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2015年的《中国医药电商数据报告》统计,2013年全球线上消费医药产品较2012年有200%以上较高幅度的增长,到2020年,全球此产业有望突破8万亿元,2023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
然而,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我国医药企业仍然存在“企业拥有资源的能力才是关键”的错误的战略思想,他们将重点放在“拥有”资源上,而不是“整合、利用”资源。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弊端,拥有多项技术成果和新药品种的企业,虽然擅长于技术开发,却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市场转移和转化;而那些销量不高、规模不大的企业,规模化、产业化模式成为其不可跨越的障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医药企业缺乏创新思维。所以,当下,亟需实施“互联网+”,提高医药产业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药品整体销售收入约1.33万亿元,而医院的药房销售为主要销售终端,约占整体销售收入的53%,约7050亿元;零售药店销售收入占比21%,约2817亿元;网上药店销售收入占比0.53%,约70亿元。而近年来美国网上药品销售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 30%。
虽然占整体药品销售的比例较低,但是,从2012年到2014年,我国医药网上销售额分别约为16亿元、42.6亿元和70亿元,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与医药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美国相比,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滞后。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各种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医药经济的高速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上都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在现阶段的药价放开、注册审批改革、处方垄断被打破和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驱动下,为进一步促进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更为可行的条件。
正如上海医药这个案例所述,一批国有龙头医疗企业开始布局互联网+领域,这本身就是一个好趋势。上海医药也会迅速成为其他企业效仿的风向标,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本身就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但在互联网+医疗刚起步阶段,需注意一些问题:第一,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医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因为医药除了一般商品的规定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约束其在网上随意买卖。第二,需要规范支付手段,力促医保早日进入互联网+,实现网上购买药品医保支付,与城镇医保卡、新农合医疗卡等无缝对接,这样才能使得医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第三,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医药不同于一般商品,必须有专业的物流服务,并需要配送人员进行点对点并提供药学服务。这样,完善这三点,各方力量共同配合,才能真正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健康落地,否则,仅仅靠几家公司的热情是难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