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
姚秦弘始三年,长安城。
城中数千大德贤士云集,他们不远万里风尘仆仆而来,只为聆听国师鸠摩罗什的妙音佛法。一座古朴草堂寺内,满座衣冠似雪,当中一高僧合掌端坐于蒲团之上,舌灿莲花,将佛经大法娓娓道来。谁也不曾料到,就在法会渐入佳境时,他突然起身走下高座,对在堂下听法的姚秦皇帝姚兴说,恍惚间看到有两小孩子跳至他肩上,所以想找一女子生子。
此言一出,满座震惊。
这等离经叛道之言却正合姚兴的心意。他早就想让鸠摩罗什娶妻生下法子,继承法统。听鸠摩罗什如此说,立马择一宫女相送。
很快,鸠摩罗什六根不净公然破戒一事就传遍长安,沦为街头巷尾百姓笑谈,山林河泽鱼樵闲话。虽然也有信徒为他辩解,却引来更多非议。面对悠悠众口、纷纷世事,鸠摩罗什不置一语,守口如瓶。当有人说他行事有亏所以无所申辩时,他看着满目繁华的异国长安,竟无比想念家乡的大漠孤烟。
他出生在西域龟兹,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天竺国相,父亲鸠摩罗炎天资聪颖,本应承继相位,却因心慕佛法,毅然出家,后被龟兹国王奉为国师,却对龟兹公主耆婆一见钟情,又毅然还俗,重入红尘。耆婆为龟兹王妹,才貌双全,心气颇高,却对鸠摩罗炎一见倾心,两人遂结为夫妇。然而数年之后,耆婆偶然目睹逝者坟墓,顿悟凡尘因果轮回,毅然皈依佛门,鸠摩罗炎无力阻止,遂寂寥余生。
父亲为情爱舍弃了佛祖,母亲为佛祖舍弃了情爱,或许父母这段纠葛的情缘注定鸠摩罗什一生要在佛法与红尘之间徘徊。
据史书记载,鸠摩罗什天资超凡,半岁能言,三岁识字,五岁博览群书。由于母亲痴迷佛法,鸠摩罗什七岁便随母出家,在西域列国游学,修习佛门典籍。
茫茫大漠之中,朔风肆虐,驼铃阵阵,每当黄沙迷乱双眼之时,他心中想起的不是高深佛法,而是幼时母亲陪伴的欢愉。
多年后,他返回龟兹讲经说法,被信众尊为中观大师,名扬西域三十国。此时,他还只是未及弱冠的少年。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位身形颀长、潇洒俊朗的高僧竟在无意间引起两场战争,而他自己也被卷入战火之中,流离在异国他乡。
当时佛教正在汉地兴盛,前秦皇帝苻坚笃信佛法,为争夺鸠摩罗什,派大将攻灭龟兹,不久苻坚被杀,鸠摩罗什被劫至后凉。后姚兴率军西伐后凉,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奉为国师,并修建草堂寺供他译经。
此后十余年间,鸠摩罗什在汉地广传佛法,同时率三千弟子译经,破译出“如是我闻,色即是空”之语。可就是这样一位惊才绝艳的千古一僧,又为何会勘不破凡尘色相?
史家笔墨向来吝啬,鸠摩罗什的一生不过寥寥百字便已概括,而那个为他生下两个法子的妻子在史书中却未留下只字片语。后人若想窥见一代高僧当时的心境,似乎只能从历史烟尘中寻找蛛丝马迹。
草堂寺中,鸠摩罗什枯坐佛前,前尘往事一一浮现。他想起苦修得道、入无色界的母亲。幼时,母亲会守在他身旁,轻哼着歌谣哄他入睡。冬天来临时,母亲会抱着他去参加苏幕遮大会,街上的人们载歌载舞,母亲带着他慢慢走过龟兹城,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可是后来,母亲脸上笑颜不再。他永远记得母亲落发出家时的决绝,也永远记得父亲看着所爱渐行渐远却无力挽回时的痛苦。
如今母亲得以长伴佛前,父亲孤苦半生后怅然而逝,龟兹也已亡国,这人世的一切似乎从未熬得过时间。
在后凉的十数年里,他处境维艰,被逼破戒,娶龟兹王女阿竭耶莫帝为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后来战火纷飞,狼烟顿起,他从龟兹辗转至长安,身后千万信众追随他行过大漠黄沙,伽蓝古刹。他始终追随着心中的佛,可这佛似乎离他越来越远了。
三果罗汉曾对他说,如果他此生不破戒,他将成为第二个佛陀,度无数众生。可惜,他最终还是破了色戒。
他已经记不清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什么时候,或许是在龟兹城的苏幕遮大会上,或许是在凉州落日时的城楼上。她一直默默跟随着他,陪他度过一次又一次劫难。看着她时,他才明白父亲为何会重入红尘,才明白自己一世修行,终究未能忘情。他不想辜负她,也不想她承受举世的非议,所以主动请求姚兴让她嫁与他,至于罪名,他一人背负就可。
他慢慢起身,步出佛堂。听说长安的僧众也开始效法他娶妻生子,看来他不能再保持缄默了。为了心中的佛,也为了妻儿,他召集僧众,示以满钵绣针,说道:“你们若能将针吞入腹中,便可娶妻。”说罢吞针以示正法,众僧见他如此决绝,遂无娶妻之念。
他终于用自己的方法守住了心中所爱,纵使此生毁誉满身,不能成佛。
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圆寂于草堂古刹,遗言自喻此生就像臭泥中生出的莲花,但愿徒众只采莲花勿取臭泥。
一千六百年后的长安,终南山下鸠摩罗什讲法译经的草堂寺依然静立在那里,却早无当年盛况。寺内林茂竹秀,幽静清雅,除几位守着古刹的老僧外,唯有三两女子前来拜谒。
鸠摩罗什的舍利塔深锁在楼阁之中,塔后的烟雾井终日吐着轻烟淡雾。井沿边镌刻着古时文人的题诗,诗云:“逍遥宫殿紫云深,廉卷苍山玉树林。罗什讲台空蔓草,只留龙井到于今。”
千年流光碾过,将长安、凉州、龟兹,这一座座曾喧嚣一时的城池都变为青史上的一个名字,后世人看着那些飞天壁画、摩崖石刻,却渐渐忘了北朝,忘了草堂,忘了鸠摩罗什。但这一切或许正是鸠摩罗什心中所愿,正如他在《金刚经》的最后写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是离红尘最近的绝世高僧,他的佛法度化了多少众生,他的情爱便倾倒了多少红尘。可这浮生的爱恨,人世的无常,对历经红尘颠倒却佛心未改的鸠摩罗什而言,不过一梦如是。只是不知梦醒后,在另一个遥远的世界里,还会不会有她长伴身旁,枕着肩头呢喃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