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尧
(成都理工大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以天津爆炸案为例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
黄尧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新媒体传播能力的增强以及媒介融合的不断加强,带来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革新,影响着社会的传播形态,对社会事件尤其是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媒体报道将单一的事件推送为持续的连环运动。在融合的趋势之下,传统媒体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新媒体需要通过传统媒体不断修正完善。本文以天津8·12爆炸事件为例,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社会突发事件中的媒体传播进行分析以及反思。
新媒体;传统媒体;冲突;突发事件报道
2015年8月12日23点20分,位于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发生之后,很多人以为是地震,并用智能手机记下了这一幕。玻璃震碎、天空出现蘑菇云等内容在微信朋友圈中被疯狂转载,同时@多个网络大V,微博成为现场报道的第一人。截至8月17日17时,微信相关文章达到了4.11万,总阅读量超过1.17亿。自媒体在此次爆炸事件中初显身手,纷纷以“记者站”、“占豪”等个人为背景的微信公众号就此事发表见解。自媒体在重大事故面前不只是社交工具,而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媒体。网络社会中的新闻事件的传播媒介生存在信息网络和社会网络交织的环境中。
从天津的塘沽大爆炸到北京如家酒店弯弯遇袭案,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已经成为此类事件的信息来源。在爆炸发生之后的几天,微信上有言论声称,天津爆炸至少死亡1000人,方圆一公里无活口,商场几度遭到哄抢。新媒体时代,其媒体自控力多元而分散,形成所谓的“大众麦克风”形象。波士顿爆炸案中Twitter上有评论称“一场灾难发生后,Twitter贡献最大,12小时之后开始帮倒忙”。
对于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在8月13日只有少数的纸质媒体,即天津的当地报刊和几家北京报刊上报道了该事件。在电视媒体方面,爆炸发生的8月13日,天津卫视还在播放韩剧,对此事未作出任何回应。中央卫视在13日凌晨6点率先对大爆炸事件进行了滚动式的连续报道,同时派央视记者赴现场进行采访和调查,将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纠正和汇总。同时去发生事故的医院统计伤亡人数。对信息进行深度的调查核实后,向公共第一时间发布最准确的信息。随后,央视进行了追踪报道,确保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开新闻发布会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同一时间,天津卫视也对节目进行了调整,《天津日报》设立了关于此次事故特别专栏《关注8·12火灾爆炸事故》,对爆炸的后续伤亡人数、公众受损情况以及后续的安保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传统媒体一直被称为“无冕之王”,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就媒体的权威性来讲,它代表着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新媒体无法超越的权威性。在新闻事件中,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后也会第一时间作出反映和及时地报道,不管是采用新闻报道还是深度报道的方式,都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新媒体具有信息来源丰富、报道迅速、言论自由的特点
以这次爆炸案的报道为例,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天津爆炸案”,可以搜索到数以千计的相关网页。而央视的报道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出现滞后。此外,受众对电视等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只能被动接收而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信息筛选,但是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及时参与互动。网络媒体在时效性上的优势,恰好可以满足现代社会信息快节奏传播的需要;而报纸传播受出版与发行时间的限制,传统报纸媒体通常以“天”为时间单位;电视尽管在时效性上比报纸更快,但却受到播出时段顺序的制约。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并即时滚动更新各种新闻信息,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这个优势表现得更明显。在这次的爆炸报道中,网络媒体走在前列,新华网在爆炸发生后15分钟后就发布了消息,而央视则是在事件发生后6小时才发布讯息。
(二)新媒体的传播会滋生负面消息、产生谣言、引发恐慌
新媒体有着互动性强、平民化视角的特点。同时自媒体在言论监督方面缺乏把关人,网民的知识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对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都会产生诸多的影响。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越来越多虚假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出现在新媒体的平台上,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对社会的秩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众传媒的“魔弹论”一直经久不衰,媒介在人们头脑中构建虚拟世界,大众传媒通过报道事件的模式参与到虚拟世界的构建过程中。事件在不断渲染和反复报道的过程中“越轨”,偏离初始事件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拓宽了受众获取各种信息的平台,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同时,增加了谣言传播的风险,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含糊不清性。新媒体具有全球性,因此谣言的周期更长、自净能力更弱。传播机制的失语,对信息的传播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在媒体看来,普通人似乎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但媒体精心构建一种“假想敌”将个别行为的偏离报道扩大到整个群体当中。受众的猎奇心理造成对负面新闻或信息的偏好。
图1 网络传播路径趋势
以天津8·12大爆炸事件为例,微博上出现了“天津爆炸至少死亡1000人”、“方圆一公里无活口”、“天津秩序混乱”、“商场几度遭到哄抢”、“CNN记者采访被天津高官阻止”等谣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来自各方的质疑源源不断,这种“不良消息的综合症”在新闻这个“大市场”中趋之若鹜。使一些网民情绪陷入激愤和恐慌之中。
一次恐慌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
图2 一次恐慌的生命周期图
