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阚 平
熔炉“淬火”方炼好钢
文丨 阚 平
严格的党内生活是党的战斗力的标志和保证,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从严、从实、从最基层党组织抓起,从党内生活抓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才能保证“炉火”常燃常旺、热度不减,取得锻造品质、提纯党性的长效。
阚平,黑龙江哈尔滨市机关工作人员,媒体特约评论员。
严格的党内生活是党的战斗力的标志和保证,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好钢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和加强。然而,仍有个别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仍然存在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有的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针对性”,把本该触及灵魂深处、催人奋进的民主生活会,开成了“偷梁换柱”“鹦鹉学舌”的口技表演。有的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管党治党的“大熔炉”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有的人只记得自己是个什么官,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凡此种种,引人深思。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1948年,东北局组织部关于建党工作报告中提到:“如果没有党的经常的组织生活,即使最好的党员也会逐渐脱离群众,甚至变坏。”毛泽东不忘找党组织汇报思想,朱德主动请党小组长分配任务,邓小平自觉在党小组内开展自我批评,这些生动往事,对从严治党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不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掩盖了本可以早发现、早解决的问题,掩饰了本来就存在、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条,但是一些党组织松松垮垮、生态恶化,平时缺少批评和自我批评,莫不与此相关。
组织上入党是一时之事,思想上入党则是一生之事。党性不会随着党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一直是党的建设中一件重要“利器”,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严肃性。
“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过去,不少基层党组织都有个好传统:有的同志犯点小错误,一开始满不在乎。但一开党组织生活会,批评的人不讲情面、一针见血,被批评的人那可真是脸红出汗、如坐针毡。但现在,有些人对党组织不那么怕了,少数党组织也让党员不那么怕了。究其原因,还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减弱了。
祸患生于幽微,防范当于未然。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助于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有助于解决好党内出现的矛盾。当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出现时,“拉拉袖”、咬咬耳朵提个醒,问题就可能止于萌芽;当问题变得严重时,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就可能收悬崖勒马之效。
如此说来,陈毅所说的“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愿我们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实践证明,这些优良传统,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这些务实有效的党内生活优良传统继承好弘扬好,使党内政治生活“熔炉”常燃常旺,持续高温,发挥威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仅仅是处理腐败分子的问题,不只是今天抓只“老虎”,明天拍几只“苍蝇”,更重要的是要从严、从实、从最基层党组织抓起,从党内生活抓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才能保证“炉火”常燃常旺、热度不减,取得锻造品质、提纯党性的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