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彦礼,熊 彬,吕玉增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基于校友从业方向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探讨
丁彦礼,熊彬,吕玉增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通过校友从业方向的调查反馈,研究本专业校友当前的从业方向和近几年就业变化趋势,并对照当前专业课程体系,探讨专业课程体系改进策略。通过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整合,构筑了以矿产物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为主,以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为辅的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力求缓解不断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专业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
勘查技术与工程;课程体系;校友反馈;社会需求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重新调整专业目录时新设置的宽口径本科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下地矿类的二级学科,2012年又在1998年的基础上,把北京大学试点的“能源与资源工程”目录外专业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变更为工学门类下地质类的二级学科。该专业以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岩土钻掘工程学为基础,系统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全面系统地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有39所高校设置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各个高校根据其原有专业基础和历史传承,并基于学生就业市场细分优势,培养方向主要有石油物探(测井)、矿产物探、工程物探、地质勘察等,基本上都是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疲软,地矿经济结束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势,地勘单位的发展也随着地矿经济的转冷而显露出众多困难和问题[1]。国内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减缓也使工程勘察和工程物探项目发生萎缩。而与此同时,国内设置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近十多年来却经历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与地矿经济和基础勘查的持续萎缩形成了鲜明的矛盾,造成了近几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由前些年的供不应求到近几年的供过于求的现状。
如何破解当前的就业难题,除了不断加强学校的就业工作力度和改进就业工作策略之外,最根本和有效的途径还是需要坚持持续改进理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基于校友对母校的情结和对母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比较熟悉,通过校友的调查反馈信息来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定位的研究过程中,采用对校友调查的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本专业校友的调查反馈,在分析校友从业方向变化的基础上,研究本专业校友当前的从业方向和重点服务领域,并依次探讨专业课程体系改进策略,进而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从过去单一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发展到现在以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独特优势的综合物探勘查,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近年来,本专业教师通过调研其他重点院校的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要求,并分析勘查技术与工程行业和矿业发展趋势及社会人才需求,并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优势,提出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目标,并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
另外,根据地质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电与电磁法勘探、重磁勘探、测井、遥感地质、勘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反演等。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特色或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组合,以培养相关行业或部门急需的专业人才。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方向)在教指委专业课程设置指导的基础上,本着强基础、重应用、优化结构和突出特色的理念,围绕“基础性、实践性、能力性和创新性”的培养目标,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教学工作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调整制定了适应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体系[3],其中专业必修课程信息如表1,专业选修课程信息如表2所示。
表1 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2014级专业必修课程简表
表2 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2014级专业选修课程简表
从表1的专业必修课程信息来看,目前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的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1)我校物探方向课程一直沿袭了经典的“重、磁、电、震、放射性”为主干课程,保持了其核心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稳定性;(2)相对于早几年,增加了“物探数据处理”课程,明确了数据处理在物探工作中的重要性;(3)地质基础课程“基础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应用地球化学”等,表明了地质基础在物探勘查中的重要性;(4)大量的数学和物理课程,强调了数理基础在学习物探知识中的基础地位。
从表2的专业选修课程信息来看,特点如下:(1)专业选修课程以测试和检测课程为主,如“桩基检测”“声波探测”“地质雷达与管线探测”“原位测试”等,初衷是为了增加一些以应用为主的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以期形成差异竞争,提高教学质量;(2)相对于早几年,增加了“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就业选择;(3)增加的“3S技术集成”和“GIS及在物探中的应用”是为了紧跟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5)尝试开展了一些应用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期望能把科研更好地转化到教学中来,达到培养创新和研究型人才的目的。
