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方志馆方案看方志馆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2016-08-30 06:25
山西建筑 2016年21期
关键词:省情方志展馆

王 敏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从山西方志馆方案看方志馆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王敏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24)

结合山西省方志馆项目的立项意义,介绍了该项目的选址原则,阐述了其空间布局设计方案,并从社会服务性、功能多样性、技术现代化等方面,提出了方志馆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方志馆,空间布局,建筑形象,发展趋势

地方志简称“方志”。地方,即地域;志,即“记、记述、记载”。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情况的文献性资料。传统的方志馆和教育紧密相连,具有存史和展示两大功能,既要珍藏好志书,又要将志书承载的内容展示于世。我国目前现存的方志馆建筑并不多,且多被称为省情教育馆。最早的省情教育馆是1924年成立的成都通俗教育馆(后改称成都市立民众教育馆)。

1 山西省方志馆项目立项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方志工作的发展壮大,对方志馆功能的定位也在不断拓展。因为地方志书实际上就是地情书,方志馆即地情馆,省方志馆也就是省情馆,是以展示省情为主的公共教育文化设施。

作为以展示省情为内容、以公众为教育对象的文化设施,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晋发改投资发[2012]1233号文件,批准建设的山西省省情方志馆,是山西“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文化设施,也是山西独特的文化标识,是构建文化强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全省最大的省情教育基地。

2 山西省方志馆项目选址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分析,山西省方志馆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其选址位于太原市新文化园区,项目地块南北长138 m,东西宽158 m,呈方形,规划用地面积20 179 m2。在地理位置上,它位于南中环东延与东风路的交错口上,处于城市新文化园区门户地段。项目北侧紧临山西大学新校区,东侧紧临山西财经大学新校区,正处于山西省两个重点大学的交错点上。依托城市新文化园区的文化氛围及高等教育园区的教育氛围,方志馆将成为一个历史的载体,全面系统地记述山西省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以实物的方式传承中华文化的纽带和展示当代文明,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存史、资政、育人作用。

3 山西省方志馆空间布局

3.1总平面布局

基于项目所处地段的重要性,我们要创造一个结合用地,城市规划,具有地方特色,延续三晋文脉的标志性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利用中轴及对称的格局体现磅礴的气势以及中庸的态度,场地总体规划源自于此。设计方案沿贯穿地块的两条轴线,以对称而动态的方式展开。自然的将地块划分为展馆区与编纂区两大部分。

展馆区位于地块北侧,主入口设置于正对展馆的南中环东延上。为避免南中环东延与方志馆在城市空间上的冲突,减小展馆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压力,展馆主入口退让出大规模绿化广场,及时消化展览人流。展馆前的绿化广场、行政区的绿化带、展馆顶端的屋顶花园,形成一气呵成的绿化景观带,使得整个展览建筑生机勃勃。

3.2建筑空间布局

展馆沿南北向轴线,将中心馆与六个主题馆紧密组织起来。中心馆位于中心轴线上,主要展现当代山西的七大建设及地域特色。六个主题馆分设两侧,主要展现山西在历史长河中的标志性节点。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由室外大台阶直接将人流引入2层中心馆主展厅,再由展馆前厅的自动扶梯将人带入3层的中心馆辅展厅。通过由下而上的展览路线对当代山西的整个风貌有了总体的感知。六个主题馆我们顺着历史的长河,由上至下依次展现农耕渊流、大唐兴隆、晋商崛起、民族抗战、大寨红旗、能源基地六个主题,最终将人流引回展馆前厅。整个流线顺畅合理,合乎观展者的游览心理。中心馆的机动展厅独立设置出入口,方便独立性展览的举办。整个展馆在前厅设置贵宾休息区,纪念品区及自动存包区,并在每层设置休息区,使得展馆的设计更加人性化。

展览馆内分设:观展竖向交通及疏散竖向交通。疏散竖向交通分设展览馆四周,使得展馆的每个角落都能迅速到达相应的安全疏散口。观展竖向交通设置于展馆前厅内,以最方便醒目的方式引导观众的浏览路线。

方志馆拥有巨大的藏书量,我们将藏书部分分为开架、闭架两大块进行设计。展馆首层设置对外开架书库及对内阅读书库,方便内外人员对地方志的查阅,使地方志真正服务于市民。编纂中心地下1层设置闭架书库,存放贵重资料及馆藏的志书。

编纂中心设置于展馆的南侧,有独立的出入口,正南北的布置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1层设置陈展设计部及报告厅,增强对市民的服务性。2层~4层设置编纂中心,包括演示室、数字化信息中心、会议室等功能。服务于志书的编制整理工作。5层为行政办公区域。地下室设置三个防火分区:地下车库、展品储藏及书库。地上每层分设两个防火分区。中心展馆顶层设置方形采光顶,并结合山西特有的砖雕、石雕、木雕,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憩空间。天井的自然采光通过漫反射装置给展厅带来柔和的自然光。

