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万强基金会的筹款路径

2016-09-02 08:40张睦楚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年2期
关键词:筹款资助教育

张睦楚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美国十万强基金会的筹款路径

张睦楚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2010年由中美双边共同达成美国十万强计划,在其背景之下成立及运作的十万强基金会,极大推动了留学中国的浪潮。为了更好地助力项目的进程,十万强基金会采取了多样化路径进行筹款:与美国知名企业、语言类旗舰高校进行合作;兼容民间慈善及热心人士的捐赠;与中国的企业及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以增加款项来源。十万强基金的款项来源均衡,具有辐射性规模效应,与各方建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可持续发展,并努力寻求感恩平衡点,推动款项正向加速度运行。当下需要审慎地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以便探索出筹款的特殊性及未来更为契合的发展道路。

十万强计划;十万强基金会;教育筹款;中美教育交流

长久以来,中美双边的教育文化交流大多呈现一种不平衡态势,主要体现在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数量远超留学中国的美国学生,前者大约是后者的12倍之多[1]。为了更好地促进双向交流,中美两国于2010年提出了受人瞩目的“十万强计划” (100K Strong Initiative, 国内译作“十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计划”),此计划力求在2010至2014年间推动十万名美国学生留学中国,截至2014年7月,这一目标已经达成。回顾这一历程,最为关键的推动力即是由隶属于该计划之下的“十万强基金会”(100K Strong Foundations)的深刻助力——一方面是由于该基金会在中美双边教育交流的特殊性与先启性,另一方面由于其在运作方面已由双边政府共同提升至国家策略层面,在两国相互间的动态关系中起到外交、政治的一部分作用,所以该基金会对计划的走向产生着极大的作用。总的来说,十万强基金会的主要职责在于筹资及利用资金对美国学生赴华留学进行推动,这样一种深具意义的教育基金会的筹款之道有哪一些优势?基金会通过哪一些途径谋得教育款项?其基金会筹款的特点又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以明确教育基金会的筹款管理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一、十万强基金会的缘起与运作

美国教育基金会大多由校友、企业公司、非盈利组织等捐赠形成,投资组合形式多样,广泛涉及股票、债券、房地产和私募股权等领域,其投资收益是美国各大基金会尤其是教育基金会运营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美国基金会的性质、功能及运作方式的不同,美国的基金会大致分为四类:独立基金会、公司基金会、社区基金会、运作型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大多非常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美国高等教育办学起着巨大的支持及补充作用。十万强计划于2009年年末由奥巴马总统动议,初步动议预算金额为6 800万美元;2010年9月起,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共同倡议之下开始筹款启动,当月即在美国获得首笔十万美元的捐助,至2012年,即筹到了1500万美元的资金。2010年至2012年间,中国政府每年资助20 000名美国来华留学学生。面临筹款的巨大任务,对于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无力对学生进行资助,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万强计划,为了深化两国人文交流探索一条新途径,十万强基金会得以在2013年1月成立,基金会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政府任命曾在美国国务院担任高级国务卿顾问助理并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卡罗拉·麦吉夫特女士(Carola McGiffert)为基金会首任主席。随着时间推移,十万强基金会在实际运作中,逐步转为由中美双方学者及热心人士主导的一项以民间为主要推动力的公众运动,基金会的款项来源主要是企业、美国部分高校以及民间机构及慈善家[2]。此后,作为独立的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基金会利用相关款项为美国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前往中国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进一步扩展基金会的职能,十万强基金会分别在2013年推出了线上中文趣味学习项目“疯狂汉语(Crazy Fresh Chinese)”及“留学中国学生使者”项目,同时在中美两国之间开展了一系列高峰论坛,再次壮大了十万强基金会的队伍,截至2014年底,与十万强基金会签约的中美机构共计30多家。该项计划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教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作为一项教育革新计划涉及到两个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同时,由于该基金会作为中美之间独立的民间机构,既不受政府立法拨款和权势集团政治的控制,也不受任何捐赠者个人判断或偏见左右,因此承载着美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深层次文化理念,从而确保了十万强基金会的独立性[3]。

