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力量
——来自湖南广益实验中学的报道

2016-09-05 08:39黄耀红陈文静吴秀娟
湖南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广益学校课堂

本刊记者 黄耀红 陈文静 吴秀娟

■卷首语

朴素的力量
——来自湖南广益实验中学的报道

本刊记者黄耀红陈文静吴秀娟

75年前,正值烽烟弥漫的抗战岁月。一个13岁的长沙少年舟车辗转来到僻静的常宁乡下。他心仪已久的中学刚从省城迁入此地。

这所学校,乃闻名遐迩的“湖南私立广益中学”。那少年,正是多年后的朱基总理。

在那个时候,长沙教育界流行一句话,叫“要学习,到广益”。广益作为校名,始于公元1912年。其前身是“惟一学堂”,由中国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民主革命家禹之谟先生创建。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私立广益中学更名为湖南师大附中,广益之名一度被历史尘封。

待到广益重现于湖湘教育版图,已是2007年。是年,湖南师大附中与华夏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湖南广益实验中学得以易址挂牌。这一块以口碑和荣光铸就的招牌赫然矗立于一大片赭红的建筑之上,犹如丹青妙手的点睛之笔。

从此,太多的期盼和目光汇聚在这里。每年,这里的初中毕业会考6A率连年名列长沙市前茅,高考成绩亦处于星城高中的优秀行列。全国中学组羽毛球冠军队出自这里,“广益”师生荣获全国、全省各类大奖的消息频频见诸校园喜报。这里成了湖湘学子的梦想之地。即使将近五千人的学校规模,入读“广益”依然是“一座难求”。

隔着一百年时空,“广益”的昔日荣光再度在星城闪耀。

或许,在人们眼里,“广益”很牛。然而,在校长晏荣贵身上,你又分明感受不到半点牛气。他儒雅、稳重、笃定,但更多的是朴素。

在他看来,朴素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一种见素抱朴的情怀,一种简单成长的境界。

只为简单的生长

春天的“广益”如同美丽的空中花园。教学楼南北排列,皆以回廓相连,形如两大四合院。每层楼的阳台上遍植迎春花。花开时节,所有的教室无不沉浸在一瀑一瀑金黄的芬芳里。一楼,二楼,三楼,四楼,楼宇建筑围成了一个花的“天井”。

这时候,从走廊经过的晏荣贵校长偶尔会想起顾城的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不说话,就十分美丽。”

他喜欢这种生机盎然、静水流深的时光。三十多年了,他最美的年华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年近知天命,他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年走过的路,想起中学教育里那些花样翻新的提法、说法与做法,想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理念与模式,想起种种教育的虚假与功利。所以,做了“广益”的校长之后,他更是怀着一种“教育还乡”的心境,思考着一所学校的前世今生。

从“广益”走出去的学生,或许多年以后都还记得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过的那“四个梦想”:一曰微笑,因微笑而自信,而友善;二曰运动,因运动而健康,而美丽;三曰读书,因读书而广博,而高雅;四曰旅行,因旅行而广见识,益身心。没有哪一个“梦想”称得上“高大上”。这梦想于晏荣贵而言,更像是他的“夫子自道”。在校园里,任何时候见到他,他的微笑总如阳光一般;稍有闲暇,乒乓球、排球、篮球的竞技场上能看到他挥汗如雨的身影;而读书、散步、爬山、旅行,早就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一个校长的气质和修行,与一所学校的文化、一个团队的精气神之间总会存在一种神奇的呼应。

你或许还记得孙云晓先生那篇关于中日学生“夏令营的较量”。而今,在广益校园,关于较量的“感慨”早就变成了真切而具体的行动。不管什么时候,你走进广益校园,第一感觉就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偌大一个校园,角落里的一片纸屑、空地上的一叶树叶,都会被路过的学生或老师弯腰拾起。随便走到哪一层教学楼,你从厕所前经过,绝对闻不到半点异味。而每间教室里的书柜、每张课桌上的书籍,几乎都摆放得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无论在哪里遇到学生,他们都会立住脚步,微笑,问好。

