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春梅 于 娟 李 媛 汪会峰
病例报告
口服复方苯硝那敏引起烟酸缺乏症一例
舒春梅于娟李媛汪会峰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双手及腕部红斑、水肿1月余,水疱半月。患者约1个月前因腹泻自行服用止泻药物,1天后左手背部出现一花生米大圆形水肿型红斑,后逐渐扩大至鹌鹑蛋大,自行外用“皮炎平软膏”,效果不佳。红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左手,水肿加重,右手背、双膝部出现类似皮损。20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固定性药疹”,给予“泼尼松、氯雷他定”等药物治疗,皮损未见好转。半月前双手及腕部逐渐出现约鹌鹑蛋大水疱,疱壁松弛,疱液清亮,水肿加重,伴淡黄色渗出液及脓性分泌物,皮损不伴痒痛。为求明确诊治来我院。患者发病来,精神烦躁易怒,腹泻,每天5~6次,为褐色糊状便,食欲差。患“癫痫”病已30余年,长期口服复方苯硝那敏片(3片,日3次)控制病情。3年前左侧股骨头骨折,现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入院查体:中年女性,精神淡漠,心肺腹(-),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双手及腕部肿胀,可见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疹,其上结痂、干燥,皮损境界清楚(图1)。右手腕部鸡蛋大水疱,疱壁薄,已破溃。双膝伸侧见鹌鹑蛋、鸡蛋大水肿性红色斑片,中央水疱已破溃形成糜烂面,对称分布,有少量渗液,部分结痂。口、眼、外阴部黏膜未见皮损。
辅助检查:ESR 32mm/h,血常规:红细胞3.43× 1012/L↓,血红蛋白116 g/L,平均红细胞压积:35.5↓,平均红细胞体积:10.3.5fL↑;尿、大便常规:正常;生化:AST 48.4 U/L↑,ALT 86.2 U/L↑,白蛋白33.8 g/L↓。心电图、胸片结果正常,颅脑CT提示:左侧颞叶、右侧枕叶部分软化灶,右侧上颌窦炎。
图1 双手及腕部肿胀,可见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疹,其上结痂,干燥,左手背部及右手腕部大疱已干瘪,结痂
左侧手腕部组织病理示:表皮大部脱失,真皮浅层血管充血,淋巴细胞、少许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图2)。
诊断:烟酸缺乏症。
图2 表皮大部脱失,真皮浅层血管充血,淋巴细胞、少许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HE,×100)
治疗:给予烟酸100 mg、复合维生素B1片、叶酸片5 mg、复方甘草酸苷3粒,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0.5 mg肌注,日1次及局部外用药等对症处理。3天后患者皮损、腹泻症状好转。患者精神状态亦有改善。继续治疗13天,皮损基本消退,无腹泻,带药出院。
讨论 烟酸缺乏症又称陪拉格(Pellagra)、糙皮病,是烟酸或前体色氨酸缺乏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皮炎、舌炎、肠炎、精神异常和周围神经炎为特征表现。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为饮食中烟酸或色氨酸摄入不足引起,好发于以玉米为主食的贫困地区;继发性包括酗酒、厌食、类癌综合征、胃肠手术后、某些代谢性疾病如Hartnup病、长期服用药物如异烟肼等[1]。近年来,HIV感染、结核等被报道与本病相关。
本例患者因癫痫长期口服复方苯硝那敏片,此药由苯巴比妥、硝西泮、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B6、羊脑粉组成。长期口服苯巴比妥可能干扰色氨酸-烟酸的代谢通路,导致机体烟酸缺乏,从而导致烟酰胺合成不足,而烟酰胺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又称辅酶I II)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又称辅酶II)的前体,NAD和NADP广泛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因此烟酸的缺乏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2]。本病例初次发病时有服用止泻药史,手部发生水肿性红斑误诊为固定性药疹,后因病情持续发展,皮炎、腹泻、精神症状越发突出,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肝功损害(考虑药物性),病理征阴性,颅脑CT无新发病灶,病理提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确诊为烟酸缺乏症。
本病例临床上需要长期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如癫痫患者等,需要严密随访,警惕烟酸缺乏发生的可能性,必要时早期加用烟酸、叶酸、复合维生素B等药物,防止严重代谢性皮肤病的发生。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26-1027.
[2]万朋杰,郑捷.烟酸缺乏症的研究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1,4(12):219-222.
(收稿:2013-12-13)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山东滨州,25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