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幼儿园 楼彩虹
复活
——枯树教育价值的挖掘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幼儿园 楼彩虹
死去的枯树是幼儿园及周边社区随手可得的资源,它简单、多变、可操作。如何利用好这笔财富,把它转化为优越的教育资源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介绍枯树的利用:根据幼儿兴趣,在课程中挖掘教育价值;在区域游戏中变化着运用;在环境中巧妙地运用。
活教育 枯树利用 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利用环境中的人和物,进行随机的教育,能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帮助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严谨的判断能力,为其奠定终生有益的良好学习品质。我园是一所新建园,园内绿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移栽了60多个品种的大树,共计有200多棵。春天,树木郁郁葱葱,给幼儿园带来了无限生机。移栽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也有部分树木没有成活,需要清除后重新栽种。我国著名教育家如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就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等观点。《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乡土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如何利用枯树挖掘蕴含的教育价值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探索。通过认识枯树,让幼儿从身边的环境中懂得植物是有生命的。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来挖掘利用枯树的教育价值。
1.让幼儿各显神通,自主寻找辨别树木是否存活的方法。当老师把“幼儿园里的有些树已经枯死了”这一消息告诉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都表现出了伤心。孩子们也自热而然地提出了疑惑:树是怎么会死的?怎样知道哪棵树死了呢?带着这些疑问,老师组织孩子们自由选择观察树木,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哪些树已经死了。老师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并在自己觉得死了的树上做好标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散步时、放学后总会看到:孩子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围着树儿看,有的幼儿还拉着智囊团——家长一起观察,通过自己的方法辨别着。
2.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幼儿归纳提炼科学的鉴别方法。我们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了幼儿一周时间的自由观察,自主探索,总结自己的判断鉴定方法。但是对于处于发展状态中的幼儿,他们还不具备正确选择自身行为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于是趁着幼儿兴趣盎然时,我们组织了集体教学活动“有生命的树”。在活动中幼儿各自交流对每一颗树木是否存活的看法,并说出理由。对一部分树的判断意见一致,如有嫩嫩的绿叶在长出来,孩子们都认为树是活着的。对一些树的判断就出现了争议,记得对两棵银杏树的存活与否争论得特别激烈。当时是3月,园内的两棵银杏树外观特征基本相同,却有三种不同的判断:一是认为两棵树都死了;二是认为两棵树都活着;三是认为一棵树活着,另外一棵树死了。于是我们让支持三种不同观点的幼儿分别列队,然后派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说两棵树都死了的理由是:别的树都发芽长绿叶了,而这两棵树没有发芽,所以死了。说两棵树都活着的理由是:树的品种不同,发芽的时间是有差异的,这两棵是还没到发芽时间,都还活着。最诡异的是明明看到的两棵树外观差不多,怎么说是一棵活着一棵死了呢,且听听持这个观点的那个孩子怎么解释。原来他一开始也认为银杏树已经死了,后来爸爸提醒了他,还帮助一起查了资料,才知道江南的银杏树一般都要到4月份才发芽吐新绿,不能仅从树叶上判断是否存活。在家长的引导启发下,他就想了另外一个办法来判断。他分别从两棵树上折了一小段树枝观察,其中一棵树的树枝折断处颜色灰暗,已经干枯没有水分,据此判断此树已经枯死。而另一棵的树枝折断处树皮隐隐透着绿色,而且有水分溢出,据此判断这棵树还存活。持这个观点的孩子虽然只有一个,但是他解释得有理有据,得到了全体孩子的认可。
3.激发幼儿兴趣,不断生成新的内容。后来老师把死去的树干截去,把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树干堆在一起。孩子们在树干间穿来跳去的过程中,又对树干上留着的圆圆的如指甲盖大小的虫囊皮感兴趣了。我们就开展了集体活动“在大树上的昆虫”。让孩子们懂得了:对大树有帮助的虫子是益虫,如蜜蜂、瓢虫、蜻蜓等;对大树有损害的虫子是害虫,如天牛、金龟子、蛾等,丰富了幼儿关于昆虫的知识。
1.在户外活动中的运用举例。如把枯树截成高低不等的木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动作发展情况,自由把木墩排列组合,开展绕、跑、跨、跳、平衡等动作的锻炼。在搬运、摆放过程中就锻炼了孩子们的体能负重训练和对场地利用的规划布局能力。又如木片四周打上孔,系上布袋、塑料线可以当飞盘使用。此外木片、木棍、木墩还能在室外进行建构游戏。
2.在艺术区构建的运用举例。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向我们展现无穷魅力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材料。枯树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充分挖掘枯树上的资源,制作成木屑、刨花、木片、树枝等材料,这些材料含有丰富的内在价值,丰富想象、合理利用、有效开发,探索材料所蕴含的教育功能,使其在手工活动中更具生命力,绽放更多精彩。幼儿可根据木屑、刨花、木片、树枝的不同特点,进行黏贴、构建,艺术性地表现出各种造型,在艺术创造中回归自然、学会创作,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我们把创设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让幼儿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升幼儿的感受、丰富自身的经验,将具有木制玩具特色的东西融入到幼儿园环境中,使环境富有教育性、艺术性、操作性、探索性、开放性。
1.在公共廊道中,我们布置了一幅幅装饰画。这些装饰画都是孩子和家长巧妙地利用木屑、木刨花、木片、木条制作的,体现木质材料的质感和朴实的颜色,具有卫生、安全、适宜、低成本、无污染等优点。
2.利用枯树在园内大环境中进行布置。
这些样品中有些简单的是老师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有些复杂的是老师们设计并指导木匠师傅制作完成的。
我园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对枯树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找到了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切入点。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从幼儿所处的环境出发,挖掘、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材料,能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幼儿园的枯树也是一笔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树虽然枯死了,但是通过我们的巧妙利用,让枯树在幼儿心中种下了一颗善观察、爱探究的好奇种子,培育了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基因,这些都将伴随孩子的成长,使之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