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广 梁超 黄莹
摘要:从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朗洲村和沙子岩村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中,选取立地条件相似、树龄相同、人工种植的金桔经济林和金槐经济林以及灌木丛自然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的效益表现,并对石漠化治理模式做出评价,提出治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治理建议,为桂林市乃至广西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植被恢复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桂林市阳朔县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荒漠类型,石漠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极大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和阻碍生物多样性的交流。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中面临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喀斯特石漠化面积仅次于贵州、云南,在全国排名第三,虽然在治理石漠化上取得丰厚的成果,但是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很多困难还需克服,许多问题仍未解决。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广西石漠化治理模式,本文以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为例,探讨其成功治理的经验与方法,对推进桂林市乃至整个广西石漠化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1.1 区位及资源分析
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位于阳朔县城北部,距县城39km,离桂林市区50km,总面积102.80km2。东与兴坪镇交界,西南与葡萄镇相连接,北与桂林市雁山区接壤。现辖杨堤、忠南、土岭、唐家、地水、浪洲七个村委及杨堤居委会,38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2721户,总人口1.1万多人。
杨堤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境内群山耸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乡仅有耕地10009hm2,其中水田6394hm,旱地3615hm。经济作物主要有沙田柚、黄皮果、柑桔、柿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盛产方解石矿。
1.2 气候条件
杨堤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年均温15~25%。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2380mm,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降雨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干湿季分明;3、4月份为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5~10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3%。
1.3 社会经济
在农业方面,杨堤乡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红薯、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桔、桃子、柚子、花生、季节蔬菜等。在林业方面,杨堤乡几年来大力发展金桔和金槐,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山育林方式,努力提高地区植被覆盖率,使单一的林地结构层次向多元稳定化发展,固水保土,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土地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2.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样地调查分析和访谈调查等方法。笔者于2016年2月对杨堤乡的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的恢复调查,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朗洲村和沙子岩村调查植被的种类、绿地覆盖率、植被的生长情况等,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地勘察后,我们选取了3个典型的植被恢复模式进行细致调查(见表1)。3个样地在造林前林地类型都是石质荒地,岩石的裸露占50%左右。从2008年开始,将朗洲村和沙子岩的3块石质荒地改种了金桔、金槐经济林和灌木丛地。
在每个调查样地区内,分别设置3块10m×10m金桔样方、3块10m×10m金槐样方和3块灌木丛样方作为对比分析,记录样方里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名称、株数、高度、胸径、冠幅、生长情况等数据(见表2)。
从调查得知:在经济效益方面,经济林的经济收益较大,平均667m2毛收入28500元,其中667m2金桔20000元,金槐37000元,灌木林政府补贴80元/667m2。由于农民出劳动力去管护经济林(包括种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收果等人工),在人工费方面比较难计算准确,因此经济林毛收入里包含了人工费在内。在生态效益方面,金槐林种植后,其林下植被恢复较好,整体生态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金桔种植后,为了保证果树的营养,需要经常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下植被不易生长,昆虫等生物也会在人工的干预下明显减少,因此植被的丰富度较差。灌木林属自然地被恢复,政府进行退耕还林补足政策,整体植被恢复相比经济林更为良好,植被的丰富度最好。在社会效益方面,金桔销路广,农民满意度最高;金槐经济效益较高,未形成大规模种植,销路未能全面打开,农户满意度较好;灌木林的恢复,政府给予一定退耕还林补助,未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农户满意度一般。政府在喀斯特荒漠化治理的政策帮扶方面,给予人力、物力、资金、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杨堤乡政府推广金桔和金槐种植,金桔补助苗木5元,株,化肥补助300元/667m2,石质土地植被恢复补助5元,坑,开荒土地100元/667m2。此外,政府还有专职人员对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技术人员深入到当地,指导农户果树种植、养护、病虫害等日常管理工作。
总之,杨堤乡浪洲村和沙子岩主要以种植果树经济林作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模式,2个村的生态植被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年森林覆盖率保持持续增长,荒山石林的状况得到有效科学的治理,植物层次结构多样性增加,植物群落逐渐丰富。
3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浪洲村和沙子岩村对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经验,但治理石漠化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其涉及生态恢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方面构成的复杂过程,就当前来说,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不畅,村民出行困难
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以恢复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为主,发展农业类经济为辅,而农业经济作物和非经济作物都需要通过运输才能将农作物出售,因此必须要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农产品的运输时间,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石漠化治理。同时,公路建设也有利于石漠化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石漠化治理方案。
3.2 投资力度不够,相关石漠化治理措施不够完善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项目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力等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它能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与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既要有经济方面的支持,又要有相关规定的约束,督促农民按照既定的石漠化治理方案稳步进行下去。
3.3 配套水利工程不够,开展石漠化治理难度较大
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决定了农业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水利工程来进行生产作业,况且石漠化地区本来就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没有一定的水利工程就不可能对石漠化地区进行高效快速的治理。
3.4 知识相对匮乏,意识淡薄
由于社会环境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得了空前规模上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使用不当或过于轻率,就会给人类自身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石漠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人为活动的结果,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得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石漠化的不断扩张其实质就是反映了人类与环境间的不协调,从而出现了人类和环境的一系列矛盾的体现,群众环境意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石漠化恢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4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4.1 加大试点工程覆盖面,探索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理模式
通过试点工作,广西实践并丰富了石漠化治理经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通过试点工程,我们可以了解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是否符合当地的情况,避免盲目套用的局面发生。
4.2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动农民治理石漠化积极性
群众是石漠化治理的主体,也是石漠化治理的根基所在,如何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去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性一步,基于我们石漠化范围广、治理速度慢等因素,我们必须让广大的群众投身到石漠化治理的工作中去,才能快速地恢复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植被覆盖率。
4.3 加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目前各地扶贫实际效果来看,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不明确、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工作难点仍未解决等问题突出,扶贫石漠化地区,解决粗放扶贫带来的诸多弊端和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才是对石漠化地区的恢复最大的帮助。
4.4 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通过植被恢复与保护、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当地的环境形势,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建立不同的石漠化治理方案,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共进、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4.5 规范石漠化地区治理补偿机制,让农民在治理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利益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关于补偿的落实,希望相关的补偿及时到位,精确落实在农户身上,让农户对治理充满希望。
(收稿:2016-3-29)
现代园艺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