现阶段,十万强基金会的事业一共分为三类项目:中美青年政治家互访项目;中美学生领袖交流项目;中美青年企业家社会创新项目。十万强基金会在2014年正式宣布:通过四年的持续运作,已筹得了超过6800万美元的经费,基金会利用这笔经费顺利完成了输送十万名美国学生去中国留学的目标。同时,基金会明确指出,这一目标并非是基金会的终极任务,在今后需要持续地通过投入财力与人力来提升美中关系的长期稳定性,将中美双方教育文化交流继续向前推进[4]。虽然美国教育基金会从20世纪即开始成立,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大部分教育基金会都归属于高校层面,而十万强基金会作为非政府、非盈利的公益性组织,对中美双边文化交流提供资助,这意味着中美民间团体得以联合双边政府部门在中美两国双边筹款,并代替政府掌管一笔有利于协进两国教育文化交流的教育经费,通过各项事业的开展以支持双边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就筹款形式而言,十万强基金会采用与筹款方签约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相关业务的开展。现阶段,与十万强基金会签约的机构分为企业合作方、美国高校合作方、民间团体及个人慈善家,同时还有中方所提供的一系列资助与支持,截止至2014年末,十万强基金会所公布金额在一百万美元以上的资助的大致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十万强基金会百万以上的资助来源

二、十万强基金会的筹款路径

1.美国企业的商业投资

已有一系列美国知名公司与十万强基金会达成了融洽的合作关系,对基金会各项项目的开展提供大批额的资助。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出资100万美元捐助美国六所高等院校的学生赴华留学;德勤审计公司为美国城区公立学校提供200万美元以资助学生赴华暑期游学;微软(Microsoft Corporation)公司资助西雅图、华盛顿两个城市中的公立高中选拔高中生赴华留学;摩托罗拉公司计划从芝加哥选送公立学校学生到中国留学。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建筑企业巨头万向集团(Wanxiang America Corporation)、环识国际(World Strides Corporation)公司、美国信通(American Express)、花旗银行(CitiBank)、宝洁公司(P&G)、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也纷纷与十万强基金会签约,提供大量资金支持。这些签约伙伴的资助金额大多在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资助事业的开展均在十万强计划框架之下,既便于享有十万强计划所带来的声誉,又能够充分融资,同时享有一定的独立性。早在十万强计划执行之初,十万强基金会即收到了大量的来自于美国企业的捐款,这得益于美国的企业长期以来所具有的社会服务使命。这些企业大多认为在金融危机后在欧洲与北美市场萎缩情况之下,中国这一市场逐渐成为了公司经济的最大支柱,这无疑说明亚洲市场巨大的潜力。这部分企业对于十万强计划的投资有利于留学中国的美国学生,使他们更便捷、更有效地了解中国市场,了解中国民众。

2.美国旗舰大学的资助

据美国慈善中心2011年高等教育项目管理机构分析,近年来美国基金会的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教育与人文领域,用于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合作项目的经费则占到了76%的比例,而这些费用正是各美国旗舰大学所管辖的基金会提供的[5]。因此,十万强计划作为联邦政府推行与中国教育交流的重要计划,自然得到了美国各大旗舰大学的资助与支持。美国部分大学内部出资开设了语言旗舰项目,这一项目分布在全美的12所高等院校中,修读这一课程的学生所缴纳的费用,大学将会以提供十万强基金会资助的方式将学费的一部分缴纳至基金会,供其管理,以便统筹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赴中国留学的基金*现阶段开设中文旗舰课程的大学有: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杨百翰大学,亨特学院,印第安纳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Manoa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密西西比大学,北佐治亚大学,俄勒冈大学,罗德岛大学,西肯塔基大学。。例如,纽约市亨特学院作为十万强计划语言旗舰计划所选定的中文旗舰中心,为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强化中文课程,这一课程供学生随另一个非语言类专业同步学习,所招募的学生缴纳的学习费用中,包含有两次到中国学习访问的费用:一次是夏令旅行,另一次是课程收尾前到一所中国大学学习并在一家中国单位实习,这笔费用由十万强基金会进行管理。美国劳瑞拉国家大学联盟(Laureat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已经与基金会签订了相关项目,并提供了学生赴华资金保障,拟计划选送1000名在校生赴华留学。很显然,美国旗舰大学已经逐步意识到未来世界的舞台必定有中国的身影,而现实中的中美两国交流却是有局限性的,需要更深刻地推动美国学生对中国进行理解。曾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的研究生安德鲁·卡夫兰(Andrew Coflan)说道:“国与国的关系往往由于外交困境而受到拖累,但海外留学是一个把外交的注意力投向友谊的平台,而这一平台是美国各大学所要力求投资并创建的机会。”[6]

