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湖北 襄阳 441021)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张勇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湖北 襄阳441021)
目的对比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和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也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病种,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对患者的腹股沟的解剖结构的损伤很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极易复发,恢复情况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引起广泛关注,但是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也不一样。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外科收治的98例腹股沟疝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术前告知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其它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19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2.15±8.28)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49±1.35)年,疝类型:斜疝32例,直疝17例,初发疝38例,复发疝11例,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1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34±9.11)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69±1.21)年,疝类型:斜疝34例,直疝15例,初发疝36例,复发疝13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疝类型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室后均采取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对照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于腹股沟进行斜行切口,将腹外斜肌切开,探查疝囊所在位置,准确定位后游离精索,在疝囊下1.5 cm的位置将腹横筋膜切开并进行剥离,疝囊高位游离,再将游离的疝囊通过疝环口回纳至腹膜腔,用填充物将疝环填充完整并进行固定,进行相关缝合和止血,精索后方安置网状补片并与腹内斜肌、横肌腱弓、腹股沟韧带缝合后固定,剪去多余疝片,缝合关闭切口[2]。观察组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将患者的腹外斜肌筋膜切开,大小与补片面积一致,探查寻找疝囊所在位置,准确定位后游离精索,将补片放置在精索的后方,使腹横筋膜表面完全被覆盖,再将补片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腱弓、腹股沟韧带、耻骨腱膜间断缝合固定,最后逐层缝合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关闭切口[3]。
1.3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1)疗效评价:治愈:患者治疗后腹股沟疝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病灶修复完善,1年内患者腹股沟疝无复发;有效:患者治疗后腹股沟疝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病灶修复完善,半年内患者腹股沟疝无复发;无效:患者治疗后腹股沟疝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1)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情况(下床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局部异物、尿潴留)。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和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也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74,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和恢复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疝环和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决定了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发病率较高,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下和前斜行通过腹股沟管穿出腹股沟浅环,进入阴囊中[4];直疝的发生率仅占5%,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三角区从后方向前突出,但是直疝不通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5]。
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概念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首先于1986年提出的。这种修补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即不用补片的缝合修补法)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故命名为“无张力疝修补术”[6]。目前常用的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只需高位游离,与传统手术对比简化了高位结扎。如患者的疝囊较大,则在距离内环口4~5 cm处横断疝囊,对于远端的疝囊则可进行切除或反转。锥形填充物虽然可以对内环口进行有效的填充,加强腹横筋膜,不过由力学角度分析可发现该术式易出现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且可能由移位造成复发,另外较瘦的患者会出现异物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把补片放置在腹股沟管后壁,可强化腹横筋膜,且能够与周围组织快速的进行融合,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有效地对腹股沟区缺损进行了修复,做到了真正的无张力,并且消除了疝复发的解剖学基础,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7]。本研究显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治愈率之比为(95.92% vs 79.59%,59.18% vs 28.57%),提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下床时间、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加快了患者的恢复,同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下降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术后并发症下降明显。
综上所述,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1]王庆丰.2种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9(6):18-19.
[2]黄美近.局部麻醉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附357例报告)[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9(3):202-203.
[3]唐健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若干问题探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7(10):419-420.
[4]杨雄涛,吕利雄,庄潮平,等.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体会(附232例)[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5):528-531.
[5]李峰,祝曙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J].解剖学研究,2013,24(14):289-290.
[6]陈明学.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70-71.
[7]王崇林.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5-66.
张勇(1975—),男,湖北襄阳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擅长肝胆、胃肠的微创治疗。
R656.2+1
B
1004-7115(2016)05-0566-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05.037
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