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胜利
摘 要: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在目前的中学里,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对待学困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困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数学学困生。
一、结合学困生性格特点,让学困生逐渐喜欢学习数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不断地自我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所提升,然后目前很多教师面对学困生都存在放弃心理,从来不去研究学困生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因此上课所讲内容是无法让学困生所接受的,这时学困生就不会听课,成绩也不会有所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学困生的学习特点一般为认知前提较差、思维能力不强、计算速度慢、活泼、喜欢多媒体技术等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应在上课时多将注意力放在学困生身上,讲课时应尽量放慢语速,多采用一些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从而让学困生更好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比如,在讲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教师可以在PPT上设计一个Flash游戏,让学生挑选轴对称图形,选对了的话就会有赞美的声音,随后教师让学困生上台进行轴对称图形的选择,这样的游戏学困生比较喜欢,因此他们会用心去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将画面中轴对称图形全部选出来,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瑞安斯的研究表明,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其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激励下,学生行为更富有建设性。我的教育实践也告诉我,要教好学生,特别是要转化学困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首先,学困生的心灵犹如久旱之地,期盼着春雨的滋润,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感情投入,贴近其心灵,为他们洒下温暖的“及时雨”。例如,我曾有一位学生因上课看课外书而与物理老师发生矛盾并顶撞了老师,被老师严厉批评后出言不逊,甩门而去,导致自己一整天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我发现了他的神情与往常不一样,就及时向其他学生了解了情况,之后立即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真心诚意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希望他能理智行事,不要因小失大。通过谈心,他的情绪缓和了。第二天,他主动向物理老师致歉,使师生关系趋于和解.而之后在数学课堂上他也听得更专注了。不少类似事例都说明了只有“真情投入”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其次,教师必须善于对问题进行“冷处理”,避免关系僵化。学困生并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长期的缺陷累积会使其身上的坏毛病时常发作,此时教师的严厉责备只会导致学困生的反感和厌恶,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头脑冷静,巧妙处理.如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困生经常会出现作业忘带或漏做等情况,此时我会面带微笑用调侃式的语气说:“××同学,你今天又忘记带作业了,等会把屁股准备好,等着挨揍吧!”在同学们的一片哗然声中,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预想的教育效果也达到了。反之,如果大声斥责,并惩罚不准上体育课、微机课等,师生关系就会破裂、僵化,教育就会无效,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三、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1)培养预习的习惯。许多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用说学困生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中不明白的知识做好标记,找出不明白的原因,力争当堂消化。
(2)培养上课注意听讲的习惯。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上课的通病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开小差。因此,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要给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当学困生上课走神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或给一个饱含关爱的眼神等给予告诫,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3)培养及时复习的习惯。学困生往往对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使刚刚取得的一点进步又付诸东流。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通过团结协作的复习方式回顾概念、公式、定理的含义和推导过程,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而且还给予学习与德育考核方面的加分,要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2)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要把后进生分组进行谈话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3)制定帮教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4)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把学困生转化对象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根据当天学习内容设计过关检测题,利用课余时间交换题目抽测竞赛,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有补测的机会。
总之,学困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一门极为抽象性的课程来说,学困生的数目是比较多的,要想帮助这些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所转变,一视同仁地对待学困生和优等生。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姜加来.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