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院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2016-09-02 08:39:58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院校

孙 颖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北京 100875;2.教育部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北京 100081)



新建院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孙颖1,2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北京 100875;2.教育部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北京 100081)

新建院校与政府、社会的紧密关系表现在:学校办学定位聚焦“地方性”、“应用型”;学校专业设置对接地方和社会需求;学校相当比例的校级领导来自地市政府;学校招生和就业都以本地为主;学校积极与政府和社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大众化时代高校的分化发展、高校的社会责任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是新建院校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紧密的主要原因。被外资“牵着鼻子走”、教育的特殊性被忽视及合作教育的质量不够是当前新建院校在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中暴露的问题。新建院校应明析社会责任,聚焦人才培养,谋划长远发展;政府应积极扶持,合理引导,尊重高校办学规律;社会各界应创造条件、积极参与,营造有利于新建院校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与社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合作教育;院校转型;新建院校

高校与政府、社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是合适的?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是高校实现自身定位、目标和职能过程中与外界互动的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出现了一批由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这批新建院校升本时间不长,发展迅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院校在发展中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与当地政府、社会的关系非常紧密。

一、新建院校与政府、社会紧密关系的表现

新建院校从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员安排、招生就业及合作教育等多方面都呈现出强烈的紧密联系地方的特征。

1.学校办学定位聚焦“地方性”、“应用型”

新建院校普遍定位于面向地方(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对2010年以来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121所新建本科院校的统计中,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学校数量占到了总数的100%,定位于“地方性”服务面向的学校数量占到了总数的62.8%*《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报告》(2013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学校专业设置对接地方和社会需求

不少新建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的过程中,针对地方社会(行业)经济发展情况,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地方产业结构,增设和加强对口专业建设,力求形成支撑地方支柱产业的专业结构布局。不少学校采取增设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停止市场需求萎缩的专业招生等措施来实现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目标。专业调整到位后,一些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呈现出高度的地方经济特征。

3.相当比例的高校领导来自市地政府

笔者随机统计了30所新建院校的校级领导干部来源情况。统计发现,在新建院校领导班子构成中,一般每所高校都含有一位以上的来自于市地政府的领导干部,来自地市的领导数量占校级领导干部总数的平均比例为23%,如表1所示。通过了解发现,这些来自地方的领导干部多数能利用自己原来在政府和社会关系人脉,在密切学校与地方关系、调动地方资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

表1 30所新建院校校级领导干部来源情况表

注:以上信息来自相关学校网站。

4.学校招生和就业都以本地为主

新建院校主要面向本地区招生,在本地区、本省招收的学生比例大,承担了区域人才培养的重任。不少新建院校招收本地学生的比例超过70%,如毕节学院2013年招收本省学生的比例超过90%。新建院校的毕业生多数在本地区就业,不少学校成为当地人才来源的主要渠道,其毕业生更成为基层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新建院校毕业生中的50%以上在本地区就业,这其中又有60%的毕业生在县级市及以下基层就业,这些毕业生为基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报告》(2010-2011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如宁夏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中有80%左右分布在宁夏各市县的基层教育与医疗卫生系统。

5.学校积极与政府、社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新建院校主动对政府和社会打开大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通过校政、校地、校企、校校等合作方式,开展了数量较多、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与“老大学”对外合作的特点不同,新建院校对外合作的涉及面更广、重心更低、机制更加灵活。比如,学校与合作机构合作开设育人班级、专业或学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联合参与培养过程、联合推动就业创业。又如,学校与企业等合作共建、共用教学资源,共建工程实训中心、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训基地等,既用于本科教学,又服务于企业员工培训。再如,学校与当地企业开展应用型科研合作,服务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

二、新建院校与政府、社会紧密关系的原因

新建院校出现和发展的时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形势、格局、内涵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新建院校与政府和社会的紧密关系,是当前高校与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宏观趋势的表现,也是新建院校结合自身条件、所处环境和生存发展需要做出的选择,其主要原因表现在许多方面。

1.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

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是大学在发挥对外职能中与外界互动的表现。随着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日益增多,大学越来越开放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新建院校与外界的紧密关系也是这种趋势的表现。