待到花开时节,所有的教室无不沉浸在一瀑一瀑金黄的芬芳里

干净,有序,简单。如此朴素的追求,成了“广益”的价值与文化。

他们说,干净是一种风水,安静是一种丰富。而有序带来生动,简单带来快乐,和谐带来幸福。不断回到朴素,不断回到常识,不断回到本真,就是不断回到教育本身,不断回到“人”本身。

教育即生长,像迎春花那样简单地生长。其实,有一种生长就叫广益。广益似乎是生长的另一种表达。

广者,生命之格局。益者,生命之滋养。增广识见,扩大视野,丰富人生的内涵,延展精神的天地。“广”之本质就在于走向诗与远方。——此为生命的超越。

开卷有益,精益求精,穷且益坚。养德,亦养气;益身,亦益心。“益”之本质就在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此为生命的丰盈。

到底该“长”成什么模样呢?“广益”最为看重的,莫过于“勤”“善”二字。“用善良温暖他人,用勤奋升华自己”。

在这个浮华喧嚣的时代,坚守朴素,很可能要有一种“说不”的勇气。朴素是一种世界观,“说不”就是一种方法论。

这么多年来,“广益”不是什么“都想做”,也不是什么“都想要”。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行为规范。无论是管理者、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遇到问题永远“不抱怨”,面对日常规范永远“不懈怠”;尊重规律永远“不动摇”;以课堂和课程为中心,永远“不折腾”;以书香安顿灵魂,永远“不浮躁”。

走进广益校园,你可能忽而生出深深的感慨:文化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引领力!四千多名学子,四百多名教师,两百多名员工,如此大规模的一所学校,因为对教育的价值共识而结成为一个“精神共同体”。

在这片土地上,一切只为简单的成长。晨昏午昼,如一道流动的风景。霞光映着操场上跑步的身影,晨风传诵教室的书声,灯光辉映校园的宁静……

朴素是一种力量。它来自于文化的凝聚,表现为内心的秩序。

广益课堂所呈现的格局与气象,源于一群优秀的“广益人”

最美的风景在课堂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课堂,在那些被爱召引、被智慧点亮的地方。

在“广益”,课堂是另一种朴素。这里,没有五花八门的程式,没有花里胡哨的装点,甚至没有这样那样的时尚理念。一切都朴实而纯正,一切又灵动而开放。

敞向生活,看见远方。这就是“广益”课堂的味道。

这是一节初中语文课,讲的是台湾作家琦君的《春酒》。

石艳华老师说,散文阅读不是让你知道文本里有什么,而是唤起了你哪些生命的体验。体验才是叩开文本的密码。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原来,写《春酒》的时候,作家早就飘零海外。在她心里,春酒是童年的滋味,民俗的滋味,何尝又不是那乡愁的滋味啊。

让文本与生活彼此映照,课堂的丰富便是生命的丰富。

分管教学的罗勇副校长告诉记者,对于课堂的“问题设置”,他们有自己的评价尺度。那就是开口小,蕴含深,以“小问题”撬动“大课堂”,指向学生的能力生长。

地理课上,范丹蓉老师正在讲《多彩的非洲》。呈现在地图一侧的“探究”题这样写道:为什么非洲北部的红酒特别好?为什么那里会盛产橄榄油?

这是一个“小问题”。小组交流之后,孩子们有的谈到了地理位置,有的说到了这里的气候,有的说到了独特的地形,还有的说到了光合作用。

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道听途说不说。这也是“广益”的课堂文化。

化学是学生进入九年级才开的课程。一次实验课上,学生李添翼在制取氧气时闻到一阵刺鼻的气味。他想,“书上说氧气应该是无味的,为什么会有异味呢?是不是刚才制备氧气的步骤出现了纰漏?”

带着这个疑问,李添翼向化学老师管顺英求助。管老师微微一笑,没有立即给他答案。“呵呵,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让这个神秘的物质原形毕露,好不好?”

