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2016-08-23 11:00朱国忠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教师

朱国忠

【摘要】创新性思维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授之以趣,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潜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打破“思维定势”,标新立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养成创新性思维的习惯,持之以恒,终身受用。

【关键词】地理 创新性思维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59-02

创新性思维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等特点,要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要转变教育观念,寻求正确的教学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形成“学之得法,导之有方,教之有效,思之有得”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

实施创新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前提是创新思维的养成。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养成学生创新性思维呢?

一、授之以趣,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活跃成分。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痴情”、“迷劲”,使之欲罢不能,乐于探索,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的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终身为之探索的种子。教师利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等优美的诗句,结合新课标创设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声像视频,把学生带入地理教学的情景中,放飞思维的翅膀,扩展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完成“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生活实际和课程标准。提出的问题不宜过细过小过具体,要有适当难度,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空间。如:在比较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与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时,不仅比较分布范围,还要比较形成的原因。通常按部就班讲解,学生能否理解是个未知数。教师要结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学生看图后,创设“为什么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大,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小?”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原因:影响气候的因素;发现问题:地形因素的影响;解决问题: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暖湿气流深入内陆,而北美落基山脉高大,南北走向,阻挡了暖湿气流的深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看图发散思维,寻找“分布不同”的特点;探究思维,挖掘“影响气候的因素”;归纳思维,解决“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能举一反三,分析影响气候及其分布的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思维创新。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件地理事物由于分析思维的方向角度不同,可能得到的答案和效果也不同。如:聚落的发展,从工业、农业、交通或者旅游等不同方向和角度分析,得出聚落发展的方向也不同,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差别。在这种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养成活跃的创新性思维习惯。

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资料,作为学习的载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乡土地理教材中的风土人情,土特产,山川植被等等,结合到地理教学的课标当中,让学生摆脱书本上地理知识的枯燥乏味,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三、课堂环境和氛围对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影响

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身心愉悦,是每个人思维最敏捷、最活跃的前题,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要允许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智力特长,也要承认每个人不是天才不是全才。人人有特长,人人有发言权,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创新激情会得到鼓励,创新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表现。这种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地理教师长期将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而逐渐形成的,它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惟有这样才能落实创新思维的培养。

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展现。素质教育倡导多年,可是,在惟“分数”考核的环境里,有些教师仍然要求学生把书本知识奉为圣旨,即使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有些教师仍然全然不顾,照搬照抄,让学生死记硬背,扼杀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倡尊师重教,并不等于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鼓励学生究错,教师也勇于认错,创建实事求是的学风,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四、打破“思维定势”,倡导学生“标新立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架内,那么只能使学生思维处于“休眠”状态,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使学生学好前人的知识,既不受其束缚,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就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

对学生提出的始料未及的问题,如:如果农田都盖房子了或者做别的用途了,我们吃什么?教师应感到高兴,给予这种思维的肯定,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求异心理。鼓励学生深刻回味,大胆设疑,细心思考,据理力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克服孤立思考的习惯和定势思维的影响,即对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思考揭示。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要有内涵,要多提需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考虑的问题,以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新,尽可能多,尽可能是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例如:假如采用人工融冰的方法促使天山冰川融化以解决新疆的干旱问题,你认为对人类的环境影响会有哪些?假如地球是直着身子绕太阳运动的,我们这里有四季变化吗?所提问题的用意促进学生广开思路,突破瓶颈,形成创新思维。

五、“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授人以渔”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新课标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索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也能走路。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标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做笔记,并展开对事实案例进行分析,作出新的判断和演绎,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如:例举当地的农业生产,要求学生回家向父母了解四季农事活动,到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并写出所见所闻。经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如果我们地理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将会空前高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任何学习上的成功都不是信手拈来的,实现任何一类问题的创造性解决,都与他们平时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善于创新性思维有关。要求学生具备持久性的学习热情和不断探索的创新思维精神,坚持主见,知难而进,“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