综合本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来看,其优点在于坚持了经典的“重、磁、电、震、放射性”为主干课程,并保持了其核心地位,从而突出了我校以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独特优势的综合物探勘查特色优势。缺点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协调好“基础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应用地球化学”等地质基础类课程与“桩基检测”“声波探测”“地质雷达与管线探测”“地球物理测井”等应用性较强的物探类课程的比例和地位,轻视了应用性较强的物探技术课程,结构不够优化。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必须依据企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一)校友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6年1月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布在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上,调查问卷采用校友QQ群和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发布。问卷发布对象为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和地球物理学两个专业的毕业校友,主要以1998-2011级校友为主,占同期毕业校友的31.2%。
(二)校友从业方向反馈分析
对于校友从业方向调查,我们设计了多选型的问卷题目(因为很多单位是地质物探综合勘查资质)。校友对其从业方向反馈的统计结果如表3。
表3 校友从业方向反馈统计结果
从表3校友从业方向反馈结果可以看出:(1)校友主要从业方向为金属矿产勘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等;(2)除了从事物探对口的方向外,同时还从事(其中少部分人已不再从事物探工作)与物探相关的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工作的比例也相当高,分别达到了22%、14.2%和8.7%。
表4 针对从事“矿产物探”和“工程物探”统计结果
进一步针对从事“矿产物探”和“工程物探”的校友(参见表4)进行分析发现:(1)从事“矿产物探”的校友,同时也参与“工程勘察”“地球化学”和“地质相关”等工作的比例分别为17.6%、18.7%和15.4%;(2)从事“工程物探”的校友,同时也参与“工程勘察”“地球化学”和“地质相关”等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0%、12. 9%和11.4%。从上面两点基本可以明确,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物探对口方向的同时,还要进行物探相关辅助专业的工作,这也从侧面佐证了我校宽口径人才培养的合理性。
从上面校友从业方向的反馈分析反过来考查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进行思考:(1)“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相关课程仅设置在“专业选修课”中,并且课时较少、课程混乱,还存在因开课学期较晚而造成多数学生由于学分修满而放弃选修的问题,这与“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方向的高从业率不匹配;(3)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等物探相关辅助方向也有较高的从业率,但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侧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选修课程较少;(4)从调查中发现,本专业校友从事遥感方向的几乎没有,而“遥感地质学”却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值得商榷。
(三)校友从业方向变化特征
为了考查我校校友在矿产物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四个主要从业方向随校友入学时间的变化规律,指导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持续改进,我们提取了参与调查人数较多的2003级至2011级(2005级参与人数仅有5人,基数较少,也剔除出去)校友从业变化进行分析,绘制了校友入学时间与相应年级校友不同从业方向人数占参与调查的该年级人数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1-图2),分析物探从业方向随时间的变化。
图1 校友从事矿产物探和工程物探工作比例情况
从图1来看,2003级至2008级校友在矿产物探方向的就业比较稳定,社会需求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08级以后,伴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疲软,地矿经济结束了高速增长之势,地勘单位的发展也随着地矿经济的转冷而显露出众多困难和问题,矿产物探方向的从业比例也逐年下降;校友在工程物探方向的从业虽然震荡较大,但总体来说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30%左右;从图2来看,2009级以后(即2013年以来),我校校友在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方向的从业人数不断提高,这和当前国家对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的投资增强相关。因此,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根据校友从业变化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持续改进。
图2 校友从事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工作比例情况
基于前面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毕业校友从业方向及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反馈分析,可以看到我们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和部分错位。因此,为了破解当前的就业难题,除了不断加强学校的就业工作力度和改进就业工作策略之外,我们还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持续改进专业课程体系,填补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矫正部分错位。根据社会需求分析和学科特点,笔者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课程体系改进提出下列具体改革建议:
(一)坚持适应社会需求的宽口径人才培养
从校友从业方向反馈信息来看,校友物探方面主要从业方向为矿产物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除了从事物探对口的方向外,从事与物探相关的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工作的比例也相当高。这种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知识面和从业能力的宽口径需求,促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继续发扬我校在有色金属矿产物探和工程物探方向上的独特优势之外,还要充分考虑近年来就业形势较好的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方向,并且要兼顾与物探相关的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方面的课程设置,最终形成以矿产物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为主,以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为辅的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调整专业必修课程群,适应社会需求
鉴于近几年就业形势的变化,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专业必修课程群的设置上进行适时的调整:
1. 调整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方向的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
鉴于近几年校友在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方向的从业人数不断提高,在课程体系中必须相应提高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方向课程的比重。目前,质量检测方面的课程有“桩基检测技术”和“声波探测技术”,管线探测方面只有一门“地质雷达与管线探测技术”,并且这三门课程不但课时少,而且皆为选修课程,每年学生选课人数都不是很多,造成这几门课程的地位逐年下降。
