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2016-08-23 11:00金凤鸣许晓琳李双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金凤鸣 许晓琳 李双龙

【摘要】笔者根据近几年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编纂成文,以期和同行切磋学习。主要包括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新旧标准的处理、技能证考试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和综合考核方式等几方面。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2015年度成人高等教育专项课题“针对成人教育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22-0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交叉性比较强,是一门对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就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自己的体会,希望与同行老师们交流学习和探讨。

一、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时少、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既完成理论教学又能完成实验教学,是许多任课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按授课计划的学时,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就显得非常必要。

具体优化调整的情况是:(1)重点讲授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及检测、几何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等内容,讲清讲透,使同学熟练掌握并能较好地应用。(2)关于零件几何参数公差标注的内容在《机械制图》里讲过,所以在本门课程里,通过展示典型的工程图样来达到教学目的,甚至提高教学效果。(3)关于测量基础知识和零件几何精度检测内容不讲,由后继专业一体化教学来完成。(4)关于常用件、标准件公差和结合互换性的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同时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自己学习完成。(5)关于尺寸链的内容,后继课程《机械制造基础》里会讲,在这里我们略掉不讲。(6)删减在实践中应用较少的内容(如最小实体要求等)。这些具体措施既可以解决学时不足的问题,又可以使课程体系更加合理,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同时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

二、关于新旧标准的处理

我国的互换性国家标准正处于更新修改并且逐渐完善的阶段,是新旧标准更替交换的过渡时期,现在还有很多企业依然沿用旧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还不能完全抛开旧标准,否则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会很不方便。目前出版的多数教材也不能全面体现互换性的最新国家标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大量查阅资料,新旧标准对比讲授,要求同学都要掌握,使同学在以后生产实践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本门课的教学经常是教师满堂灌,累的够呛;学生却越听越乏味,出现睡觉、玩手机甚至是逃课的现象。另外,由于教学学时所限,教学内容多而抽象,教师往往花大量时间试图把理论讲清讲全,结果讲的越多,学生越迷茫。根据这些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在讲解一些抽象问题和难点问题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讲公差原则中相关原则的内容时,被测要素、基准要素所遵守的理想边界和形位公差获得补偿等内容,我们将其做作成动画进行讲解,非常直观,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反馈

教学中知识只有经过反馈才能被学生深刻认识和掌握,尤其是利用与生活相关的事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同学对教学活动的逆反心理。例如对广义“轴”和“孔”的理解,单纯从概念上很难理解,我们可以从包容面与被包容面、加工尺寸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和测量方式三个方面去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帮助学生总结那些难记内容

孔轴配合性质如何记忆?我们可以采用图形记忆方法;轴承公差带如何记忆?我们可以采用对比记忆方法;形位公差中哪些字母不能作为基准代号?我们用英文单词记忆法(LOW IQ)。这样老师才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愉悦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4.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开设比较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实验教学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重要环节,现在不能再是“教师演示一遍、学生比划一遍”的状态了,要使学生真正主导实验。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开设比较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如,教师采用开放的形式,只提供实验所必需的样件、加工场地和各种计量器具,老师只给出指导性意见,不做具体实验规划,由学生开展比较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四、将技能证考试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我们把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相关的技能证考试理论题整理出来,在讲授到相关课程内容时融合进去。我们现在已经把《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中相关内容整理完毕,并融入授课内容,从技能证理论考试的及格率上看,效果显著。

五、综合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目前仍以传统的闭卷或开卷笔试作为主流的考核方法,但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因此,要将开卷、闭卷、实验、平时表现、作业和出勤等综合考虑给出期末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彻底消除这些同学的侥幸心理,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大幅提升,学习效果良好。

六、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本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够和广大同行一起研究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研究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实践,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高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才能得以增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兆元,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赵学海.《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改探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2(4):193-194.

[3]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李秋平,姚伟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机械工程师,2012,(6):28-29.

作者简介:

金凤鸣(1978-),男,辽宁新民人,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与装备。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