探究就这样开始了。

“氧气中可能含有过氧化氢……”

“要不就是含有氯气……”

假设、求证,再假设、再求证……当学生张愉源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那一刻,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几乎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发现。

问题是课堂的支点,也是课堂的起点。这么多年,总有人惊奇于“广益”学生极强的实践能力。秘密在哪里?就在那百花齐放般的课程拓展之中,就在丰富多彩的特色比赛之中。

2015年下半年,湖南省中学物理教师赛课在广益实验中学举行。“广益”推出的黎映莲、朱小燕两位老师分别荣获初中组、高中组一等奖,初中组的还被推选到全国参赛。可是,物理教师们津津乐道的并不是这样的获奖,而是自己策划过的拓展活动。初二学生不是学了声、光、电吗?每年,物理教师会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比赛。比如,根据声音原理自制乐器,根据光学原理自制照相机、望远镜,根据电学原理制作小小发电机,等等。

历史课的比赛也挺有趣。比赛的内容可能是文物仿制,也可能是“家乡的历史”摄影。每到暑假,家在三湘四水的“广益”学子喜欢走村串巷,寻幽访古。他们知道,开学的时候,一场全校性的“文化探寻成果展”在那里等着他们。

生物课所对接的课堂,是学校的“生物园”。翻耕整地、播种育苗、多肉植物的扦插和培育走进了生物课堂。而更大的“生物园”不在这,在大自然。这些年,“广益”学生去贵州梵净山、岳阳君山岛进行了大量的野外生物考察。

采访中,一位新婚的年轻生物教师得意地告诉记者,他婚礼那天,孩子们送他的礼物真是特别有意义,那是他们在生物课后自酿的一坛“葡萄酒”!

每年的全校性艺术节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对学生创意与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大检阅。平时的艺术课程里,孩子们还可以学到沙画制作、剪纸……

“广益”课堂的深层魅力在于,它延展了学科的生长,指向了梦想与远方。

让教师成长看得见

湖南师大附中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是两个艺术化的“人”字,又像是河流的象形。它所蕴含的,是一种人文教育的情怀:兼收并蓄,以人为本。

从管理到文化,从课堂到课程,广益实验中学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强健的“附中基因”。“广益”课堂所呈现的格局与气象,源于一群优秀的“广益人”。

其实,对于一所股份制民办学校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吸纳、培养和稳定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较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教师更易于流动。可是,这些年,“广益”最引以为荣的就是以文化凝聚人心,师资非常稳定。他们朝气蓬勃,砥砺前行,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和专业至上的精神。

人,是人的环境。在“广益”,教师最大的归宿感来自个人的专业成长,来自朴素教育精神的召引和人文氛围的熏陶。每一个人都在这里找得到自我实现感。

当年,广益实验中学创建之初,像晏荣贵一样,有相当一部分师大附中教师成为了最早一批传播“薪火”的人。他们像一粒一粒饱满的种子,给数以百计的年轻教师以专业的引领。

党总支副书记伏炎安告诉记者,所有年轻教师在正式上岗前,学校都会为他们安排3个月的“跟岗实习”期。就像描红“入格”的写字训练一样,他们一板一眼地跟着带教老师学习。这一现身说法的3个月,比空洞的理论要有效得多。

语文教师程砣,无论上课还是做班主任,思想、口才、底蕴、情怀一样都不缺。年轻教师朱跃林拜他为师,感觉特别幸运。说是师傅,又像是形影不离的伙伴。程砣说,“我的课堂总是原生态地呈现在跃林的面前。那里有随机生成的精彩,也有偶尔的尴尬与难堪。他总是看到了最真实的课堂过程,也看见了我的探索与反思。日子一久,我们就会讨论:如何选择教学的内容,课堂上怎样才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克服面面俱到……”

“师徒结对,以老带新”都算不上什么创新。但是,它朴素,它有用。在“广益”,新老之间,师徒之间,充满了温暖而亲切的精神交往。从备课规范到教学设计,从作业批改到学生辅导,从班级管理到家校沟通,不论是从师大附中过来的“种子教师”还是从“零”开始的年轻人,必然让“每一个教师都亮起来”。因此,这里有太多的约定俗成:每年新进教师的汇报课,全校年轻教师赛课,班主任的主题班会比赛……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让教师成长看得见。

成长,可能是“广益”教师最大的“福利”。那种精神家园般的温暖,总是悄然流入他们的血脉里。

蔡毅现在是广益实验中学的学工处副主任,其出色的能力曾被湖南师大附中一眼看中。去年,师大附中与耒阳的一所学校联合办学,便派他去担任学校副校长。想不到的是,在耒阳任职不到一个月,蔡毅就发现自己的内心已植下极深的“广益情结”。他马上给领导打报告,现在,他又回到了“广益”这片深情的土地。

