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释析

2016-09-07 07:28□保
党政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经济社会理念

□保 虎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释析

□保虎

成就“中国梦”必须稳步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即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结构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应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发展的深刻变革,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解决发展难题、培育发展优势提出的新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党和人民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选择。“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中共执政经验结晶,是时代的新需求。从认识实践论、辩证法、社会发展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释析“五大发展理念”,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论释析

用马克思实践论释析“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并进行实践探讨,有助于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来龙去脉,正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五大发展理念”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材料,是在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上,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定位,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解决发展难题而提出的全新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认识实践论。全面确认识其战略地位。

1.“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正确的理念指导正确的实践,错误的理念引导错误的实践。马克思是从实践出发来看社会历史问题的,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是静态的言辞或口号,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动态实践过程。它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是“十三五”时期实现发展目标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选择。

2.“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来源

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为克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来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客观形势的正确把握。在竞争舞台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一国民族创造力、创新力越强,则其综合国力就越强。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矛盾,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创新力,无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协调发展理念来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不协调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表现在各个领域之中。这导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出现“木桶效应”,因此须树立协调发展理念,这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理念来源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加剧的实际。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累积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生活。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人民要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只求温饱,不顾环境的发展理念不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因此绿色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开放发展理念来源于我国经济已和世界经济紧密联系的事实。“开放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曾饱受闭关锁国的危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推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但总体开放水平不高,驾驭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能力还不强,还不能最大限度享受国际发展成果,还需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形成互利合作的世界格局。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性质。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凸显(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4%),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助于“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集体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有着重大的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新成果。

3.“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探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作用的部分”。“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和它的方法论实质,决定了它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不忽视理论的作用,“理论一旦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理论需要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建议》指出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新的发展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要实现新的目标需要系列有效的实践路径。“五大发展理念”抓住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彻底的、实践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结构,通过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通过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方法论释析

列宁指出:“就本来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规律的客观性等。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是对立统一法则。“五大发展理念”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产物,其内部联系的紧密性,决定了“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理念。其本身的内在的规定性即规律倘若被人们认识并利用,必然能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1.“五大发展理念”不是五个孤立的理念,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是一个有着整体性和完整性的科学理论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彼此间相互联系、交融、促进,是不可割裂的有机统一体,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那种错误地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五个有序建设目标,按中央文件依次进行各自理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视为整体性的理念),其实质就是割裂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将其等同于五个发展理念,混淆了它与全面建成小社会的关系,不能认识到后者是目标,前者是方法,错把方法理解成目标。那种把“五大发展理念”割裂起来的认识,是错误的、有害的。事实上,各个发展理念间联系紧密,内在逻辑严谨。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路径。《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个民族想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就须紧抓创新这个发展“牛鼻子”;开放发展是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被定为基本国策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还不够,在新时期,必须继续坚持、深化开放理念,才能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保障。《建议》指出:“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避免出现“木桶效应”,克服发展“短板”,做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展并重。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成为人们的价值诉求。故此,做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并进,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共享发展是最核心、最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理念。因为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而共享则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地位,“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是处在矛盾运动之中的“新事物”,是历经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探索、实践、创新才得以完善的发展理念

在方法论上,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的特征,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伴随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各具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用“矛盾”的眼光看“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过程是由我国各发展阶段的社会矛盾决定的。自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再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这个过程就是根据变化、发展了的经济社会条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建设理念的过程。它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不同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故此,要结合实际看到各个理念之间的矛盾,抓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这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处在同原有发展理念的矛盾对立之中,表面上认同并接受全新的发展理念,但是在实践中依旧遵循传统发展理念;其内部各个发展理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对立,具体表现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注重“五大发展理念”的某个或某几个理念,破坏“五大发展理念”的整体一致性,顾此失彼。这种主观性和客观性、片面性和整体性的矛盾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五大发展理念”的实施,进而给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新要求带来负面影响。

3.“五大发展理念”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客观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的思维在实践中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人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应当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在新时代条件下,创造性地提出共享发展理念,这是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成果。斯大林指出:“马克思主义把科学规律——无论是自然科学规律或政治经济学规律——了解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在自己的行动中考虑到他们,利用他们以利于社会,但是人们不能改变或废除这些规律,尤其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科学规律”。“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源于对经济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开放程度的扩大,经济社会繁荣程度会提高,国家将更富强,将更有能力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更有能力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让人民更多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人民享受到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在建设中将更有动力,将进一步促进其他发展理念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规律,并尊重它,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它,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胜利。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社会发展理论释析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成果。

1.“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正确把握和规律的正确运用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着内在的矛盾和规律,其中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基本矛盾方面,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把握。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基于对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正确认识上提出的,是实事求是的。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没有变,我国生产力依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不能取得决胜阶段的胜利,就看社会生产力能不能取得大发展。现代国际上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集中表现在科技创新的竞争上。“五大发展理念”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理念,是缓解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运用,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杠杆。当前,科技创新制约着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劣势,就必须让创新走进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形成社会场域的创新风气,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2.“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历史的结构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这表明马克思高赞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观点,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五大发展理念”的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任务要由人民参与和承担。继提出“四个全面”之后,在坚持惩治党内害群之马、肃清党内奢靡之风,重塑党的廉洁性和先进性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目的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科技文化创新来提高文化发展水平,给人民以更高的物质生活体验和精神文化享受;通过开放发展提高人民参与国际交流的程度,以给人民创造俯瞰世界的平台;通过协调发展促进发展的整体性,通过绿色发展协调自然和经济的关系,给人民以更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共享发展,让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集中体现在共享发展理念上,从而在根本上激发人民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矫海霞)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经济社会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