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云 刘瑞丰 李纲 黎明晓孟令媛 宋金 李智超
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00081
2)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横街5号 100045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其中包括3次8级以上地震,即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地震和9月17日智利中部近海8.2级地震(图1)。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段和欧亚地震带。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2015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与2014年(13次)相比,地震频次增加。2015年发生3次8级地震,最大为9月17日智利中部近海8.2级地震,与2014年相比,全球地震能量释放显著增强。
2001年以来全球8级强震处于高活跃时段,每年均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至2014年共发生18次8级以上地震(图2)。2015年全球发生3次8级以上地震,是1920年以来第3次全年发生3次8级以上地震的强活跃年份,表明全球8级地震持续活跃。
2013年11月~2015年2月,全球发生7级地震4次,超过60天的显著平静,其中3次的平静时间超过80天。2003~2013年全球7级地震超过80天的平静仅在2004年、2007年和2012年出现过,并且长时间平静结束后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都进入活跃阶段。2015年2月全球7级地震反复长时间平静结束后进入强活跃状态,发生3次8级地震。
2015年全球20次7级以上地震中(图1),除7月18日圣克鲁斯群岛7.2级地震和9月17日智利中部近海8.2级地震外,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2015年环太平洋地震7级以上地震活动西强东弱,与历史平均活动特征相符,1900年以来环太平洋西段年均发生7级以上地震10次,而环太平洋东段和北段年均不到5次。
表1 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目录
图1 2014~2015年全球M≥7.0地震震中分布
图2 1900~2015年全球M≥8.0地震M-t和频度图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我国西部及邻区(“大三角地区”)进入7.8级以上地震活跃时段,至今已超过14年,共发生20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包括6次7.8级以上地震。2001~2008年该区活动强度高,共发生7.8级以上地震4次,并呈现2年左右的准周期活动特征;2010~2014年地震活动强度降低,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震级为7.0~7.3级,呈现1年左右的准周期活动特征。2015年中国西部及邻区共发生5次7级以上地震,分别为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序列和10月26日兴都库什7.8级地震,表明该区7.8级以上地震活跃。
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29次,其中大陆地区14次,包括1次6级以上浅源地震,为7月3日新疆皮山6.5级地震;台湾地区15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为4月20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6.4级(图3)。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北边界,既是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震,也是华北地块西北边界带上的地震;2015年11月23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5.2级地震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段,也处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上的地震。2015年中国地震活动有如下特点。
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浅源地震14次,明显低于1900年以来年均20次的平均水平;发生1次6级以上地震,低于1900年以来年均4次的平均水平,最大为7月3日新疆皮山6.5级地震。与2014年相比,频度明显减少,能量释放降低。2015年7月4日~10月11日中国大陆地区出现101天的5级以上地震显著平静,为2008年以来最长的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段(图4)。
图3 2014~2015年中国M≥5.0地震分布
图4 2008~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M S≥5.0浅源地震M-t图和频度图
1996年11月以来中国大陆及邻区7级以上地震主要在巴颜喀拉块体、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及新疆边界的帕米尔-贝加尔构造带分布(图5),特别是2008~2014年发生的5次7级以上地震(2008年于田7.3级和汶川8.0级,2010年玉树7.1级,2013年芦山7.0级和2014年于田7.3级地震)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中部地区,不在1996年11月以来的主体活动区内。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及邻区的6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新疆地区和西藏南部,2015年新疆皮山地区6.5级地震和尼泊尔8.1级地震序列依旧发生在这些地区(图6)。
图5 1983年以来中国及邻区7级以上地震分布
图6 1996年11月以来中国大陆及邻区6级以上地震分布
南北地震带是中国地震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2008年5月12日南北地震带中段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汶川8.0级地震,结束了1996年丽江7.0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超过12年的7级地震平静,汶川地震是南北地震带新的活跃时段的首发大震。其后相继发生了2010年青海玉树7.1级、2011年缅甸7.2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出现的180天的5级以上地震平静,被10月12日青海玛多5.2级地震打破,10月30日和11月23日又分别发生云南昌宁5.1级地震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5.2级地震,南北地震带进入新的中强地震活跃时段(图7)。
图7 1988年以后南北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M-t图
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5.5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西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持续平静243天,被10月30日云南昌宁5.1级地震打破,随后11月23日发生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5.2级地震。2009年11月5日青海海西5.1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北段5级以上地震平静被2013年6月5日青海海西5.0级地震打破,其后至2014年发生了3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包括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2015年该区又发生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青海玛多5.1级和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5.2级地震,显示该区处于中强地震活动时段(图8)。
图8 1950年以后南北地震带北段5级以上地震M-t图
2011年6月~2013年3月新疆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6次,最大为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这些5、6级地震散布于新疆主要地震活动区,呈现全面活动的态势。2013年4月~2014年1月新疆中强地震活动处于弱活动状态,境内仅发生5级以上地震2次。其后发生了2014年于田7.3级地震和2015年皮山6.5级地震,这2次地震均不在天山地震带上。2012年6月30日新源6.6级地震后天山地震带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2013年3月29日和硕5.6级地震。2015年天山地震带发生5级地震3次,最大地震为6月25日托克逊5.4级地震,显示2015年天山地震带仍处于弱活动阶段。
1820年以来,大陆东部6级以上浅源地震的最长平静时间为14.9年,若不考虑1962年新丰江6.1级水库地震,最长平静时间为17.8年。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至2015年11月,6级地震已经平静17.9年,是1820年以来的最长平静时段。在6级地震显著平静的背景上,2006~2012年东部地区5级地震平静7年,2013年华北、东北地区连续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5次为前郭5.8级震群序列),在2013年11月23日前郭5.8级震群后又平静了1年4个月,2015年发生了3月30日贵州剑河5.5级地震和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2015年华北北部地区5级地震继续平静,环渤海地区3、4级地震活跃(图9)。
表2 2015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
(1)2015年全球8级地震持续活跃,7级地震反复长时间平静结束后进入强活跃状态,强震集中活动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中国西部及邻区7.8级以上地震活跃。
图9 华北地区3级以上地震分布
(2)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出现显著5级平静,中国大陆及邻区的6级以上地震依然分布在南北地震带、新疆地区和西藏南部等地区,南北地震带进入新的中强地震活跃时段,天山地震带仍处于弱活动阶段,大陆东部6级地震平静显著但中等地震集中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