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2016-08-23 22:39张文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直接经验活动课语文课

张文

新的教学理念的产生、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使得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开放、民主、和谐的人文课堂?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基于行动”。新课标也提出来:“语文活动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基于以上认识,并参照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意识到,开设活动课应是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语文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课程的关系

活动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两类课程虽然在时间上、分量上有多少之分,但在功能上无主次之分,两者缺一不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两者的功能及关系:

第一,活动课程是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学生运用知识,既可以是在学科课程中学到的,也可以是活动中学到的。两者间更为显著的区别在于,从学科课程中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从活动课程中获得的多为直接经验。

第二,活动课程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学科课程的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主要体现为教学内容的同一性和教学活动的一致性。而在活动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指导性和服务性,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学科课程学好了,为活动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提供认知能力的准备,有助于活动的开展和深入;而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了个性特长,对学习学科课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语文活动课的实施方式

既为语文活动课,那么“活动”二字是语文课的灵魂。所谓“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上。而“活”,就是指内容要生动活泼,形式要富于变化。只有将鲜活的内容和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也只有如此,语文活动课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对学生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使语文活动课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

1. 趣味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统一。趣味性就是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从兴趣入手,以兴趣去激发学生未知的欲望,以兴趣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热情。

2. 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统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要使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均等,发展的机会均等,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坚决避免多数学生陪少数学生学习的现象。

3. 系列活动与专题活动相统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语文活动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富有实效。如要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不是一堂演讲课就能实现的。我们可以在每堂语文课上留出三分钟的时间,专门用来演讲,长此以往才能提高学生的演说力。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1.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性。

2. 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动”。在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3.开设语文活动课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周密的教学计划,而且要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良好的评估机制。要保证语文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学校方面也要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

“生活处处有语文”,希望利用语文课改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直接经验活动课语文课
语文课文
活动课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
好一个 “殊途同归”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