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真,任达福,张小军,刘同英,蔡洪涌,喻安永(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贵州遵义563003)
气管插管仿真模拟教学的应用及评价*
段海真,任达福,张小军,刘同英,蔡洪涌,喻安永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贵州遵义563003)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人在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将108名临床医学本科生随机分为多媒体组和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每组54例。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气管插管教学,最后对两组学生采用一对一操作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学生考核成绩[(90.11±5.63)分]优于多媒体组[(75.32±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5)。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学生中认为多媒体联合模拟人教学形式新颖、直观者分别占94.44%(51/54)、96.30(52/54),认为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者占90.74%(49/54),自信可较好地掌握气管插管操作技能者占96.30%(52/54)。结论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将仿真模拟人应用于气管插管实验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显提高了学生气管插管操作能力。
插管法,气管内;教学方法;评价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观念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人为本”,为适应这一转变,医学教学除加强基础理论的传授外也更重视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急诊医学更是一门高风险学科,突发的病情变化要求急诊医生在最短时间内作出诊断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所以,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急救操作技能、更好地适应急诊临床工作是急诊医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题。近年来,随着模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用模拟系统替代患者进行急救临床技能培训成为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急诊临床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方向。本院2010年开始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将仿真模拟人应用于气管插管实验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2014年3月将本校临床医学系学生108名随机分为多媒体组和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每组54例。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1)简短理论教学:以沈洪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急诊医学》为蓝本制作课件,利用电子幻灯片讲解基本理论,强调实施流程中的细节。(2)多媒体视频教学:播放气管插管教学视频软件(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视听教材),使学生具有一定感性认识。(3)模拟教学演示:利用气管插管模拟人边进行操作边讲解操作重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SimMan综合仿真模拟人(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系统上进行气管插管演练,由课题组教师进行指导。多媒体组教学包括简短理论及多媒体视频;多媒体联合模拟人组教学包括简短理论、多媒体视频及模拟人演练。
1.2.2考核方法(1)制定《气管插管评分量表》,严格按照量表评分;(2)问卷调查反馈对多媒体联合模拟人教学形式的认可情况。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评分比较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学生考核成绩[(90.11±5.63)分]优于多媒体组[(75.32±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多媒体联合模拟人组学生中认为多媒体联合模拟人教学形式新颖、直观者分别占94.44% (51/54)、96.30(52/54),认为可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者占90.74%(49/54),自信可较好掌握气管插管操作技能者占96.30%(52/54),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结果[n(%),n=54]
在急诊工作中当一线医生面对突发呼吸衰竭或呼吸暂停患者需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作出判断,把握好气管插管时机,适时进行气管插管。因此,气管插管作为临床常用的一项基本抢救技能要求每名急诊医生均能熟练掌握。然而鉴于我国复杂的医疗环境现状,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在临床实践中地位本来就不高的医学生处于更尴尬的境地,大多数医学诊疗项目无法由实习生在患者身上完成,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急诊一线,任何一点抢救工作的疏忽或延误均可能给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急诊临床工作中急诊实习生不可能直接从急诊患者身上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抢救操作,故迫切需要新的方式或方法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尤其是操作性强、风险性高的急诊技能培训教学。
模拟人技术可逼真地模拟各种解剖、生理功能,且具有真实患者不具备的操作可重复性。医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操作之前可以安全地反复练习,模拟教学提供了临床操作所不能具备的一个安全的环境,因而,在避免医疗和医患纠纷风险的同时,模拟教学能大大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1-2]。医学模拟教学也是急诊住院医师掌握复苏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手段[3]。同时模拟教学不仅可以培训医学生临床技能,且模拟教学对医学生非技术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临床决策、情景感知等[4-6]。美国1/3医学院拥有模拟训练中心[7-8]。模拟教学也是近年来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是评估医学生和医生能力的重要依据[9]。而我国模拟技术在急诊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较短,国内急诊教学中模拟教学经验仍不足[10]。本研究发现,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联合应用高级气管插管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技能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由于过程可控、可重复,“医疗环境”安全,学生可以完全放下心理负担,不必担心操作造成“患者”不良后果。通过仿真模拟人的培训,学生可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操作技术并树立了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信心,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30%学生自信能完成并愿意尝试气管插管。多媒体联合模拟人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气管插管操作能力[多媒体联合仿真模拟人组学生考核成绩优于多媒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有效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气管插管术的信心,缩短了学生临床适应期,提高了教学质量。
虽然模拟人应用于气管插管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但并不能代替临床实践;且模拟人系统并不能提供困难气道的模拟教学,存在一定局限性。
[1]Okla G,Eden D.Learning by simulation[J].Middle East J Anaesthesiol,2015,23(2):247-250.
[2]Issenberg SB,McGaghie WC,Petrusa ER,et al.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ead to effective learning:a BEME systematic review[J].Med Teach,2005,27(1):10-28.
[3]Lee MO,Brown LL,Bender J,et al.Medical simulation-based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 in neonatal resuscitation[J]. Acad Emerg Med,2012,19(5):577-585.
[4]Akaike M,Fukutomi M,Nagamune M,et al.Simulation-based medical education in clinical skills laboratory[J].J Med Invest,2012,59(1/2):28-35.
[5]刘旭辉,冯亚群,张永标.高仿真模拟技术在五年制本科急诊医学培训中的作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19(1):55-57.
[6]李素珍.高仿真模拟人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进展[J].华夏医学,2013,26(6):1208-1211.
[7]Morgan PJ,Cleave-Hogg D,McIlroy J,et al.Simulation technology:a comparison of experiential and visual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J].Anesthesiology,2002,96(1):10-16.
[8]MacDowall J.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the acutely ill patient—the role of the patient simulator as a teaching tool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me[J].Med Teach,2006,28(4):326-329.
[9]梁菊,李瑛.模拟医学教育: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5,24(3):266-269.
[10]王晶,孙长怡,秦俭,等.教学医院急诊科在医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7):661-662.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6.054
C
1009-5519(2016)06-0935-02
遵义医学院临床学院教改项目(2010-007)。
(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