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成分“差不多”的情态分析

2016-08-23 02:54□王
现代语文 2016年18期
关键词:情态语气范畴

□王 森

多功能成分“差不多”的情态分析

□王森

“差不多”是一个情态标记词,它的情态意义具有“范畴化”倾向,典型情态意义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肯定性推测”。文章考察“差不多”的句法分布,通过句类、语气助词与“差不多”的同现来验证其情态意义。

情态意义范畴化心理图示多功能性

一、引言

“差不多”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独特,构成成分中包含着否定语素“不”,却隐含着一种“肯定性”的语义倾向,人们在认知上倾向于“肯定”。这与“差一点”相反,“差一点”的构成成分中不包含否定语素,却隐含着一种“否定性”语义倾向。这种形式与意义相悖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例如①:

(1)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

(2)李萍差点儿上了北大。

在例(1)中,说话人使用“差不多”作为副词修饰程度副词“全”,此时说话人倾向于认为爸爸的头发已经全部变白;在例(2)中,说话人使用“差点儿”,实际上在进行一种否定,“李萍”没有去北大。

前人的研究集中在“差(一)点儿”上,本文则主要讨论表示“肯定”语义倾向的“差不多”。我们首先对已有的研究做出综述,然后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论(Epistemicity)——对“差不多”做出描写与解释,并对“差不多”的情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二、“差不多”与“认识论”

早在1959年,朱德熙先生就在《中国语文》发表《说“差一点”》[1],认为“差点儿”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并对“差一点VP”三种情况的否定性质进行了分析说明。王还(1990)[2]、吕叔湘(1980)[3]、沈家煊(1999)[4]也都对“差不多”和“差点儿”进行分析。刘宇红、谢亚军(2007)[5]在评介沈家煊(1999)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格式塔”理论对“差不多”的语用意义进行分析。江蓝生(2008)[6]从概念整合与构式叠加的角度解释否定的不对称,张庆文(2008)[7]从谓词性成分的“封闭性”出发,探讨“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义蕴含。袁毓林(2011)[8]认为,“差不多”和“差点儿”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某种否定性意义,他从逻辑语义关系上对“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语义进行推导。宗守云(2011)[9]从情态的角度做了试探性研究,认为“差不多”和“差点儿”都是情态词,“差不多”是说话人对未知事实肯定倾向的估测,是“非写实的”;“差点儿”是说话人对已知事实包含否定的感受。

至于“情态”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是一种广义的取向。“语气(Modal)”“传信(Evidential)”和“情态(Epistemic Modal)”是交叉的,构成了广义的“认识论”(Epistemicity)范畴。Boye(2012)[10]认为,从一种跨语言的研究视角(50种语言)来看,“情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范畴,“情态”主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信息的来源”(Evidence)和“确信的程度”(Degree of certainty)。他构建了自己的“认识论”体系,如表1:

表1:Boye(2012)“认识论”体系分类图

Boye的情态系统分类,是按照意义标准进行的,这在跨语言的比较中得到了验证。所以,本文的“情态分析”也会从广义的“认识论”角度进行。总体来说,“差不多”的研究是建立在“差不多”与“差(一)点儿”对比的基础上,主要集中在两者的形式与意义的相悖、衍推义与隐含义的区别、语义限制等方面,对“差不多”情态的关注是不够的。对“差不多”做情态考察,还需要考虑其出现的句类、与语气词搭配的规律。

三、“差不多”的情态意义及其语法分布

首先需要指出,“差不多”的情态意义是一种原型范畴,具有典型性;“差不多”的情态特点,与其出现的句类有直接关系,我们考察与“差不多”共现的“语气词”,对它们进行定量分析。更进一步,我们把“差不多”的情态意义放在跨语言的情态范畴之中进行考察,对“差不多”在情态系统中进行定位。

(一)“差不多”的情态意义

宗守云(2011)[9]把“差不多”的情态意义概括为“是说话人对未知事实肯定倾向的估测,是‘非写实的’”。笔者部分赞同宗守云的概括。我们认为“差不多”的情态意义是一种“原型范畴”(Prototype),存在着“典型”情态意义以及“边缘”情态意义。

从广义的“认识论”(Epistemicity)来讲,包括传信范畴(Evidentiality)和情态范畴(Epistemic Modal),“差不多”的情态意义主要体现在狭义的情态范畴上,表达一种“确定的程度”(Degree of Certainty),这从“差不多”的意义便可以推知,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一种肯定性“推测”,这也体现了说话人不把所说的内容绝对化,为自己或是听话人留有余地,体现一种“委婉”的会话策略[8]。如:

(3)我说:“刘兄,你得成个家了,差不多了。挺个啥劲儿?依小弟之见,你对门那个寡妇还不错。实话说罢,女人和女人,没什么不同,一个味儿!”

