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的“现在进行时”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
杭萧钢构:由实向虚、退二进三,避重就轻、“聚义造反”
日前我和浙商发展研究院的“同事们”去“杭萧钢构”走了一趟,实在是受教良多。随行的《浙商》记者立马写出一份报道,其中点到我在座谈发言中的一个建议:“未来杭萧钢构如何从重资产模式转向‘轻平台’模式”,就此我再多说几句。
重资产应和轻资产相对,产业链应和价值链相对,建筑制造应和综合服务相对,生产施工企业应和服务型平台相对。其实,我的原意是指像杭萧钢构这样的企业,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并最终完成自身发展定位的提升和模式的转型:即由长于建设制造的重资产企业,实质性地转向长于综合服务的轻资产平台。一定意义上,或可换句比较直白的话就是“由实向虚、退二进三,避重(资产)就轻(资产)、‘聚义造反’——转型升级的‘现在进行时’!”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杭萧钢构原为一家主要从事钢结构制造和钢结构房屋建筑的工业(制造业+建筑业)企业,今后要努力成为一家以设计总包(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科技研发、专利标准、组织管理、品牌营销、投融资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业务的综合服务商,要以自身强烈的绿色发展情怀(“聚义”),引领建筑领域的颠覆性变革(“造反”)。
事实上,早在“十二五”时期,杭萧钢构已经作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并切实付诸实行:在多高层钢结构房屋的建筑布局、结构类型、楼板墙体、抗震防火等方面,他们已取得了300余项国家专利,主编和参编30多个地方、行业和国家标准及规程规范。在他们的对外宣传上,也确认自己就是一家“集‘总承包、设计、生产、建材和开发’五位一体的绿色建筑集成服务商”。但是,转型升级还处在“现在进行时”,还远没有到位。
在我来看,对发展到今天的杭萧钢构来说,还需要“与时俱进、更上层楼”。做强杭萧钢构的百年基业、在房屋建筑领域推动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肯定是“单银木们”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堪称宏伟的终极目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路径和重点或许是不同的。但杭萧钢构经过近30年的历练和积累,包括经受了那次轰动一时的股票风波打击,现如今他们已经把“草创阶段”需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都已经较好地解决了,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要说机遇,以钢结构建筑为重要表征的建筑工业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当今欧美和日本建筑工业化率已高居50%-70%,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3%-5%。以至于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设计大师梁思成,早在半个世纪前写就的随笔:《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至今仍被视为“建筑工业化的深刻洞见”而被人们反复引述。
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何以消化?“打小(企业)压低(水平)扫僵(僵尸企业)”的“去产能”虽属必要,但开拓钢材的新用途和新市场则更为“积极”。中国铁矿石资源严重短缺,在房屋建筑中大量采用钢结构,可回收循环利用,既减少环境污染(建筑能耗和建筑垃圾,都占到国家总能耗和社会垃圾的接近一半),且“藏钢于房”“藏矿于国”,又何乐而不为呢?在环境影响高敏、人工工资暴涨的今天,类似杭萧钢构这样的构件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的新型建筑业,已对传统的秦砖汉瓦、手工砌筑具有了革命性的意义。
要说技术,杭萧钢构已经有了最新一代的“钢管束混凝土束剪力墙体系”,并经权威部门鉴定和实践验证,且建造成本已和传统技术持平。要说业绩,2015年比上年净利润的增长翻番,更能显示其无可阻遏的高成长性。全国20多个加盟企业的“望风来投”“强强联手”,足以证明其品牌技术和市场营销的含金量和吸引力。要说资金,无论是A股市场的逆风涨停,还是互联网时代的“众筹众创”,都表明企业已进入到“不差钱”的境界。说到底,这还不是单纯的哪一项或某几项强大,而是作为一个引领发展潮流的综合服务商的所有基本点,在杭萧钢构多年的奋斗中已然基本夯实,由此顺势而为的转型升级,已在杭萧钢构的前进道路上实质性地启动了。
“由实向虚、退二进三;避重就轻、‘聚义造反’——这就是杭萧钢构转型升级的“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