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下移的就业与工资均衡水平
强弩之末难穿鲁缟。这个强弩正是收入增长,这个鲁缟则是当下经济增长
供需均衡水平继续下移是当前经济趋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就业与工资的均衡水平继续下降。
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GDP低0.2个百分点,继续了第一季度的故事。这一下降幅度虽然非常微小,甚至不妨看作是统计误差,但确是反映中国经济或将继续呈收敛趋向的一个重要信号。
中国经济之所以至今并未出现三年多前就甚嚣尘上的所谓“硬着陆”,主要原因就是工资增长回落较少。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这几年大致每年减少200至400余万。但因农村仍有一部分剩余劳动,加之高龄农民工的到来,因而实际劳动供给仍能有所增长。另一方面,经济高位下行,主要经济指标断崖式下滑,但因投资增长回落滞后,劳动需求仍大于劳动供给。在这一情况下,工资增长仍较快,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形成了收入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自我促进。
然而,在此过程中,出口和投资增长继续回落,劳动需求增长亦相应回落,而劳动供给则大致不变,从而工资增长逐渐回落。于是,就业增长与工资增长之间的均衡水平缓慢下降。
2011年至今,外出农民工及其工资增速,双双同步回落。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这几年亦一直处于回落之中。这既反映了城镇就业的结构性困窘,即就业虽仍有一定增长,但缺少令人向往的较好岗位;也反映了白领工资水平降低状况,因为城镇就业人群中的白领比重明显要高一些,尽管其中某些下降不乏合理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2011年8.4%,2012年9.6%,2013年7.0%,2014年6.8%,2015年6.6%,2016年上半年5.8%。如与2012年比较,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4成。
强弩之末难穿鲁缟。这个强弩正是收入增长,这个鲁缟则是当下经济增长。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增长回落,对于就业需求增长的降低;另一方面收入增长回落具有乘数效应,直接导致消费增长回落,而消费增长回落进一步导致用工减少,形成一连串导致经济均衡水平下降的负反馈。
原本宏观分配有利于劳动所得的局面,出现了有利于资本所得的转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下降转为上升,这就微观经济来说虽是好事,但将弱化经济下行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不利于供给侧改革,影响宏观经济优化。同时,由于这是在工资增长回落下出现的,说明2011年以来的宏观分配结构改善局面正在出现阶段性终结,从而最终将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与此同时,原本收入增长相对较快,以及宏观分配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局面,亦将随之弱化。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投资和出口增长继续回落,就有可能使外出农民工增长回落至零或负增长局面,工资增长势将继续回落。
问题严重性显然在于,收入增长慢于GDP增长,是一个弱化未来经济增长支撑的重要信号。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会议所指出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其实,对于这些年来收入增长持续快于GDP,一些人早就按捺不住了。经常有一些人士提出,中国应放缓薪资增长步伐以维持经济竞争力。政府确实管理着退休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等,但按照“市场决定性作用”要求,政府在更多方面不具有工资管理权限,这类所谓“放缓”工资或收入增长的说法,并不符合中央关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不得不很遗憾地指出,薪资增长放慢,经济增长也在放慢,且实际放慢步伐很可能更大。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回落0.3个百分点,比收入增长回落高出0.1个百分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觉察到,涨工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毛去世后出版的“毛选五卷”有此记载。当下一些提出“放缓”说人士,多半应该接受过现代经济学的系统训练,反倒不懂这一道理,不能不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