“我想做朴素而简单的教育,广益才是最适合我的地方。”他说。

物理教师喻尉廷是最早一批来到“广益”的教师。十多年间,他考过公办教师的编制,也曾被调到市区某中学工作。可是,去年9月,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从公办到民办,回到了广益实验中学。他说,他最无法忘怀的是“广益”文化里的“包容精神”,他喜欢学校对专业的看重,特别是喜欢那种“不折腾”的朴素而大气的襟怀。

人,是人的环境。而最好的环境就在于有愿景,有引领,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因为,一片大楼只是物化的环境,而一群良师才可能为学校“立心”。

激荡在多彩的活动里

南开中学的张伯苓老校长说过,一个不懂体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十五六岁少年的身影,应当出现在哪里呢?除了课堂之外,应当在球场,在舞台,甚至在食堂。

多少年了,广益实验中学的“第八节课”从来就没有人敢再上课。因为,这是学校雷打不动的体育锻炼时间、自主学习时间。

班主任程友湘在入学的第一课上,必跟学生讲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他并不是体育老师,但每到第八节课,他一定会把全班同学带到操场上跑圈。“20分钟时间,女孩子4圈,男孩子5圈,这对我们班的孩子来说是小菜一碟!碰到下雨天,孩子们就会自发到学校教学楼下的架空层去跳绳,20分钟,1200多次。”

“附中杯”排球赛男女排双双夺冠

是的,广益之“益”,如果只是益智的“益”,那是残缺的。益智的同时必须益身。

吕发林是学校羽毛球队的总教练。说起学校的羽毛球队,吕发林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2010年以来,初中组的全国男子羽毛球团体季军、全国男单冠军和男双冠军,全都出自我们学校。毫不夸张地说,仅仅5年时间,我们就打造了一支啸傲全国的羽毛球‘梦之队’。”学校有最专业的羽毛球场馆,并且聘请了前世界羽毛球女双冠军黄穗等全国知名的羽毛球教练,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让有兴趣的孩子开展专业的羽毛球培训。而今,羽毛球成了“广益”当之无愧的一张名片。

其他的球类运动也在“广益”开展得如火如荼。每个学期,“广益”都会分年级开展各种项目的体育联赛。每年的“体育文化节”更是一次高水平的体育盛会。

在这里,体育与其说是一种竞技,不如说是一种精神。

高二年级的一位同学告诉了记者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情。“在学校组织的羽毛球联赛中,我班参赛选手的比分一度被对手反超。当时,我们这些啦啦队队员在嗓子喊哑后,把同学们递来的能敲出声音的东西有节奏地敲响。这次比赛,我们最后还是赢了。当时,全班几十个同学几乎都抱在一起,热泪盈眶。那一刻,我和全班同学接受了团队精神的洗礼。”

与体育一样,“广益”每年盛大的艺术节同样是一道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线。

每年12月,因为学校艺术节,“广益”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合唱、舞蹈、课本剧表演、英语剧表演,一个年级一个艺术主题,一个班级一个精彩节目,几乎人人都要参与。

2015年正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艺术节上,七年级举行的是“胜利之歌”合唱比赛。18个班,18首合唱曲目。深情的歌声,优雅的伴奏,热烈的掌声,艰苦卓绝的民族精神在体育馆里激荡。九年级展演的是舞台剧《海那边》。海峡两岸的赤子深情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老师们也会登场,七年级教师表演的舞蹈《I am a good boy》,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平日里传道授业的老师原来一个个都如此充满艺术的才情。那是真真切切的“美的教育”啊。

人们至今还念念不忘艺术节上那个特别节目。那是学生全程拍摄、制作的微电影《山里山外》。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副校长廖强一行组团去湘西花垣县排料乡送教的情景。寒门学子的清贫与坚忍,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一次又一次触发了全场观众的泪点。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艺术节让所有的“广益人”都在12月的初冬里回到春天,都从教育的日常里看见了内心的柔软。

