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江苏Y高校的问卷调查

2016-09-03 06:39:44周菲菲孔玉生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1期
关键词:部门学校

周菲菲 邹 钰 孔玉生 沈 杰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江苏Y高校的问卷调查

周菲菲邹钰孔玉生沈杰

2015年,随着《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颁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入新一轮发力期。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以COSO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对江苏某高校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一、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然而,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的,近年来,高校经济腐败案件层出不穷,关键原因都是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正式进入建设阶段。2015年,《财政部法律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试行)》的印发实施以及《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员,高校的内部控制规范仍然缺失,现有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等规范主要围绕财务会计方面来制定,缺乏全面性与针对性,参考价值有限。

因此,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选择了江苏一所综合性高校进行调研,以期调查结果能够为高校内控建设提供对策与建议。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单位层面的风险控制点,受访者不仅涉及校长办公室成员、财务处、审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部门在内的60名管理人员,还包括了校内其他教职工40余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第二部分针对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由涉及相关业务的直系负责人填写,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调查对象代表性强,调查结果参考价值较高。

二、Y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对Y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据调查,88.37%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中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仍有33%的人认为校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缺乏重视与热情。仅48.84%的人表示校内的内部控制已较为完善,更多的人表示各部门只存在简单的规定,并不存在完整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一数据也正好支持了上文中领导层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不够重视的调查结果。此外,74.4%的人表示学校并未明确内部控制建设的负责部门,也并未设立专设内控委员会机构(如图1)。在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方面,大多数人表示现存职责并不明确,权力责任交叉较多,容易发生扯皮与纠纷,且产生纠纷后缺乏协调与评判部门,多数由校长办公室处理,大大降低了学校的运营管理效率。

图1 内控建设负责部门调查结果

2.风险意识不强,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风险评估是内控实施的依据。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该高校对于内控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31.4%的人表示学校会不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且主要是由纪检监察部对各部门防腐廉政情况进行排查,没有定期对业务层面的风险点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及时整改。问及学校由哪个部门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时,54.65%的人表示学校未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多由归口部门负责不同领域内的风险管理,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专门的风险控制与管理部门仍然缺失。可见,该高校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3.控制活动缺乏严格规范

(1)预算管理。Y高校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预算执行的刚度不够,预算结余现象普遍,预算调整频繁。领导缺乏对某些固有问题的重视,预算管理过程透明化程度不高。(2)收支管理。为了加强资金管理,目前高校的学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据调查,仍有3.6%的人反映财务经费存在延迟上缴的情况,延迟期限长达半年以上,有的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等新贷款到账后再上缴,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此外,51.85%的人表示科研经费多有结余,利用效率不高,相关负责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引起重视,合理申请科研项目经费。(3)政府采购。根据《关于在部分省级预算单位试行网上商城采购的通知》,Y高校自2015年12月起试行网上商城采购。据调查,75.93%的人表示对于采购物品只有简单的验收程序,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质与量的验收程序,且验收部门多为进行采购的牵头部门,缺乏独立的验收部门。此外,部分人反映采购流程中各单位缺乏相互沟通,协调程度不够。(4)资产管理。据调查,88.89%的人表示学校对固定资产五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每年由各部门自我清查。学校虽能够保持完整的固定资产动态记录,但很少对其使用效果和效率进行分析。此外,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属性,账实不符的情况严重,目前学校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账实差异高达数千万,这都是Y高校日后在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的地方。(5)建设项目。据调查,86.8%的人反映建设项目虽能按时办理竣工决算并开展决算审计,但多数存在预算过大的情况,仅去年一年的预算结余就高达200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科研机构购买设备时预算偏大,为了避免变更预算的繁琐程序,又将结余的资金用于购买不在本次预算中的其他项目,造成资金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此外,高校在建设项目预算时,缺乏技术人员介入,通常只有几个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草拟预算,预算金额往往大于实际需求。(6)合同控制。经调查,38.89%的人表示学校从合同的制定到审核过程中有审计事务所、技术专家、财务等部门的参与,尚未有法律事务所的介入,相关部门应引起注意,避免合同存在法律漏洞,带来损失。并且学校的合同文本全部由审计处负责,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合同审计不当或缺失,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4.信息不全面,未实现良好沟通