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我校的就业形势,建议把“桩基检测技术”和“声波探测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整合成一门“地球物理检测技术”或“无损检测技术”课程,并且课程内容也要根据工程质量检测需求进行建设,升级为专业必修课程。管线探测方面的“地质雷达与管线探测技术”调整为“管线探测技术”,内容包含地下管线探测的各种方法技术,并升级为专业必修课程。
2. 整合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
利用物探方法进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查与评价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从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和评价需要具有地质学、水文工程地质等知识,所以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对于进行工程物探勘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物探专业来说,这两门课程分别独立开课,对紧张的必修课程资源来说有些奢侈。基于这两门课程的地质学特性,可以把他们整合成一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课程,这样既可以系统地讲解水文工程地质知识,又可以缓解紧张的专业必修课程资源,对于物探专业的学生更合适。
3. 降低遥感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课程地位
通过校友调查反馈和其他途径的调查发现,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的学生毕业之后从事遥感方面的应用几乎没有,所以应该把“遥感地质学”课程从必修课程群中剔除,调整为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修。
地球化学是矿产勘探的另一种方法,本校也有相应专业方向,虽然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也有部分从事地球化学勘查,但比例并不高,相对于物探方向的专业课程来说应该处于辅助地位。因此,把地球化学放入专业选修课程群中即可。
(三)丰富专业选修课程群,突出宽口径人才培养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矿产物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为主,以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为辅的宽口径的人才。在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与矿产物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等方向相关的课程都应该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而其他物探方向、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等从业方向的课程应该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
而我们当前的专业选修课程在剔除物探方向的课程之后太少,没有选择性,不太符合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思想。因此,基于物探为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选修课程群建议设置如下:(1)把物探制图、GIS及在物探中的应用和3S技术集成三门课程中涉及制图的内容整合成“物探制图”,内容包含矿产物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管线探测、工程勘察、地质和地质化学制图等各种方法,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提高授课效率;(2)把GIS及在物探中的应用、3S技术集成和遥感地质学三门课程整合为“3S技术与应用”一门课程;(3)新增其他物探方向选修课程,如环境物探、石油物探、隧道超前预报等课程,完善物探内容体系;(4)调整工程勘察类选修课程,设置水文和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地质学与灾害评价和原位测试等课程;(5)增设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矿产勘查学等地质类课程,完善地质知识课程群。
通过校友从业方向的调查反馈,研究本专业校友当前的从业方向和重点服务领域,并依次探讨专
业课程体系改进策略,构筑以矿产物探、工程物探、质量检测和管线探测为主,以工程勘察、地质与地球化学勘探为辅的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不但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更可以缓解不断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专业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夏璐)
[1]刘利宝, 王巍巍. 地勘单位面临的问题及走出困境的若干对策[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5): 69-72, 38.
[2]巩建闽, 萧蓓蕾, 董文娜. 基于校友反馈的人才培养质量问卷及案例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5): 121-126, 151.
[3]吕玉增, 韦柳椰, 李长伟. 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 2012(1): 115-118.
Improvement for Course System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Based on Specialized Direction of Alumni
DING Yan-li, XIONG Bin, LV Yu-ze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The specialized directions of alumni and its variation in recent year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lumni survey. The main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current course system are discussed. Course system is required to be reformed with the mineral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geophysics, quality testing and pipeline detection as the primary orientatio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as a supplementary. It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disciplin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then alleviate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course system;alumni survey;social needs
G642
A
1671-9719(2016)7-0075-04
丁彦礼(1979-),男,河南商丘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
2016-04-16
2016-04-30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勘查技术制图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5JGB240);桂林理工大学校级教改工程立项项目“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勘查技术制图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4A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