3.3建筑的“三线”处理

3.3.1流线

方案整体地上6层,地下1层,展区与编纂区分别在南北两侧。车行路线沿地块西侧南侧布置,做到人车分流。机动车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地面仅设置大型巴士停车场。行政主入口设置于东风路,货物入口紧靠车行路的西侧,结合展馆内的专属展品电梯,方便展品的补充与快速运达。在地块红线以内,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可以顺畅的到达建筑物的每一个角落,满足消防要求。

人行路线分为参展人流及工作人员人流两部分。参展观众的流线沿建筑南北中轴线设置,由北侧大广场导入,直接进入展馆。工作人员由东侧规划路次入口,直接进入南侧编纂中心。整个交通流线清晰、组织合理,能够保障人车分流。

3.3.2视线

展馆在中心馆顶部设置屋顶花园广场,通过花园广场可眺望整个山西大学及山西财经大学校园风光,使得参观者的视线得到延展。从入口处看去,入口大台阶、展厅服务区、屋顶花园、编纂办公楼呈阶梯状有序升高,降低了大体量建筑给人视觉上造成的压抑感(见图1)。

3.3.3光线

光环境的营造是方志馆空间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好的光环境设计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可以配合展品烘托展馆气氛。本设计合理的利用自然观,六个主题展馆均有局部自然采光,在节约能源及人体生物舒适度上都得到了满足。在屋顶花园区我们还设置了屋顶采光井,方形的顶部采光结合中心展馆内的山西省地图模型,塑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另外编纂区与展馆区内设采光天井,使得编纂区每个房间及展厅走道都能得到充分的自然通风采光,增加整个建筑的舒适度。

4 方志馆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4.1社会服务性

无论是城市的博物馆或者方志馆,都存在着其神秘高傲的一面。它们像神秘的象牙塔一样远离人民群众。使得人们只有在固定的节日或者团体教育组织的时候才去接触它。作为一个设计者,如何使得方志馆真正走入人民大众,是我们设计中的一个重点。

我们在设计中将洋溢着艺术、神秘、文化的设计氛围打破,融入图书借阅及艺术消费的理念。在首层东侧,设计了对外的地方志查阅室,为市民提供查阅山西省各个年代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文献性资料。在中心馆的3层设计了对外展厅,容纳各类艺术展出,为市民的艺术作品提供展示平台。无论是志书对外的借阅还是展厅对外的租售,这些都是方志馆功能的外化扩展。这里成为市民获取信息的公共交流平台。公众对艺术及文化的急切需求在这里被满足。

4.2功能多样性

社会生活日益走向多样化,方志馆功能也随之不断扩展。从曾经的单一编纂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化。除了编纂功能以外,还可以增加展览、借阅、演讲、社交、购物、休闲等各项功能,使其不但拥有记录历史的作用,还兼备省情教育、服务大众的作用。未来还可以增设咖啡厅、演艺活动等,使其真正成为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4.3建筑形象表现的地域性

在社会更加开放、文化更趋多元的今天,与公众的交流已成为当代方志馆最根本的任务。如今方志馆更趋向于亲民的立面设计,使民众接受度更强。与从前相比,当今的建筑师们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尤其在设计像方志馆这种类型的建筑中,设计者被鼓励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但是作为更多的记录、承载历史的载体,方志馆的形象设计更应具有地域性特点。既要亲民、体现时代气息,又要传承历史表现地域性。这是摆在每个设计师面前的难题。

山西省方志馆在设计中,以厚重的斗拱符号作为建筑的基座,山西票号院落层次以灵动的屋顶剪影为母题,依照太行山脊脉络走势加以组织,强调了地域特色的同时传承了山西的历史。整个建筑造型创造出破土而出的动势,形成山西的“山”字,表达着今天山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见图2)。

图1 鸟瞰图        图2 透视效果

4.4技术现代化

随着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未来方志馆的收藏技术与展出方式将会发生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展品、地方志信息正转变为光电与数码的形式进行陈列展出。未来的方志馆设计,电子媒体开始成为展室中的辅助设备。电脑的普遍使用扩大了信息贮存量,方便了信息的流通和信息的提取。未来方志馆将突破传统的空间界限,出现“无书本的志书”“无围墙的展示”概念,方志馆利用网络收集当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并在电脑上编纂成册,将信息直接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大众。

From the Shanxi Chronicles Museum program to se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ronicles Museum

Wang Min

(A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project significance of Shanxi Chronicles Museum pro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oject location principle, elaborated its space layout design scheme, and from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al diversity, technical moder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ronicles Museum building.

Chronicles Museum, space layout, architectural image, development trend

1009-6825(2016)21-0031-03

2016-05-13

王敏(1980- ),女,工程师

TU242.5

A

猜你喜欢
省情方志展馆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省情教育现状调查——以江西省为例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高校省情教育的逻辑演进及优化路径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准确认识和把握全会对省情的新判断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