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如何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探讨

2016-08-23 11:00王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区域经济专业发展

王敏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至今,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特殊的转型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如何做好定位、改革,以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及发展,就成为广大职业教育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文章针对该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发展 区域经济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1-02

历来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就关系密切,一方面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又反过来影响职业教育,对其提供各类资源方面的支持,为职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挖掘职业教育的发展潜力,因此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1]。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

与其它教育形式不同,职业教育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其人才培养定位于生产、管理及服务一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坚持理学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侧重点,教学中实习实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次,职业教育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再次,教学主体多元化。当前职业教育中,主要采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主体更加多元,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最后,教师队伍必须具备“双师型”特点,所谓双师是指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还要具备工程师、经济师、技师、医师等专业技能素养,即职业教育老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可以深入、准确的理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2]。

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影响

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而反过来,区域经济结构又会对职业教育产生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会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产生影响。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其技术构成发展水平不均衡,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训类型产生决定性作用,而专业设置是这一作用的直接体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会催生新的行业与新的人才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考虑当地的产业结构需要[3]。其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对职业教育的规模产生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区域经济所提供的社会剩余产品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提供教育对象及智力活动时间的多少等。受传统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两级管理、省级政府为主”的形式,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拨款,因此,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规模产生直接影响。再次,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高端人才可以通过外地引进来实现,但是基础型、技能型的一线人才要大规模引进则不现实,因此职业教育就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人才输送力量,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固定模式,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生产线,建立一个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4]。最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对职业教育就业情况产生影响。一方面,各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就业机会也有所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决定就业量的变化,因此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与区域经济结构发展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开放程度也会对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经济越开放,学生的就业机会就越多。

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升级存在的问题

虽然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但是实际上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一)办学定位偏离经济发展需要

现阶段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办学定位都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主线,如办学定位不科学、不合理,则会对职业院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办学定位趋同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职业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盲目性、随意性,未充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定,办学方向缺乏特色,过于片面的追求“大而全”,忽略了地方经济发展中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特点[5]。此外,虽然一些职业院校认识到了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但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各种硬件、软件资源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衔接度低

从某种程度上讲,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是评价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性的硬性指标。但是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衔接度较低,未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色设置专业。比如课程结构与产业技能要求错位、职业院校专业布点与区域产业集群吻合度低等。并且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相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前瞻性,才能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但是实际上,职业院校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院、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方面投入较少,专业设置的步伐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6]。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科研服务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教育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但是现阶段,各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攻关能力普遍较弱,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根本不具备实践经验,更谈不上科技研发能力,与双师型队伍的师资力量建设目标相去甚远。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更新慢、追踪产业发展意识淡薄、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那么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四、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针对现阶段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提高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适应性:

(一)调整职业教育发展定位

首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产业属性,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特色层次鲜明、办学机制灵活多样,因此职业教育要将自身这一优势继续保持下去,并在此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及办学特色方面找准定位,强化优势,错位发展,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7]。其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学科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针对性,促进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最后,做好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道德不平及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两项硬性指标,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训,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实现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

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直接体现,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注重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在宏观方面,办学治校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收集、获取相关信息,对当地经济变化、产业变革可能带来的岗位结构变化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对校内各专业设置做出前瞻性调整,以更好的满足区域产业需求。在微观方面,要对校内的专业课程体系、技术结构培训体系做出调整,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内容,向学生讲授更前沿的技术,保证其学科知识的先进性,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此外,政府方面要加强引导,建立一条完善的专业与产业双向对接的协调机制,鼓励学校与企业加强互动,保证职业院校专业群与企业岗位群的有效对接。

(三)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职业教育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以重点专业为依托,培养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影响大、能力强的教学名师及专业科研带头人,发挥其辐射作用,推进这一专业领域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组建校企联合的科研团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增强其应用价值,扩大其市场前景,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到车间、生产一线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需要,以区域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为基点,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企业进修等机会, 每年派遣一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至少2个月以上的体验学习,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以保证教师的学习效果。

(四)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的本质内涵就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积极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职业院校要将校企合作管理、收益分配制度等细节问题提上日程,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激励政策,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及规范性,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积极性。此外,职业院校还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实现政校企三方联动,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广泛开展与企业、行业、政府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和公共管理优势,主导构建校企合作对话工作平台,统筹当地的职业教育和企业两种资源。通过设备、场地租赁或智力资源投入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用好政府出台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改善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8]。

五、结语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衔接度低、师资力量薄弱等。因此在实际发展中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找准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对接,并加强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扶持下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密切合作,构建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等,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坚持职业教育特有的办学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高技能、高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纪慧蓉.产业升级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及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27).

[2]曹培之,阙明坤.试论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3]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4]常雪梅.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6(1).

[5]郑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研究——以杭州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

[6]周鸣阳.产业调整视阈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7]楼世洲.专业对接产业人才服务企业——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8]梁炜,贾腊江.陕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2).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区域经济专业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