广益之“广”,课堂的延展是一个维度,社会实践则打开了更大的一片空间。

在井冈山,“广益”的孩子们游览黄洋界哨口、龙潭瀑布群,参观北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伟人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大量的历史文物、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图片使大家得到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

一个孩子这样记下了井冈山之行的感受:在这片真实的红色土地上,在令人深思的遗址前,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井冈山精神永远铭记在心。

初1513班陈晓峰、徐舒畅、陈子轩、方程浩等9位同学至今还记得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面对面交流的情景。那一天,他们在班主任梁小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湖南省农科院,参观了杂交水稻培训中心、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实验室。这些城市孩子从享誉全球的院士身上,读懂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与使命。

也有孩子走进远大城,看到了花19天时间建成的高57层的大楼,看到了不用电的中央空调,看到了随时随地能检测空气质量的“生命手机”和99.9%过滤pm2.5的洁净新风机……这些高科技转化的成果无不让孩子们发出连连惊叹。

体育健身,艺术养心。而社会实践让我们看见远方的风景。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喜爱帕瓦罗蒂、多明戈的学生,一个喜欢欣赏信天游、美国乡村音乐的学生,一个喜欢把自己的歌喉、身姿优美地展示出来的学生,当他长大之后绝不可能成为一个麻木不仁、俗不可耐的人。

让孩子站在学校的最中央

“广益”的学生来自湖南各地,大多寄宿。比之于校园、花园、乐园之类,寄宿制学校首先该是一个家园。

想想啊,家长为什么对孩子寄宿多少有些不放心?最起码的原因是担心孩子吃不到好的饭菜,影响了身体的发育。

在“广益”采访,师生谈到学校特色的时候,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学校的食堂。

“广益”的味道在课堂,“广益”的味道也在食堂。

分管后勤的江波副校长告诉记者,在这里,食堂一直没有外包,也一直不曾有过盈利的诉求。在“广益”吃饭,原料,菜品,味道,总是让正在长个子的男生女生大快朵颐。去年冬天,晏荣贵发现一些孩子下了晚自习还想“加餐”,又嘱咐后勤在食堂一侧特别开辟了一个夜间营业的小面馆。面馆到现在都没有命名,孩子们就亲切地叫它“荣贵面馆”。

“广益”有一个好食堂。一些孩子毕业了好几年,还会特意回到母校的食堂,去寻找味觉里的记忆,重温一生不忘的“广益味道”。

从食堂出来,我们还特别去了孩子们的宿舍。高度规范化的宿舍管理,再一次让我们领略了什么叫做干净、有序与简单,什么叫做常规里的极致。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见过的最整洁的寝室。

鞋子的摆放,鞋跟全朝外,白成“一条线”;箱包都按高矮摆成“一条线”;口杯、牙刷头的摆放也是“一条线”;毛巾呢,由长到短,也是“一条线”……廖强指着所有的陈设说,多少年了,“广益”都是这么坚持的。

有孩子在家里大小事情都是由母亲包办,而进入“广益”后,住在这里,你看看,每一床被子都被叠成标准的“豆腐块”。新生进来,一次,两次,十次……他们都是在同学和宿管老师的帮助下才达到这种水平。

“广益”学生有极活泼的一面,但在寄宿生管理上却极其严格。寝室长是寝室管理的直接负责人,最后一名离开寝室的同学必须开窗户通风;上午,下午,晚上,全天有三次寝室内务检查,发现一点不合格,即进行常规扣分……

让孩子站在学校的最中央,他们的身体与心灵,他们的衣食住行,就是教育的全部呵护。亦严亦爱,亦师亦友。因此,“广益”学子对这里的一切无不充满了深情。

今年初三年级的毕业典礼上,晏荣贵特别给一个孩子送了一个纪念本,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句话:“有你,就有和煦的春风。”

他说,中考前一天,这孩子的一个细节特别令他感动。进考场之前,他看见校长,便上前给了他一个拥抱,亲切地叫了一声“晏哥”。

那一刻,晏荣贵忽而强烈地意识到,迎春花只会开一季,而因为所有的这些孩子,“广益”才是一个春天的意象,朴素才是一种坚定的力量。

猜你喜欢
广益学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重庆广益中学办学起点诸说辨略
《大广益会玉篇》考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边边
广益中学:“学贯中西”之先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