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的载体。Y高校虽然设置有信息门户系统、教务系统、邮件服务等交流沟通平台,但由于学校是综合性大学,规模较大,管理层次多,教职工上下难以形成及时、全面的沟通。经调查,教职工与学生沟通反馈渠道有待完善。学校各部门内大都实现了电算化,拥有自己的系统软件,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传递不够通畅。

5.内部监督评价力度不够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保证。经调查,90%的受调查者表示学校并未建立内部监督制度,相关权责部门不明确,内控评价与监督负责部门调查结果情况见图2。且在过去两年对内部控制只进行了简单的监督和评价,仅仅由纪检监察部对各部门领导的廉政腐败情况进行风险排查和评估,并未涉业务层面。此外,学校虽分阶段对部门领导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将考核情况纳入领导的“德、能、勤、绩”四方面的考评体系,但考评方法仍需改进,相关部门的监督效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图2 内控评价与监督部门调查结果

三、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高校应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完善治理结构,让校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方的权力形成有效制衡,各职能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职权分明,避免权责交叉,影响管理效率。其次,要加强内部控制在各单位部门的教育与宣传,采取定期讨论、针对性培训等多种途径将领导对内控的重视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各高校应建立权责明确、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条例,加强关键内部控制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

2.重视风险评估与防范

加强高校风险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风险识别能力,二是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方法,三是积极应对风险。首先,高校在识别各部门、各业务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对于已经识别出的风险,无论是否接受都要列出风险清单。针对可接受的风险要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其持续可接受。其次,高校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分析所有风险的种类、来源、产生原因、发生频次、发生概率等,并作出合理判断。第三,高校应对识别到的风险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积极应对风险。

3.严格规范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等六个方面。首先,高校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组织结构,并明确各个组织的职责,使此组织结构成为一个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在此基础上,设立专门的预算考核小组,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打分,避免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其次,高校应关注重大交易事项,加强收支管理,改进合同控制流程、强化项目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三,高校还应注意加强政府采购的流程控制与验收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序与核算标准,并加强固定资产的盘活处置,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4.加强信息系统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今各个高校都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管理方式与组织结构的特点,巧妙将内部控制的方法、流程、措施等融入到学校的各个信息系统中去,创造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全面提升学校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高校还应极力促成校内与校外的良好沟通,增强信息公开透明化程度。

5.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加大审计范围,加深审计深度,优化审计方法,同时定期评估学校内部控制的执行效力,对发现的漏洞及时通过专门的信息平台与被审单位沟通,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把内部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全校教职工都是内部控制的参与者,也是内部监督的主体。学校应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召开代表职工大会等方式让教职工参与内部控制,真实反映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此外,学校的管理层与治理层应定期对反馈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避免错误和舞弊的产生。综上,学校应建立以内部审计为核心,动员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1]陈留平,丁章丽.高校内部控制若干问题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5(11):100-102.

[2]吴宁,李靠队,李国栋.内部控制、市场化进程与企业风险承担[J].商业研究,2015(07):144-149.

[3]李靠队.高校应实现从预算信息公开向财务信息公开转变[N].中国会计报,2014-12-12-005.

[4]齐天华,林丽.黑龙江省属高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镇江市丹徒区财政局)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1.030

2016年江苏大学科研立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动态优化——基于江苏某高校的问卷调查”(编号:201604300069X)]

猜你喜欢
部门学校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意林(2021年11期)2021-09-10 07:22:44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8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上学校
新形势下县级发改部门职能转变思考
7部门
奇妙学校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