3.民间的慷慨推手

美国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联邦、州及地方三级政府拨款,有学费收入、学校经销和服务收入、附属企业收入等种类,这些经费来源呈现出大致平衡的状态。作为多元文化的“熔炉”,包容且乐施好善的民间慈善文化深植于美国本土。19世纪以来,美国涌现出了较大数量的富人群体,于是民间的慈善推手的慷慨资助逐渐演变成了推动全国教育基金会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7]。十万强基金会提供资助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未来成为政治、媒体、商界或其他领域的“中国通”的美国学生,基金会鼓励这部分学生成为今后中美关系的重要代言人;另一类是被忽视的群体及美国少数族裔,大多是高中生,或者是来自社区大学的弱势群体,基金会鼓励他们在中国学习多元化的课程,增加对中国的了解。后一类学生处于经济弱势,基金会需要进一步筹集款项,以便更广泛地覆盖资助范围,寻求一条新的“民间路径”,在中美双方正式达成协议之后,基金会即接收到了来自美国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香港李嘉诚基金会(Li Ka Shing Foundation)的慷慨捐赠,同时华裔慈善人士方李邦琴(Florence Fang Family Foundation)捐赠了高达3000万美元的教育基金。“国之交在于民亲”,而民之亲首先必须创造相互了解的机会,这一机会正是通过投资教育来创造的。方李邦琴形容道:“假想一下,时间已经到了2030年,今天的我们所资助的青年已经长大,也‘更有智慧’,并且主宰着全世界最关键的双边关系,即美中关系。尽管全球挑战不断考验这一关系的强度与韧性,但美中关系依然坚定不移,普通的民众也依然能够相互理解、共同努力,而这美好的未来正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塑造的。”十万强基金会作为一所设立于美国本土用以推动中美教育交流与文化沟通的机构,资金来源方除了来自于美国各企业与高等院校机构,民间对于基金会的款项支持始终是推动事务发展的深刻动力,这一动力作为基金会存在最为主要的财款支柱,也更深远地影响着十万强基金会的持续运作。

4.中方政府与企业的“正能量”

作为中美教育交流的合作方,中国政府也对十万强基金会提供了财政支持。2014年恰逢中美建交的第35年,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共达成了104项中美教育合作成果,并落实了一万多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名额,这一部分奖学金费用由中国政府提供,对基金会的财款支出是极大的补充。截至2014年底,中国政府已经提供了30 000份奖学金给来华留学的美国学生,同时中方宣布将会为美国非洲裔传统大学的来华留学项目增加10 000份奖学金,这部分奖学金总额近800万美元,采用与十万强基金会合作的形式,对学生来华进行资助[8]。美国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 在项目启动之初,即迅速行动起来,与十万强基金会达成合作协议,其董事长艾兰·古德曼(Dr. Allan Goodman)称:“中国由于执行了很好的教育门户开放政策,使得过去十年间赴华留学的美国学生数量激增了五倍。最为重要的是,中国还对国际学生提供四万份政府奖学金,对于十万强计划具有极大的财政支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中国政府签署的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这一目标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我代表福特基金会十分期待与十万强基金会的合作。”[9]面对世界对于中国越来越急切的了解,中国国内的一部分企业与服务机构也感到对于中美文化交流投资的必要性,据十万强基金会主席卡罗拉·麦吉夫特表示:十万强基金会已经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hina Educatio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Carola McGiffert,CEAIE)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即将作为基金会的官方对接与服务机构,紧密推动中美双方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中国一家名为完美世界(Perfect World)在线网游公司将每年提供50万美元,用于支持十万强基金会的各类活动,并设立新的项目用以吸引更多的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正是由于中方的助力,使得十万强基金会得以推动中美双边的进一步交流,推动目标达成。

三、十万强基金会筹款特点

1.财款来源均衡:数量具有辐射式规模效应

美国基金会从社会方面获得的捐赠总量巨大、发展历史长,因此基金会的发展在美国具有牢固的根基,并由此得以顺利开展相关事业[10]。纵观此次十万强基金会的财政来源,分别来自于美国各大知名企业、美国各大旗舰高校以及美国对中美交流保持热忱信心的慈善家,这三方财款来源的结构与数量较为均衡,即从各个渠道所获得资金量之间的差异较小。据十万强基金会的财政公布,每一方的慷慨资助几乎分别占到基金会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从数量上来看又同时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这得益于基金会财务运作幅度大,使得基金会能够更好地推动美国学生来华留学浪潮。自2010年以来,前往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人数以年均30%的速率增长,对美国学生而言,中国现今已成为亚洲地区留学的首要目的地,在全世界范围的留学目的地排行榜中跃升至了第五名,排名前四名的留学国家都与美国有着相同的教育模式与文化语言,如表2所示。

表2 美国学生国外留学目的地数量(2012-2013年度)[11]

资料来源: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4). “Top 25 Destinations of U.S. Study Abroad Students, 2012/12-2013/12”.“Open Doors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http://www.iie.org/opendoors.