(4)艳羡之情溢于言表,使人自然而然想到他是大师的同学,而大师的同学定也和大师差不多无疑。

(5)这之后,大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垦荒队差不多大获全胜了。视野之内,所有的茅草和树林全部被我们干掉了。

例(3)中,“差不多”单独使用,强调说话者的一种肯定性倾向,与前面的情态标记词“得”相互呼应;例(4)中,“差不多”与“无疑”连用,从形式上表明了其肯定性倾向;例(5)中,“差不多”表示说话者的一种肯定性推测,其实从下文可以看出,“所有的茅草和树林全部被我们干掉了”,实际上已经“大获全胜”了,作者使用“差不多”是为了给话语内容留有余地。

“差不多”不仅可以表示一种强势的肯定性推测(Strong Support),也可以表示一种相对较弱的肯定性推测(Partial Support)。如:

(6)然后马哲看看表,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对民警说:“疯子在河边。”

(7)艺术是怎么回事他不大吃得准,他想大概跟桂凤唱的葛川腔的小调差不多,都是些背时的老套套。

(8)地狱什么样?我不知道。大概这就差不多吧!我一低头,便想起往日街头上的景象,那些体面的铺户是多么华丽可爱。

例(6)中,“觉得”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推测,表示主观立场,是一种相对较弱的推测;例(7)中,“想”“大概”都表示说话者不确定的态度;例(8)中,语气助词“吧”表示“弱传信式推量”[11]。所以,“差不多”不仅可以表示强势的肯定性推测,也可以表示一种较弱的推测,这是一种非典型的用法。

同时,“差不多”也可以表示一种“比拟”,意思是“(跟)……一样”,如:

(9)我醒来就在那儿了,大家排着队等着砍头。什么也来不及说话就轮到我了。至于砍头怎么砍,那就象剁排骨差不多,一手按着一手操刀。

(10)每天到了傍晚的时候,我爹打着饱嗝,那声响和青蛙叫唤差不多,走出屋去,慢吞吞地朝村口的粪缸走去。

(11)是的,打算在中国活着得不要一点文化,完全反归自然。老楚跟野人差不多!

例(9)~(11)中的“差不多”都可以表示一种“比拟”,可以与“跟……一样”互换。我们认为,这是“差不多”表示肯定性推测用法的延伸,“差不多”本就表示“几乎一样”的意思,在语义的演变过程中,可以与表示“比拟”的句子实现互动,完成一种修辞上的演变。此时,“差不多”的情态意义可以概括为:说话者主观上把说话内容同说话对象进行等同,这也是一种相对较弱的推测。

另外,“差不多”也可以用于传信范畴。传信范畴(Evidentiality)一般是根据语义内涵来定义的,是表示“信息的来源、证据和判断”的语义范畴[10]。“差不多”在表示情态意义的同时,也会传达说话人的一种“判断”,或是对信息来源的“推测”。如:

(12)他站起来时没有看表,他只是觉得着差不多过去了一分钟。他走到了院子里。那时候那条小狗已将山峰的脚底舔干净了,它正在舔着山峰的太阳穴。

(13)绑票的事是常有的,差不多听说过的都是要三千五千,至少也得几百。这回,一要才要二十块,那么,交上十五,再央告央告,大概也就可以。

例(12)中,出现了表示说话人立场的“觉得”,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一种判断;例(13)中,“听说”是传信范畴的一个典型标记,“差不多”表示对消息内容的一种推测。这两例都证明“差不多”可以用于传信范畴,表达情态意义。

所以,通过分析可知,“差不多”的情态意义呈现明显的原型范畴分布,“差不多”的原型意义是: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一种肯定性推测。另外,在不同的话语环境中,“差不多”还可以表示一种弱性肯定推测,以及表示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判断和信息来源的推测。我们运用“情态量表(Epistemic Scale)”[10]对“差不多”的情态意义进行描写,如表2:

如表2所示,“差不多”靠近量表的肯定一端,因为“差不多”表示一种肯定倾向的推测。但是“差不多”的肯定性倾向并非完全“肯定”,所以在量表中无法位于“极端”,只能表示一种“强力肯定”(strong support),并且在“完全肯定”(full support)和“部分肯定”(partial support)的中间地带。我们认为,表示“比拟”意义与“传信范畴”的“差不多”同样适用于“情态量表”的分布。

(二)“差不多”的句类分布

句类可以根据句子的语气来划分,也可以根据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或者说从说话人所要达到的目的来划分。汉语的句类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句类之间存在功能的渗透[11]。

陈述句用来陈述一件事实;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祈使句表达一种“意志”(请求、命令、商量);感叹句抒发一种强烈的感情。句类与情态紧密相连,陈述句与认识情态、道义情态、传信都有直接关联,祈使句一般与“道义情态”相关,感叹句表示一种强烈的情感语气,疑问句表达了说话者的主观怀疑与不确定。这些都表明句类系统是反映“情态”的形式标记。

