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摘要】传统文化进课堂对药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形成健全的个性及人格;培养学生将先进人物的精神内化为自我发展动力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效解除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疑惑。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34-02
在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中,我们探讨出提升药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需经典医论的研讨、医药名人的现身说法、现实疑区的有效解除、国学智慧的永久照耀四种途径配合使用,因地制宜,互相补充,各取所长,具有深刻的长远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形成健全的个性及人格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尤其是药学专业的学生,认识世界需要有两双眼睛,一双科学的眼睛、一双文学的眼睛。人的生命本身是个平衡的系统,不仅需要理性、客观,还需要柔性、人文,否则就会限于机械的世界观,产生专己守残之陋见。
药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有:药品的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据调查用人单位最希望毕业生具备的素质:知识面宽,专业知识专,工具运用强,沟通能力好,心理素质好,所有要求中,专业技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用人单位曾提到技能在学生入职后经过培训是比较容易培养起来的,但学生素养中的诚信、负责、自信、协作、包容、抗挫等,却非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论语》、《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以及现实生活中国内外人物如乔布斯、俞敏洪、褚时健等的现身说法让学生明白持之以恒、抗挫能力在职业素养中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通过第二课堂国学达人比赛、经典诗词朗诵、辩论赛、征文等文化活动的举办,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认真负责、迎难而上的品质,使学生在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个性及人格,能够胜任一线医药工作者的岗位。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先进人物的精神内化为自我发展动力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介绍孙思邈、徐大椿、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事迹,并启发学生思考在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李时珍,在民间永远是身背药囊、手持药锄、踏遍山野、嚼得草根的清瘦、健谈的老神医形象,不仅医可通神,曾“活人断其死”,且德能服人,流传千古的让贪官差点短命的“千年长寿方”。在案例的介绍中,学生会受到感染,真正体会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医学家裘法祖“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的内涵,且反思作为未来的医药工作者,我们如何传承“大医精诚”之魂。
李时珍历三十年,经多次修改完成《本草纲目》,是为了什么,如果为了名,他在此书写作之前就已是名医;如果为了利,那他大半辈子的行医过程中没收或少收的医药钱,足以使他成为巨富;如果为了一官半职就更谈不上了。他有感于古时药书中存在多种错误,且补药毒药混为一谈致人轻则致病重则致命的状况,心系苍生,造福百姓,立志修补药书。学生也需思考我们从事医药行业的目的,当物质利益到达某种程度之后,我们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最终指向他人,归于奉献。
三、有利于现实疑惑的解除
不少学生认为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将来成为一名医药工作者,是为了赚钱。这本身没有错,但若只想赚钱,千万别进入此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该行业尤其需要健全发展的人,两条腿走路,一条专业技能的腿,一条职业素养的腿,这也是药学类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遇到单纯注重专业学习忽略综合素养提升的学生,我们会告诉他,既要走进专业也要走出专业,否则会将自我精神压缩在狭小的空间中,惟知专业而不知其他,协和医院的郎景和院士就曾告诫科室的医务工作人员每周必须读一本本专业以外的书,因为我们不能只会和疾病打交道。
药学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实地贯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的准则。我们要求学生学白求恩学雷锋,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等同于空谈,所以我们只强调,你们一定要想到等自己老了会落到什么样的医药工作者手里。你自己先要做好,你的徒弟才能做好。你现在不好好做,将来徒弟会按你的方法收拾你。学生会有触动,思想上明理后,行为中才会体现。
四、有助于终生学习理念的培养
关于终生学习理念的论述在《论语》中比比皆是,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他把是否好学看成是实现“仁、知、信、直、勇、刚”美德的基础,人即便已具备以上美德,但若不坚持学习,也会存在很多弊端。药学专业的高职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会过时,要想具备后劲力量,必须具有可持续学习的习惯,实现自我理念、知识的及时更新,将读书求知发展为生活之必需。
很多学生都牢记“学而优则仕”这句劝学之语,却忘了孔子终身学习的告诫:“仕而优则学”,谋得一官半职后仍不忘学习,为更好的为药品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孔子以“韦编三绝”的学习经历坚定地实践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更好地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求,走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道路,而传统文化进课堂便是必备途径之一,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不忘体现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