作为与美国具有着极大异质的国度,中国依然能够成为非英语国家的美国学生大规模赴外留学的目的地,很大程度上与十万强基金会雄厚的财款资助及事业的开展与推动力分不开。据十万强基金会公布,仅2013年,所获得的各项资助金额就超过1500万美元,这笔优渥的款项,对这一年度赴华留学生数量的增长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十万强基金会所运作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教育款项,基金会通过恰当利用款项,产生了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促进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一方面,对教育基金的有效利用及对中美文化交流的教育投资,使留学生作为受益人更具有成就感,更具有未来全球中美互动的主人翁参与意识,更能理解全球化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双边关系交流对于时代的急迫性,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将教育影响辐射到外交或政治领域[12]。另一方面,十万强基金会令中美双方民众意识到各国交流的必要性,吸引了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项目中来,助推十万强计划,使其沿着既定的事业目标加速度进行,最终顺利完成了十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的这一目标。

2.与各方良好的公共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回望历史,美国的基金会已经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目前基金会不仅数量庞大,规模也空前扩大,所涉及的公益事业范围非常广泛,在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卫生及医疗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美国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国社会的各方面也几乎都有基金会活跃的影子,尽管各基金会在宗旨和目标方面存在差异,但是都将“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宗旨放在第一位[13]。当前,中美关系正走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十字路口,中美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中国留学生赴美数量逐年增加。随着教育文化的进一步交流需要,国际格局的急剧变迁,美国方面逐渐明白必须向本国的青年人投入,要确保他们有能力恰当把握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因此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投资势在必行,这一投入深深关系到未来的中美关系,加强中美关系,在于对每一个学生投入每一份力量[14]。全球著名财经投资公司黑石集团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解释说:“当前了解中国这个任务,不再是一门选修科目,而是一项核心必修课程。”[15]负责推动这项“课程”的学习进程最为重要的机构——十万强基金会,也与这位“老朋友”于2013年正式签订协议,在清华大学设置了“苏世民中美学者交流奖学金”项目,用以帮助美国学者及学生来中国留学,这一项目推进了美国学生对中国更深刻的理解。早期,十万强基金会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领导之下,作为落实十万强相关计划的一个重要实体及推动力量,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然而这个基金会的更远的目标在于打造一个更为长期的交流计划,并依靠政府、企业家、海外力量的和谐互动,使这一个永久性的、持续性的、独立的非盈利组织加强未来中美学生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从而实现双边教育交流的可持续性发展。

数以十万的美国学生留学中国的再延续,依赖于十万强基金会的财政资助与推动,而十万强基金会的存在与可持续,又必然有赖于各方筹资、投资事业的发展,同时各方筹资与投资对于十万强基金会的推动,又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并增强中美双方教育领域的互信互赖基础,再通过教育领域的辐射作用进而“积极撬动”到双方的外交、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关系,从而得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循环。虽然社会各方对十万强基金会的捐赠是特殊的概率事件,但是基金会与各方良好关系的维系却是长久之道,投资中美间教育文化交流也是必然选择。所谓“以文会友则道益明;以友辅仁则德益进。”[16]任何目标的实现均有赖于十万强基金会与各方牢固的公共关系,从而十万强计划基金会才得以长期有组织地从事中美文教交流,同时加深中美教育关系的发展,有效地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双边浪潮,奠定了今后双边事务开展的可持续基础。