通过对“差不多”出现的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差不多”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很少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不出现在祈使句中。如表3:

表3:“差不多”的句类分布

由上表可知,“差不多”的句类分布呈现明显的趋向性,主要出现在陈述句中。这是因为“差不多”的情态意义与陈述句相符:表达说话人的一种推测和不确定的估计,不涉及“意志”与“强烈的感情”。“差不多”用于疑问句,与“差不多”表示主观推测相关。如:

(14)“那就不是电视机,电视机没这么便宜的。电褥子还差不多。”“我连样机都看了。”

(15)升华的感觉是不是和头晕的感觉差不多?

(16)分手时她说,“留了胡子才是须眉男子,不然,不是和女人差不多了吗?”

例(14)~(16)中,“差不多”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推测,句尾用问号来征求听话人的回答。例(14)中的推测是一种弱性推论,说话人对自己说话内容肯定程度低;例(15)、例(16)都表示说话人一种积极的会话策略,用询问来推进会话的继续,表示一种对说话人的询问,希望从说话人的回答中得到信息。

但是也出现了“差不多”用于“感叹句”的情况,表达说话人的一种强烈语气。如:

(17)岂但没有反抗,她反而大大地摊开,似乎说这还差不多!这样正好!

(18)“没关系!”瑞宣惨笑了一下:“你我大概差不多!”“真的?我还是只说我自己吧!八个孩子,一个老闹病的老婆!”。

(19)我可是好意呀,老大爷!论年纪,你和我父亲差不多!这总算说到家了吧?我怕你再挨打!

此时的“差不多”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感叹语气,是对当下话语语境的一种强烈肯定,“差不多”表示一种肯定性的推测。

(三)“差不多”与语气助词同现

在情态表达中,必然会牵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Subjectivity),语气助词是表达情态的直接体现。语气是一种语法范畴,它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属于情态[11]。语气词是情态的一种语法化形式,是汉语情态语气系统的载体。

徐晶凝[11]从典型范畴的角度出发,认为“啊、嘛、吧、呢、着呢、罢了、吗、不成、来着、呗”是语气助词的典型成员;“啦”是非典型成员;“了2、的”是边缘成员。通过对“差不多”出现的语料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语气词出现在句尾,在所有语料中出现共计106条,“差不多”与典型语气助词同现的句子共18句,具体分布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4:“差不多”与语气助词共现频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差不多”可以与典型的语气助词搭配,与“吧”的共现频率最高,也与表示疑问和感叹的“啊”“吗”连用,与“嘛”的搭配仅出现一次。

1.“差不多”与“吧”共现

高增霞[12]认为,“吧”起“缓和句子语气的作用,可以归入传信范畴,标志信息来源是说话人的主观意志。”徐晶凝[11]认为,“吧”的情态意义是“弱传信式推量和交由听话人确认”。周士宏[13]认为,“吧”是信疑之间表示不确定的情态语气词,作为话语缓和成分,“吧”的主要功能是削弱句子的肯定性语气。

“吧”起“缓和语气”的语法意义是没有疑问的,我们认为,“吧”还可以表示一种“弱传信”,降低说话人的肯定语气,这与“差不多”的非典型情态意义是互相吻合的。所以,“吧”可以与“差不多”共现,一起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意志。“吧”可以看作“差不多”表较弱肯定性推测的一个形式标记。比如:

(20)地狱什么样?我不知道。大概这就差不多吧!我一低头,便想起往日街头上的景象,那些体面的铺户是多么华丽可爱。

(21)“您这叫大梦拳?”孙国仁说,“大梦游差不多吧?”

(22)“你在哪儿跟她认识的?单位?”“嗯,差不多类似的场合吧。”

例(20)中,“吧”“差不多”“大概”同现,都表示对所说的话持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例(21)中,实际是说话人“孙国仁”调侃的说法,“吧”是缓和语气的作用;例(22)中,作为对问题的一个回答,说话者用含糊其辞的交际策略来避免对问题的直接回答。在“差不多”与“吧”同现的句子中,无一例外的,都表示一种相对较弱的推测语气,是“差不多”和“吧”共同作用的结果。

2.“差不多”与其他语气助词共现

在语料中,我们发现,“差不多”还可以与“呢、吗、啊、嘛”共现,作为语气助词,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呢”“吗”“嘛”都可以作为相对较弱的推测语气助词,“啊”用在感叹句中,表示一种强势肯定性推测。如:

(23)我还没想起怎么回答,他可又说啦:“我叫牛又生。”你就说,天使有多么灵!牛有生,牛又生,差不多嘛!他敢情是牛又生,牛大牧师,真正的美国人!

