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016-09-07 11:08卫海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重要性高职院校

卫海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三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重要性与具体措施,以期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重要性;改革措施

一、前言

高职院校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才市场对于技术性人才需求量巨大的背景下成立的。当时我国的经济刚刚起步,制造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为工厂企业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当时,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一大批具有职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如今,就业压力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国家对本科院校扩大招生的背景下,拥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应聘者越来越多,可是拥有扎实技能的实践型技术工人却越来越少。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人才市场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招收9名技术工人,仅有1人投简历;而招收1名学历为大专以上的职员,会有至少6人投简历。从这项数据中不难发现,现今的中国人才市场,技术工人和高级蓝领的缺口非常大。在南方一些城市,技术工人和高级蓝领的需求量早已大过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

想要解决技术性人才在人才市场中供不应求的问题,除了国家要大力扶持技术人才的培养,新闻舆论和市场要正面引导,高职院校更应该为其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陈旧,缺乏职业院校特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素质不过硬,职业能力不够强。鉴于此,对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亦是大势所趋。

教学改革仅靠某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支持,高职院校要能顺利完成教学改革,更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就从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个三方面浅谈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二、学校的“管理”

高职院校的社会使命和职责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各个职业岗位培养具有相关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当前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会,努力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践性人才。

可是,从高职院校在中国成立至今,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和本科院校相差无几,一直遵循“学科本位”的理念,即一切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职业特色理念。

现在中国的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还比较陈旧落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高职特色不够突出和鲜明。在课程设置上,还始终保持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学内容较单调,理论性过强,无法与职业岗位相结合,脱离市场的实际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多年难求一变,缺乏与时俱进,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轨。无法实时满足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扩大招生的号召,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组织单招考试。通过单招考试在生源数量上进行了扩大,可同时带来了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由此可能会导致毕业生业务知识不过硬,职业能力不够强。因而无法胜任相关职业岗位,进而引起学校的就业率下降,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如果不进行改革,这种恶性循环可能会继续下去。

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和实习场地的建设方面也是存在严重不足的。高职院校本就是培养实践技术型人才的,可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训和实习场地,就无法保证学生在校的实践操作环节。这样,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削弱实践操作能力。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和本科院校类似,即分章、节的理论型模式。但是,这种传统的理论模式教材,无法使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相关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业务能力相结合。单纯的理论学习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老师的“教”

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如果想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必须拥有“一桶水”。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除了应该拥有过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更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现在,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属于灌溉式教学,考查方式基本采用笔试决定,这些不仅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宗旨,更有可能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培养的是实踐型人才。因此,务必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同时,教师自身需要清楚当下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实践型人才。只有自身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高职教学虽不算精英教育,但也泛属于大学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应该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增强自身软实力。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需要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实践型人才步入社会前的“引路人”,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以便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四、学生的“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对自身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这样才有可能更具目标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便为日后的职业做好准备。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理论知识,考试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学习目标俨然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相符。

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这要求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需要有明确的操作应用性,这要求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需要具备哪些实践技能。而学校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训基地得以实践。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从 “必需够用”向“迁移可用”转变。高职院校培养的实践型人才不仅要能够胜任某一个岗位,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胜任一个甚至多个岗位群。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亟待解决。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市场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只有改革才能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只有改革才能使高职院校越快越好地发展。

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是:实际、实践和实用。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岗位实践训练和专业核心能力技术培训。为教职工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积极开展教师深度培训。采用项目化教学、合作学习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出“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实践型人才。

希望高职院校通过教学改革,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淑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淼,徐涵.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及其要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6(3)92-96.

[3] 卢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2)106-110.

[4] 蓝洁,蒋锡海.高职院校章程如何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色[J].现代教育管理,2015(8)86-89.

[5] 童加斌.高职教学改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卫 海(1988-)男,汉族,陕西西安,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械.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重要性高职院校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