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亚星
摘要: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目前约有1400万人。在当前城市建设中,针对视觉障碍人士这个特殊群体服务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基础信息的无障碍化,对园林景观的关注度有所欠缺。而已存在的无障碍化设施,由于设计、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格局不完整和损毁严重的问题。随着社会中的盲人弱势群体人数不断增多,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基本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本文希望通过对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总结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盲人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能够逐渐丰富起来。
关键词:盲人;盲道;基础设施;景观
世界卫生组织给的数据是2010年,中国盲人(blind)824.8万,低视力(10w vision)6727.4万,视力残疾(visual impairment)是两者的总和7551.2万。按照这个趋势,目前盲人的数量估计可能超过1400万。也就是,每100人里面就有一个是盲人。“为什么我国的盲人数量那么多,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看到他们?”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1 盲人的基本需求
1.1 盲人的感官特点
盲人因为视觉的缺失,为了最大程度上地接收外界信息,不得不充分利用自身的其他感官,包括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有研究表明,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其聪慧的头脑、灵敏的嗅觉、敏锐的听力以及触物辨形的能力,都远远胜过许多常人。他们通过听、触、嗅觉一样地可以感知这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世界。
1.2 盲人的生理需求
听觉是盲人接收外界信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安静的空间与环境有助于他们获取周围的信息,做出判断。触觉是他们感知外界事物的第二大途径。普通人手指指尖的感觉阈限值是2.2~3.0mm,而盲人却可以达到1.0~1.5mm。盲人手指尖的感觉阈限值低于普通人的水准,说明触觉相对更加敏感。而嗅觉能够让盲人大致判断一个物体与自己的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确定周围环境与空间位置。
2 盲道
盲道作为一种专为帮助盲人出行的基础公共无障碍设施,也是一个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面对着1400余万人的广大具有视觉障碍人群,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全球长度最长、分布最广的盲道。但有形或者无形的障碍,还是会对他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没有安全的周围环境,会导致盲人减少外出的次数,失去与外界社会的交流,也无法感受丰富多彩、花香四溢的世界。
2.1 部分盲道现状
2.1.1 规划布局不合理。不管是在车水马龙的热闹市区,还是纵横交错的狭小街道,人行道上都铺设着盲道。为什么我们很少看见有盲人在借助盲道出行呢?因为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盲人一般不会选择人车混道的街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出行。作为一个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者,在进行道路规划时,应该做好充分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根据盲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计划、有节奏、有目的地合理规划无障碍设施。这样才可以在之后的城市规划进程中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
2.1.2 设计不合理。盲道的设计合理与否是直接影响他们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行道上,盲道的位置通常是设置在人行道的中间,人较多的时候容易发生碰撞,引起安全问题。在盲道砖的应用上,部分盲道也是不合理的。在我国,方向指示盲道分为2种。一种是提示盲道(位置砖),即表面突起有条形状的盲道砖块。另一种是行进盲道(导向砖),表面突起有圆点的盲道砖块。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多转角处并没有导向砖来提示此处需要注意转弯。更有甚者,有些盲道与横向的车行道相接时也没有提示。这些设计的不合理性,影响的就不仅仅是盲人群体的使用,还会直接对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1.3 被违规占用。这部分主要是因为社会公众无障碍意识浅薄和后期的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了盲道使用率低下。一些经营门店的商家、街边下棋的老人都无故占用盲道,小车和摩托车也无所顾忌地将车停在盲道上,这些问题使得盲道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导致其成为了一种形同虚设的设施。
2.2 改善措施
2.2.1 加强公众无障碍意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通过,到2004年实施以来,盲道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无障碍意识的浅薄导致盲道的使用率不尽如人意,并没有真正的地方便盲人出行和提高出行的安全。应通过媒体报道、街头宣传以及学校教育等途径,让公众认识并了解盲道对于视觉障碍人群的重要性,让大家学会自觉保护盲道和关心残障人士。
2.2.2 规范设计。影响盲道使用的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设计不合理。作为城市的规划建设者,设计师必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合理、规范地去设计盲道。还需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监督设计者所设计的盲道是否合理,使设计者抱着最具责任心的态度去设计盲道,为残障人士服务。
2.2.3 创新设计。由于现在所实行的盲道建设存在一定的单一性,那么如何使盲道变得更加人性化和实用性,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具有视觉障碍的盲人,在听觉、嗅觉和触觉上面通常会比常人灵敏。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出更有识别性的盲道。在城市里交错着大大小小的、具有不同名字的道路,每条道路的人行道都铺设着无障碍盲道。但是纵观这些盲道,不管是材质还是样式都是如出一辙。盲人走在这样的盲道上不能很好地区分每条街道,也会减缓他们到达目的地的速度。根据道路的名字,我们可以在人行道上相应地种植不同的植物、设置语音系统以及利用不同材质来带给盲人不同的环境体验,让他们能够从听觉、嗅觉和触觉中更立体地去分辨不同的街道。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基于RFID的盲道识别系统也逐渐得到完善。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就已经意识到RFID在盲道建设应用的可能性,并研发出了部分识别设备。意大利目前已经利用RFID技术设计出了一种盲道识别设备,该识别系统可为盲人提供精确的GPS定位。西班牙研究人员为盲人和视觉障碍者研制出了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指路仪器,能够在繁华的街道中帮助他们判定方向。而且还配有为通信系统配音的声音合成器以及输入信息的盲文键盘。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也开始在公交车站试点使用这种盲道系统。在不久的将来,相信RFID盲道系统一定会在城市中得到普及和应用。
3 景观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当交通不再成为视障人士出行的障碍,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他们与外界社会交流的机会增多。因为常人感知外部信息至少有80%是靠视觉获得的,所以大多数园林工作者非常注重视觉方面的感受,而对盲人弱势群体所依靠的其他感觉要素如听觉、嗅觉和触觉都存在不足。所以,作为园林景观设计者,如何设计出让盲人能够感受到的景观也是我们需要关心的。建设出供盲人群体感受的景观,不仅可以逐渐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心,摆脱自卑感,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目前针对盲人设计的景观有:①听觉景观。自然界所产生的声音多种多样,有“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哗啦哗啦”的水声、风雨之声等,这些自然之声通常使人轻松愉悦。最常用是水景,从泉滴潭池、潺潺流水到哗哗喷水,无不让人远离俗世的喧器。②嗅觉景观。我们常人对植物所散发出的香味是非常喜爱的,更别说对于嗅觉更加灵敏的视障人群。芳香植物还有一定的康体保健功能。通常结合园路设计或者形成花境。③触觉景观。草坪的景观雕塑、喷泉水柱以及植物的外形都能成为盲人通过触摸可以感受到的景观。
虽然在公园、植物园等公共场所设计了专为盲人服务的无障碍的景观,但真正能让他们融入其中并享受无穷乐趣的景观却少之又少。视觉障碍人群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东西的形状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比如说吃的水果、蔬菜等。利用这一点可以借助盲人的触觉感官来设计极具参与性的景观。无障碍的水果采摘园和蔬菜采摘园,不仅可以满足盲人对生活的好奇心,了解平常食用的果蔬的生长情况,具有科普教育的作用,还能够促进盲人与家人的感情,增加盲人与他人的交流机会,增强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心。
4 结语
在盲人数量不断增长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增强无障碍意识。作为城市建设者,摒弃形式主义和资源浪费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真正能够帮助到盲人出行的盲道。让更多的盲人能够同健全人一样,有融入到社会的机会,感受美好的景观。使他们的文化生活得到良好改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收稿:2016-03-29)
现代园艺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