花》中,饭桌上各人都有酸甜苦辣,说不尽的前世今生。金宇澄说,“我有意不写知识分子和农民,城市的草根群体,在城市野草中生长,是更复杂的人生之谜。比如多年前,我被朋友拉到外滩附近一家小店吃饭,店主是阿根廷回来的几个上海姊妹,一桌人都不是所谓知识分子,是另一种样子的价值法则。有人问一个女孩什么时候结婚,对方坦然说,我阿姨讲,让我先包几年再说。她的语气很平和。当时有人问,你阿姨是做啥的?她说,一般的白领,让一个日本人包着。非常平静。我这才发现城市的这个空间,不大惊小怪的空间,什么都可以公开谈,像无论我们的大环境如何变化,海面如何波浪起伏,海底是另一种生态,这是小说家应该注意的。”

《繁花》题记“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整部小说频繁出现“不响”达1500多次,成为金宇澄的文本特征。“因为长时间看小说,我想换一种写法,小说的个性,是语言、甚至包括标点符号的特点;文学是人学,如何描写人?可以去掉盛行的内心描写,去掉解释与分析,现在的读者十分聪明,以对话代替,是可以的。小说结尾,沪生问阿宝说,有女人问,阿宝怎么一直不结婚,一辈子一声不响,心里想啥呢?阿宝回答说:沪生你也一样呀,一辈子不离婚,碰到事情,就是笑笑,你心里想啥呢?阿宝说,其实女人想搞懂男人的心思,很简单,去买几本文艺小说,里面有很多男人的心理,看了两本,就都明白了——我这样写,脱不了一种嘲讽,但我觉得在我们这个时代,一般意义的内心世界,大家都懂了,不必重复,中国人最聪明,什么都懂了,什么都可以不响,小说可以大声疾呼,也该允许我一声不响。”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金宇澄阿飞阿宝
迟到的风朋友
开心堡垒
阿宝向前跳
阿飞夸人
一场蓄意已久的爱情“阳谋”
阿飞的奇遇
English Clause Syntax
金宇澄称网络文学和纯文学是殊途同归
作家金宇澄获台北书展小说类大奖
轻寒(小说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