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16-09-07 18:08伍世端邹晓红全启花杨云梁燕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

伍世端 邹晓红 全启花 杨云 梁燕梅

[摘要]目的 探究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会阴超声诊断结合生物刺激回馈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89例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产后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其中产后6周45例,产后14周44例,均给予生物刺激回馈仪治疗;同时选取40例同期未育的妇女作对照组;受试者均应用超声经会阴探查;观察三组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以及面积等变化情况,比较三组图像的各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超声检测盆膈裂孔指标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收缩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收缩能力评分高于研究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刺激回馈仪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改善其盆底收缩能力,经会阴超声诊断确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生物刺激回馈仪;会阴超声

[中图分类号]R7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69-04

盆底功能障碍是分娩期与妊娠期妇女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疾病之一,其发病几率较高,由于女性的盆底结构十分脆弱,在盆底的肌肉遭受重压或者创伤之后,很容易使盆底功能出现减退。因盆底功能障碍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因此不被患者重视,但一旦病情发展,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子宫脱垂、排便障碍、阴道壁膨出等情况,对其日常生活与交往造成一定的影响。我院应用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取得效果较好,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89例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产后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产后6周是盆底肌肉功能全面检查期,产后14周是盆底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同时选取40例同期未育的妇女作对照组;研究组产后6周45例,观察组产后14周44例,研究组年龄22~45岁,平均(30.3±1.6)岁,观察组年龄23~45岁,平均(30.3±1.8)岁,对照组年龄22~46岁,平均(30.3±2.0)岁;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无相关禁忌症,无其他严重性疾病,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许可本次研究进行。

纳入标准:根据《妇产科学》中相关标准进行选取。(1)身体健康且未生育的妇女;(2)产妇均属于第一次生产,没有合并其他妊娠期的并发症,且为单胎妊娠;(3)产妇在生产后子宫恢复良好。排除标准:(1)患者具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曾经接受过盆腔手术治疗;(3)有脊柱腰骶部外伤的患者;(4)曾经有盆腔器官脱垂的历史;(5)不符合纳入标准者;(6)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2治疗方法

在治疗前应用LOGIQ-3超声诊断仪对三组患者进行会阴探查,将耦合剂涂抹于探头处,并套上保鲜膜或者避孕套,探头放置在会阴部尿道外口与阴道口之间,其扫描角度为75°,实施二维成像,在Valsalva状态下,扫描角度为85°;对患者盆膈裂孔等具体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组与观察组均实施生物刺激回馈治疗,受试者取平卧位,操作者将肌电位探头放置于阴道,达到探头颈部末端为止,会阴部置入表面电极,将电刺激脉冲频率调整为50MHz,脉宽250ms,每次进行20min,1周1次,共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和评分标准

1.3.1超声检测 观察三组患者不同状态下超声检测盆膈裂孔情况,调整盆膈裂孔最小平面的图像,观察在Valsava动作、肛提肌最大收缩状态以及静息状态下的盆底系统的形态学改变,在盆膈裂孔平面测量Valsava、肛提肌最大收缩状态以及静息下的肛提肌相关参数,对治疗前后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进行评分,分值0~5分,得分越高,其盆底收缩的强度越好。

1.3.2评分标准 根据盆底肌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测试患者肌肉收缩强度,分为无收缩(0级)、有颤动(1级)、不完全收缩(2级)、完全收缩没有对抗(3级)、完全收缩具有轻微对抗(4级)、完全收缩具有持续对抗(5级)这5个标准,测试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收缩次数,最后进行统计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已收集记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形式记录,使用t/F检验,以P<0.05表示资料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不同状态下超声检测盆膈裂孔情况比较

对照组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超声检测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与研究组数据进行F检验,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超声检测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寸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收缩能力评分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收缩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收缩能力评分高于研究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妇科中一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性功能障碍、粪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其中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是临床表现中主要的两类。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妊娠、肥胖、分娩、药物作用、盆底手术、雌激素水平等均有可能造成此病的发作,其中分娩与妊娠是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发病的首位独立因素。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由于胎儿头部直接作用肛提肌,让患者肛提肌在短时间内拉长遭受较重的压力,很容易出现损伤;因肛提肌在短时间内要承受巨大产力作用与胎儿体重压迫,孕妇分娩时会对肛提肌的血液供应与神经传导造成影响。在阴道分娩时,女性盆膈裂孔的前后径、面积以及左右径均较未育的女性大。对其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中主要采用盆底功能锻炼以及生物刺激回馈仪等方法进行治疗,其效果较好。

赵飞飞等通过研究生物刺激回馈仪治疗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应用生物刺激回馈仪治疗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其盆腔收缩肌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次研究对89例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样应用生物刺激回馈仪治疗,结果发现在89例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45例产后6周的患者盆腔收缩肌功能优于44例产后14周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盆腔收缩肌功能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次研究与赵飞飞等研究基本一致。且本次研究中通过经会阴应用超声诊断,对89例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与40例未育患者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盆腔隔裂孔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未育患者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超声检测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与45例产后6周的患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4例产后14周的患者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超声检测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与未育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5例产后6周患者与44例产后14周患者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超声检测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收缩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收缩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收缩能力评分高于研究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表明,阴道分娩产妇的盆底结构及功能损伤更加严重,这是由于阴道分娩时宫缩更强烈,产妇生产时用力较强,更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由于阴道自然分娩盆膈裂孔形态改变至14周后有自行恢复的迹象,但仍不能完全恢复,因此产妇生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来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并可选择最佳治疗时期及正确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也应对阴道分娩产妇进行更加严格的盆底检查。本次研究采用生物刺激回馈仪治疗结合经会阴超声对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观察及评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生物刺激回馈仪治疗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疗效显著,其生物刺激回馈仪可有效减小因分娩造成的盆膈裂孔扩大,改善患者盆腔隔裂孔各项指标,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有效非手术治疗法。而经会阴超声则可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早发现并进行产后康复,该方法对改善女性产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评估420例临床分析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比较
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在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肛提肌裂孔形变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