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落实,诸多更加具备科学性的课程教学标准相继出台,其主要倡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思维创新学习等,最为核心的一点即为全面改变学生过去的学习方式。优化与生本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走进课堂,笔者将在文中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对优化与生本理念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优化 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43-01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不断升温,生本教学理念逐渐走进了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想要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自主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身对于学生的重视意识,并不断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以期可以有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本理念的教学要求
1.侧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在教与学这一矛盾体中,学作为主要因素,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教学则是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学生必须要借助此外因才可以充分发挥出自我的学习功能[1]。在实际利用生本理念进行教学渗透过程中,其完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讲,教师学生旁听的教学僵局。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充分发挥出了自我的学习主体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每一堂教学活动的主讲时间都需要限定在十分钟以内,其余的学习时间全部交给班级中的学生,要求其自主展开学习讨论,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精神。
2.侧重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其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全面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中一再要求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帮助学生在自我思维拓展过程中,有效地理解并掌握数学学习思维,并在有效的学习引导后,逐渐掌握数学自学能力。
其二,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其主要是指教师事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拓展研究学习,科学有效地分解本节课堂教学知识点内容,并对其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匹配课后训练题目及拓展延伸练习,以此来强化班级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印象及思维迁移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生本理念的渗透
1.积极创设生本理念下自主学习空间
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不是以教学为主要形式,就是以学习疑问为基本形式,极大地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发展空间与时间,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将讲台还给学生,使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公,将生本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教师若是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就必须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五个放手”,核心含义是指放手要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预习、放手让小学生进行学习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自我的学习质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考证、放手让小学生自主进行综合评价等[2]。
例如,笔者执教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一课,为了避免课堂中合作交流走过场或流于形式,教师在认真解读教材的编写意图后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精心设置导学提纲问题:(1)说说你对“次品”的理解;(2)请从2瓶、3瓶钙片中找到1瓶质量较轻的次品,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3)同桌讨论,利用学具摆一摆从5瓶钙片中找到1瓶质量较轻的次品,并把找次品的过程用简洁的方法记录下来,想一想:称几次保证能找到那瓶次品?(4)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教师关注学生,通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信任学生,情景让学生去想,实践让学生去做,图形让学生去画,是非让学生去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8瓶中找次品的探索活动,通过未来课堂的新模式——微课程建设,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载体,借助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观看微课程。这样在有指向性、层次性、开放性的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课前多看、多想、多听、多问,掌握思考方法、学会自我反思。课堂中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组织进行有效地交流,注重学生思辨、思维的过程。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数学地表达,同时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
2.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自我的教学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自我的学习质疑。学生将在提出学习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思维层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若是想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有水平的学习提问,借助学习问题,来充分挖掘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这一课时,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三年学生的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教材以小兔吃萝卜的情境呈现,找出6里有()个2,初步认识倍的含义,紧接着安排了练习巩固倍的含义及关系。教学时教师要挖教材背后的深处,充分挖掘知识广度,探索学生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引入问题让学生从两个数量相比引导学生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出发,先让学生解决差比问题,再鼓励学生质疑还有另一种比法吗?(几份几份比),让学生提出学习质疑,初步感受到“倍”是“加减结构”到“乘除结构”的转折,意识到差比和倍比是一种“质”的变化。通过探究在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后可以应用变式辨析疑惑问题,采取启发诱导法为主,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如出示题目:蓝花12朵,蓝花是红花的几倍?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红花的朵数还不知道呢?能解决吗?”“是啊!‘一份的数量(红花的朵数)还不知道呢!”教师通过有效的评价鼓励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大胆猜想红花的朵数。在猜想、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都是12朵蓝花,比的倍数不同?”在问题的驱动下,思维变得活跃,学生辨析解决不同标准,倍数不同,进一步巩固对倍的概念内涵的理解。课后作业设计可有效结合开放题如(1)___是___的4倍(2)___是___的___倍,进行抽象的数与数比较。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转换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现从“物”——“形”——“数”,直观模型——抽象模型的建立,教学的指向与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一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地位也在日渐提升,小学教育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也在向生本方向转型。基于此教学背景,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此理念,进而更加高效地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桃.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本理念的渗透[J].江西教育.2015;05;56-57
[2]宁翠娥.小学数学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教育.2015;0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