大学的产生源于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推动着大学的变革与发展。“在漫长的岁月里,大学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生活的真正需求与压力。”[1]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到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今天的大学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大学也意识到了社会在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学正在整体性地、越来越密切地联系社会。康奈尔大学在2014年10月6日宣布了该校斥资1.5亿美元的本科教育项目——“社区参与”,这个项目计划让所有的本科生通过社区参与学习,通过社会环境组织的服务活动解决社会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专业和社会的发展[2]。中国高校与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2012年,有20余所“211工程”高校与中科院研究机构开展了科教结合的育人合作。2014年以来,在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关键词,从“大大学”、“老大学”、“地方本科”到“新建院校”都增强了服务社会、合作育人的意识,紧密联系地方、服务社会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整体趋势。

2.大众化时代高校的分化发展

大众化阶段的高校群体出现了进一步分化,高校分化是高校群体应对社会发展的方式。新建院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紧密正是新型高校探索新发展道路的表现。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必然也必须走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特色办学的道路,这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3]。2002年以后,中国就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新建院校就集中诞生在大众化阶段的初期。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市场呈现出复杂的新局面,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普通高校2 529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4]。由于入学比例持续提高,高校数量仍在增加,生源结构和学生群体教育需求继续分化,社会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加上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的院校格局分化不断加剧。为了适应变化和应对竞争,每所高校都根据自身的传统、条件、机会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拓展生存空间。高校的定位和目标变得多样化,高校发展路径出现了多样化突破。新建院校作为高校群体中的一支,在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定位上比其他高校都更为紧密,这正是其新型的发展路径。

3.新建院校的社会责任

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和社会、服务地方(行业)经济是新建院校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其一,紧密服务地方社会是新建院校与生俱来的使命。据统计,新建院校中的大多数来源于专科的合并升格,当初它们能够由专科升格的最主要原因是教育部决定提升地方教育层次,改变以往高校布局过于集中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局面,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换句话说,这些新建院校的诞生不是因为它们的教育和科研水准达到了本科的水平,而是一次高等教育在“政治论”指导下的升本行动,是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为目的的。因此,新建院校必须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必须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和社会,主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应用型科研等多方面为地方服务,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

其二,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对新建院校的转型要求。中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对劳动者的岗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2014年初,国务院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而“1999年以后新建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是这次高校转型的主力,新建院校正属于这个范畴。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学校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积极回应企业需求,形成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和良性循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上来。”服务国家经济转型的需求和行业产业的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新建院校的责任,这也决定了新建院校与政府、社会的紧密关系。

4.新建院校的办学目标和现状

新建院校在本科教育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薄弱。密切联系地方政府、社会是新建院校多方筹措资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其一,新建院校借用外来资源的有效途径。新建院校普遍存在本科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学校办本科所需的资金投入、教学设施、场地条件等都不足。在建设转型期,发展需要的经费和办学资源缺口相当大。新建院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政府拨款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市政府拨款投入有限。因此新建院校进一步拓宽资源渠道,紧密服务地方社会,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助学,“不求所有,但为所用”,解决资源瓶颈问题。不少新建院校在借用外资方面成绩斐然,如武夷学院联合当地知名企业设立了校董事会,筹集办学经费1 500多万元,有效补充了办学经费;福建工程学院与国际知名的GE公司合作,争取到价值2 160万元的先进设备共建实验室,用于科技研发、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训。

其二,新建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校根据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岗位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培训。新建院校由于场地、设备等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因此,通过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和社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方式,借用企业和其他合作机构的场地、设备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工程训练、综合实习和科研创新,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新建院校必须紧密联系政府和社会。

三、新建院校与政府、社会紧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建院校与政府和社会的紧密关系是由学校的定位、目标、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决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符合新建院校当前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新建院校自身尚处于本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还正在形成之中,一些学校在对外联系中,对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认识还不到位,对外合作定位不够准确,出现了一些问题。

1.被外资“牵着鼻子走”

新建院校都意识到紧密联系并服务地方社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吸引社会资源助学、解决学校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对于学校应该开展什么样的合作、如何开展这些合作、如何服务于人才培养等问题,有少数学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校对吸引外资过于心急,生怕错过引资机会,一味迎合外资要求,出现被外资“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学校会因为与企业一拍即合、或是政府领导的一句话就增设一个专业,而没有考虑合作项目是否具备长期发展条件和潜力、是否与学校既定专业发展方向一致等问题,这样的对外合作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2.教育的特殊性被忽略