(24)一切都出乎我的预料,似乎又没有。我现在不明白的是,您当时为什么不全讲出来呢?您差不多知道一切啊!也许您故意让我有这一次长途跋涉?是的,这样亲身感受一下真的对我有益。

(25)分手时她说,“留了胡子才是须眉男子,不然,不是和女人差不多了吗?”

(26)“干吗说那个,爸?”她突然问道。她正瞧着自己的脚。一双鞋糟蹋了,差不多还是新的呢。

语气助词的语义中一般都包含说话人对语句内容的信疑态度,所以,语气助词可以看作是传信范畴的一个形式标记。这与我们之前对“差不多”情态意义范畴化的假设是一种验证。“差不多”的非典型用法可以表示说话人的“信疑”态度,对所说内容的一种判断。

(四)小结

情态是一个跨语言的范畴。每一种语言的使用都需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情态的跨语言研究已经得到了验证,有的语言语法化程度高,有专门的语法形态标记来表达情态意义;有的语言语法化程度低,则需要通过词汇、句式等其他语言手段来传达情态意义。比如,在传信范畴的研究中,秘鲁中部Quechua语的传信范畴系统的三套语法形态标记:“-mi、-shi、-chi”,它们分别表达信息获取的三种不同方式:直接获取(direct)、间接获取(indirect)和推测获取(conjecture)。(乐耀,2011)

Boye(2012)在跨语言语言材料证据的基础上,总结出情态意义的“语义地图”(Semantic map model)②,如下(图1):

图1:“认识论”的语义地图(Semantic Maps of Epistemicity system )(Boye,2012)

Boye采取的是广义的“情态”意义,他不同意前人对传信范畴(Evidentiality)和认识范畴(Epistemic Modal)间关系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系统,认为传信范畴和认识范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广义的“认识论”范畴(Epistemicity)的下位概念。基于此,他画出了广义的情态范畴的语义地图(图1)。

“差不多”的情态意义呈现一种“范畴化”的趋势,“差不多”的情态意义也可以在语义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区域”(Domain),这也可以作为Boye情态语义地图的一种语言验证。根据我们对“差不多”情态语义的探讨,“差不多”的语义地图可以描述如下(图2):

图2:“差不多”的情态意义语义地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差不多”的情态意义既可以表示“传信范畴”,也可以表示“认识情态”。体现在语义地图中如图2所示。“差不多”的典型情态意义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肯定性推测。也就是说,“差不多”的情态意义基本上倾向于靠近“情态量表”(表2)的肯定一端。所以,“差不多”的肯定性倾向是“高值”,不能表示“中立肯定”,边缘意义可以用于“部分肯定”。体现在语义地图中,如图2所示。

四、结语

本文在Boye(2012)“认识论”视角下,对汉语“差不多”进行了情态分析。我们发现,“差不多”的情态意义呈现“范畴化”倾向,典型情态意义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肯定性推测”,非典型情态意义可以表示相对较弱的肯定性推测,同时还可以对“传信范畴”进行表征。“差不多”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很少出现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中,不出现在祈使句中,并且可以同语气词共现。通过对语料的整理,我们试图对“差不多”的心理图示进行描写,并通过语料证明心理图示的“心理现实性”。

另外,情态是跨语言的范畴,“差不多”可以与世界其他语言中相同范畴的标记词进行类型学上的比较,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情态标记词“差不多”的深入研究,同时也具有了类型学上的意义。

注释:

①我们搜集CCL语料库中关于“差不多”语料共计714条,例句全部出自CCL语料库,如无特殊情况,不再标注例句来源。

②语义地图是指:语义地图模型(Semantic Map Model)研究跨语言形式-功能关联的差异与共性,研究语法形式的适用范围和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关联。语义地图模型以“多功能语法形式”(Polyfunctional Grams)为研究对象。

[1]朱德熙.说“差一点”[J].中国语文,1959,(9).

[2]王还.“差一点”和“差不多”[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1).

[3]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980].

[4]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5]刘宇红,谢亚军.也谈“差不多”和“差点儿”[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6]江蓝生.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J].中国语文,2008,(6).

[7]张庆文.谓词性成分的封闭性与“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义阐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9,(2).

[8]袁毓林.“差点儿”和“差不多”的意义同异之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

[9]宗守云.“差不多”和“差点儿”差异的情态动因[J].对外汉语研究,2011,(1).

[10]Boye,Kasper.Epistemic Meaning:A Cross-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Study[M].Berlin:De Gruyter Mouton,2012.

[11]徐晶凝.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

[12]高增霞.语气词“吧”的意义再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13]周士宏.“吧”的意义、功能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2).

(王森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00871)

猜你喜欢
情态语气范畴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