3.寻求感恩平衡点:推动筹款正向加速度

十万强基金会成立之初的筹款来源是美国政府,之后则逐渐转向中美双方民间,由于十万强基金会与民间的教育基金会不大相同,其深具“外交”、“政治”与“民族性质”的各方特质,已经上升为中美两国国家文化交流的“精神指南”,需要在双边寻找到一条合适的“感恩路径”,以作为筹款成就的体现。这种感恩路径的体现一方面在于对美国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捐赠人予以回报。这主要是通过十万强基金会在捐赠人与教育资助之间寻求双方可接受的共同点,以恰当的方式给予感恩的表达,既在情理之中,又能够鼓励更多的慷慨之士多做贡献,同时也力求捐赠方的诉求与基金会精神、使命、文化、目标和补助格局不产生冲突,积极地宣传款项的正向意义[17]。十万强基金会通过开展捐赠仪式与对捐款方的积极宣传,每年选拔100名留学生大使通过各媒介渠道发布学习心得,隐形扩展了捐赠方的声誉,宣扬了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对筹款事业也具有正向加速度的推进作用。任何一项筹款都并非绝对单纯的善举,捐赠人在款项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诉求,这种诉求可能是对于中美教育最美好的期待,也可能是名声上的、个人或企业形象上的,甚至是其他形式上的。十万强基金会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部分捐款方的根本诉求,使得他们在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过程中也获得一定的安慰,毕竟“筹款不容易,大多数人捐赠者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捐赠,而在于更多的期待。”[18]基金会最为重要的合作方李邦琴肯定地宣称:“基金会的战略努力对实现我们未来的愿景至关重要,也为太平洋两岸的无数有识之士所认同,我们一直携手构建着这个未来,我们慷慨地投资,也收获巨大,令我们无比欣慰。”[19]十万强基金会的运作者认为:及时且恰当的慈善感恩是谋求款项的“推进器”,更是中美双边良好关系的“平衡器”,因而在实践中应力图满足慈善捐赠方的心理期待及主观要求。十万强基金会承载着中美双边教育文化交流最美好的理想,也是新时期内推动双边关系渐进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该基金会力图在筹得款项与支配款产两个基本诉求之间取得平衡,使中美文化交流稳定地向前推进。回望十万强基金会运作的成功之道:正是由于妥当又特别的筹款战略,使得该基金会得以成功而从容地完成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重要的历史使命。

[1]12X more Chinese study in the US than Americans Study in China. 100 K Strong Foundations[EB/OL] http://www.100kstrong.org/about-us/.2014-10-11.

[2]刘延东.青年是人文交流的主力军——在美国“十万强基金会”首届年会上的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312/160373.html. 2013-11-21.

[3]谷贤林.基金会: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管理的重要力量[J]. 现代大学教育,2007(1):57-61.

[4]Carola McGiffert: America Has Reached Major Milestone.The Huffingtonpost[EB/OL].http://www.huffingtonpost.com/carola mc giffert/us reaches major milestone_571793.html.2014-07-09.

[5]张庆琳,陈国文.美国慈善基金会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3): 84-86.

[6]加强中美关系,一个学生一份力量. 十万强基金会报告[EB/OL]. https://zh.scribd.com/doc/251867695/.2014-09-30.

[7]蒙有华.民间慈善基金会组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 教育学报,2007(6):85-94.

[8]曹尔寅,陈凯茵.美国十万强基金会主席:这个计划仅仅是个开始[J].留学,2014(8).

[9]More American Students Going to China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News[EB/OL]. http://www.educationnews.org/international uk/report more american students going china higher edu.2014-11-18.

[10]吕杰, 宗文龙.美国大学基金会的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启示——以印第安纳大学基金会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6):93-97.

[11]India and U.S. Higher Education: Strong Indian Pres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mericans Studying in India Still Meager. Forbes News[EB/OL]. http://www.forbes.com/sites/alyssaayres/2014/11/18/india and us higher education strong indian Pres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mericans studying in india still meager/.2014-11-18.

[12]邓娅.建立大学筹款的激励机制——论配比基金的作用与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 (1):141-150.

[13]刘孙渊,马超.财富的回归与超越——现代公益基金会与美国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36-41.

[14]Fiona Ma. Investing in US-China Relations, One Student at a Time. 100 K Strong Foundations[EB/OL].http://www.100kstrong.org/2013/11/25/asian week investing in us china relations one student st a time.2013-11-21.

[15]苏世民奖学金助中美互信.香港南华早报[EB/OL]. http://www.nanzao.com/sc/opinion/14c314af6fae4f1/.2013-05-08.

[16]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颜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31.

[17]李庆成,尤玉军,洪成文.大学筹款伦理的内涵、价值与实践策略——基于大学领导的职责[J].中国高教研究,2015(3):57-61.

[18]John S R.A Rubenstein. Retrospective for Harvard:A Strengthening Decade[J].Harvard Magzine,2001(4):34-45.

[19]Strengthening US-China Relations, One Student at a Time Perspectives from Leaders in the Field. The Report of 100K Foundations[EB/OL].https://zh.scribd.com/doc/241468222/Strengthening US China Relations One Student at a Time Perspectives From Leaders in the Field.2014-09-30.

10.3963/j.issn.1672-8742.2016.02.011

国家留学基金委(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资助(201406040084);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验研究”(ABA14010);加拿大政府资助项目“The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means for Canada in terms of knowledge diplomacy”

张睦楚(1984-),女,云南昆明人,北京师范大学与加拿大约克大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教育史。

G467.22

A

1672-8742(2016)02-0082-09

2015-12-01;编辑:荣翠红)

猜你喜欢
筹款资助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公益筹款的趋势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