新建院校多数划归地方管理,学校在地市政府的指导和管理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考虑到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常常把学校当作政府下属的行政单位来管理。比如,某地政府在学校领导岗位安排了多位没有高等教育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再比如,不少新建院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每个新进教师的名额都需要市教育局的批准,学校从企业引进人才面临相应的机制缺乏的问题等等。这说明高校在与政府的关系中过于被动,缺乏相应的对话机制,没有为学校发展争取到足够的政策和自主权。

3.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多数新建院校都已经全面启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通过校政、校地、校企合作开展了相当数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如果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来看,目前新建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够理想,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合作教育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项目合作时间较短,持续性和稳定性无法保证;合作机构条件不够理想,合作教育层次有待提升;合作教育数量仍不足,学生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横向项目及科研项目较少;合作教育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等。

四、建  议

根据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新建院校能够更好地发展,新建院校、地方政府和社会在办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1.新建院校应明晰社会责任,聚焦培养人才,谋划长远发展

在关系定位上,新建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地方发展。在对外开展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以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和目标来开展对外合作。在加强对外联系的同时,学校对内要继续加强本科教育,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

明晰社会责任。服务地方是新建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要继续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和社会,服务地方需求,积极为地方做出贡献。新建院校应把握住当前地方院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政策、条件和支持加快自身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应用型、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培养地,成为实用性、地方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地,成为地方人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成为服务地方社会建设的参加者和服务者,真正做到“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把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聚焦人才培养。新建院校在紧密联系地方、开展合作教育时应该明确,对外合作是资源调配的手段,目的是为学校的定位目标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因此对外合作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有判断。学校既要考虑当前生存的需要,充分引进和利用外界资源;又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为合作而合作”的短视行为,少走弯路。比如,学校应保证合作教育的质量和稳定性,在开办专业之前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考虑代表本地区同类行业领先水平的机构,等等。

谋划长远发展。一所本科院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能力都不断增强。新建院校应该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机构,是应用型、实用性科学研究产生和交流的主要平台。因此在紧密联系地方发展的同时,学校对内应进一步发展本科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发展应用型科学研究,这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源泉,也是学校对外合作、资源交换的本钱和起点。当前,新建院校要尽快完成从专科到本科的过渡,整合办学资源,调整院系设置,规范教学管理,扎实搞好本科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科研学术氛围,为学校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2.政府应积极扶持,合理引导,尊重高校办学规律

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新建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通过积极扶持、合理引导,促进新建院校和地方产业的转型,实现教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积极扶持,加大投入。新建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短缺,而新建院校的教育资源主要依赖地方政府。政府的力量是强大的,政府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建院校的发展情况,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的新建院校发展得就好。如,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琼州学院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一所现代化大学初具雏形。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如增加生均拨款和专项经费投入,承担贷款、贷款贴息、专项补贴、专项建设经费等。政府还可以进行政策支持,实施鼓励措施,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通过减免合作企业税收等方式营造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环境。

合理引导,尊重办学规律。地方政府在对新建院校的指导和管理中,应该尊重高校办学规律,考虑高校办学的特殊性,减少对学校内部的行政干预。管理学常说“做你擅长的事”。政府擅长的是资源调动,而不是对学校内部事务的直接干预。政府可以对新建院校适当放权,用共同治理方式管理学校事务。比如,可以适当扩大新建院校的专业设置权,在一定范围内给与学校用人自主权、审批权,改变现行职称评聘指标体系,完善跨行业部门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鼓励企业支持、参与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措施等。

3.社会各界营造有利于新建院校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地方社会依靠新建院校为其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社会和行业(企业)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也负有责任。社会行业企业应创造条件,积极参与,营造有利于新建院校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形成新建院校、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多方参与育人的良好局面。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参与新建院校的转型发展,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建立地方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共同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合作互赢、共同发展。

[1][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徐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4.

[2]Huckabee,Charles. Cornell U. To Put Community Work at Center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14(10):7.

[3]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1-17.

[4]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3.

10.3963/j.issn.1672-8742.2016.02.002

孙颖(1978-),女,山东潍坊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G40-052.2

A

1672-8742(2016)02-0011-07

2015-10-11;编辑:荣翠红)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院校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石油沥青(2022年3期)2022-08-26 09:13:40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