媒体对于某些事件的报道会放大事件本身的关注程度,在一个自己预测的“拟态环境”之内,将一些“偏离社会轨道”的事件在媒体标签化报道的轮番轰炸之下,进行夸张放大的报道,造成一种恐慌情绪,并反复地强调事态的严重性,并呼吁必须采取有效行为来监管社会秩序的氛围。同时,这类事件的报道给了受众一个既定的心理图式,沉淀为一种“被支配”的公众意识形态。这是非常可怕的。
(一)新闻事件中的传播媒介
新媒体在社会事件中,更多的是采用涉及面广泛的社交平台、微信等实时通信工具,这些社交媒体的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亲和力强,即受众运用方便、使用便利。为受众的现实社会与新闻事件间增加了更多的联系点,充当着传播媒介。不仅传统的新闻工作者,甚至每一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转变。网络社会中新闻事件的传播媒介生存在信息网络和社会网络交织的环境中。在诸多的新闻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见这种社会化的力量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的学者形象地称之为“社会性大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事件中就是这种结合的典型例子。如图3所示。
图3 社会突发事件报道的互动传播模式图
(二)新闻事件在双方构成的媒体循环中演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事件中采用互相关注对方发布的信息的方式,社会上新闻事件的信息并不是重叠和循环发布的,不再是机械地复制信息。新闻信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不断加工和转发中实现了膨胀效应,最终信息形成了新的意义,生成了新的内容,演变为具有爆发性力量和具有引导力量的舆论力量。
在2015年发生的“8·12”事件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整个事件进展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充当了不同的舆论推动者。新媒体采取了最快速的报道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并被网络纷纷转载,引起网络上的热议,各大门户网站相互转发,整个网络媒体舆论有一边倒的趋势。认为事件的严重性一发不可收拾,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也开始在各大论坛上进行信息的复制和转发。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做法更加保守和安全,央视新闻媒体的标题大多数都是对客观内容的陈述,坚持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而对网上引发的议论基本上没有做相应的评价。
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所产生的直接社会效果十分显著,而报道后期的影响趋势又十分的巨大,媒体处于一个“中介”的位置,因此媒体在报道负面新闻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新闻报道所产生的效果是否与社会语境相冲突。
(一)媒体对自身进行伦理考量
新闻媒体在处理此类社会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当要求记者做一个深度的调查,制作以深度报道为主、舆论监督为辅的新闻评论栏目,同时坚持用百姓的视角看问题,用事实说话的方式开展舆论监督活动,这也是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第一人的首要前提。
其次,笔者认为对这类新闻的报道要立足于一定的高度。在揭露某种社会现象的过程中,赋予教育意义。同时对容易引起不必要恐慌的报道要及时规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例如,“加碘盐”事件。媒体通过对事件的渲染报道,造成不知情市民对于食用盐的哄抢。同时选择深度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的新闻报道,注意对社会现象进行报道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播报内容绝不能以偏概全,要有效引导受众认识社会的发展,以便受众自身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其发展规律的准确判断和辨识,帮助受众能澄清迷雾,认清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
(二)网民知识素养的提升
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是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公众在面对社会恐慌时,首先要理性思考。法国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认为“群体心理有着与理性个人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个从众心理的现象可以用多米诺骨牌来解释,将若干长方形的骨牌竖着排列成行或某种图案,只要碰到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接二连三地倒下去。群体极易受感性的、本能的情绪传染,理智的、冷静的情绪就难以发挥作用。如同受众群体的“水桶效应”。我们把对谣言的消解寄希望于“智者”,总希望“谣言止于智者”,但其实谣言的消解恰恰取决于所谓的“愚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曾提出过“水桶效应”,指的是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即无论这只水桶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提高受众群体中弱势群体的素养,尤其是加强对信息的识别能力,这就需要这类受众在平时接触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加强对新闻本身的思考,不要以讹传讹,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感和文化涵养。
公众在这个信息量庞大的新媒体时代中,要注意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危机事件发生时,受众对媒体产生依赖,受众的认知平衡被打破,出现强烈的信息饥渴,受众在心理上依赖媒体来了解事件的真相。在事件发生时,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权威新闻媒体来关注事件进程。同时受众应当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在其他非理性受众的情绪感染下失去理智,在事件不明朗的情况下,不要散布小道消息。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多方面关注媒体新闻,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新闻媒体尤其是在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要尊重事实,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相互结合。新闻是一种意识的体现,引导着社会舆论的发展,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媒体无法推卸的责任,言论的发表要秉承社会责任感。同时新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要注重事件的真实性,将优势资源整合汇集在一起。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G206.2
A
1674-8883(2016)09-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