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工院校技工和技师分段教学衔接

2016-08-23 02:44王广军王浩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衔接

王广军++王浩

【摘要】教育部教职成[2011]9号文件关于《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性。文章从技工和技师教育衔接出发,以公共文化课中的数学外语和语文为例,探讨了技工和技师教学衔接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衔接的思路和实现衔接的具体措施,同时总结了衔接的创新之处,最后指出了技工和技师教学衔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继续探索与研究。文章对技工院校技工和技师分段教学衔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技工技师教育 文化课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34-02

一、技工和技师教育衔接背景

教育部教职成[2011]9号文件关于《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高职教育衔接是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的重要举措。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提出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优化三二分段教育(3+2)。可见,中高职教育衔接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技工和技师教育相当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同属职业教育类型,所以技工和技师教育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在技工院校的具体体现。技工和技师两个层次的衔接属于中高职衔接范畴。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技工和技师衔接教育与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完全一致。

二、技工和技师教育在公共文化课上的衔接研究

1.衔接的理论依据分析

(1)人的认知能力发展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的认知能力发展阶段性规律)。由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迈入,符合人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符合人的认知能力发展理念。

(2)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结果。将中高职课程进行系统、有机衔接,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相对接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要求。

(3)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凸显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中高职衔接能有效减少彼此互相独立,重复建设的弊端,既提高教育成本也提高教育效率。

2.技工和技师文化课衔接的紧迫性性

技师学院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技工和技师两个由低到高的培养层次,其作用不可替代,那么如何发挥技师学院“三二分段”教育功能,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呢?技工和技师这两个培养层次如何进行互补、递进和衔接(技工和技师衔接)呢?文化课作为体现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技工和技师两个阶段进行教学、调控和衔接呢?诸多问题表明,技师学院分段教学的研究亟待开展与加强。

3.衔接的基本思路

围绕职业教育政策和规律,结合技师学院实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文化课如何在技工和技师分段教学,对不同专业和同一专业的技工和技师文化课教学分别进行比较,横向和纵向调研,对技工段和技师段文化课教学目标衔接、教学课程衔接、教学模式衔接、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衔接等方面予以思考。

4.衔接的对策建议

(1)目标衔接

明确技工和技师文化课(语文、数学和外语)分段教学的目标,制定统筹一体的课程教学大纲,细化每个阶段完成的教学目标,避免分段目标模糊,或层次目标壁垒。

技工文化课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课学习所必要的数理和语言应用能力以及道德品行和思想情操。技师文化课目标:更新和运用外语、数理以及应用文知识和能力;选择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创造力;任务策划和管理组织能力;明智、宽容、坚毅、自立和责任心等现代精神。

(2)课程衔接

1)科学确定相关能力领域(如数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层、分段确立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作出科学的筛选,保证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若干个能力领域,每个能力领域对应一个等级,确保每一级别资格拥有者可获得职业素养和能力必要技能基础(技能达标)。既确保技工学生可获得成功的职业素养,同时又为他们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统筹,中技师融会贯通。围绕中技师教育接续文化课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合理解决层次壁垒。

3)合理采用三种课程衔接模式。根据课程实际,综合运用纵向延伸、横向扩展和横纵向延伸扩展的技工和技师课程衔接模式,科学划分教学单元。纵向延伸模式旨在能力的拓展和提高;横向扩展模式旨在就业范围的扩展;横纵向延伸扩展模式旨在就业范围的扩展和从业能力的提高。开展课程与证书融合的“多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

(3)教学方法和模式衔接

1)注重一体化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本位,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做合一的模块化教学方法。例如,数学的内容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怯而止步,甚至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在课堂上采取 “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原则,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做到学有所用,循序渐进。如在中职段,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实际,选准起点放慢进度,热情关心学生,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基本上能懂会做,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3+2”或“3+3”培养模式。前三年打基础,后两年或后三年开展技能训练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按照课程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这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坚持“前期基础,中期提升,后期运用”的教学模式。

(4)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衔接

从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上做好中技师教学的衔接。注重校本教材开发,宏观统筹课程教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评价尺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群体差异,与职业生活紧密联系,突出教学的职业化与生活化,既应突出中技师教育的各自特色,又应强调技工和技师教育的内在联系。从教务和教师两个层面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力求多样化,方法力求灵活实用。

三、技工和技师文化课衔接的创新之处

1.视角新:以往多研究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技师院校技工段和技师段衔接思考很少。以技工和技师衔接教育为抓手是反其道而行之,能助推动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探究。

2.观点新:分段教学是新的尝试并注重以下策略。

(1)倡导并努力体验“以需求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将培养学生文化课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技工和技师文化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2)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准确把握,作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案,为实现技工和技师教学目标衔接提供保证。如,语文课,在讲授国学的时候根据技工和技师学生不同特点,设计既有共性的又有个性的,不同角度和深度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3)重新开发和编辑技工和技师教材。

把握教材和其他可以教学的素材,注重技工和技师文化课梯度和衔接。技工院校公共课课教材几乎照搬普通高中或高校大专课程教材。 这就犯了不顾学校教育类型不同而生搬硬套的错误。 普高和大学的教材至今仍以学科性质为主。 学校教育类型不同, 课程性质差异, 公共课课程教材也应具有独特性, 应当开发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公共课教材体系。开发的原则是互为补充,而不是割裂断层。

(4)注重文化课的文化性

文化性是文化课的典型特点。所以衔接教学应注重文化课的文化性。例如英语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养成教育,每单元提炼1-2个文化点,通过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识别,有意识地和中华文化比较,凸显文化差异,给学生鲜活的生活感受,在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英语。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点,驱动学生思考为线,开展整个课堂活动为面,点线面结合,推动快乐英语教学实施。通过文化性,寓教于乐,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5)设定教学管理目标。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管理。如,设定技工和技师不同层次的教学管理目标,技工注重行为管理目标,技师注重自我管理目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技工教学与成考结合,而后再与职业能力和资格考试结合,最后是创新能力的实现。技师强调教学与生产和工作实践相结合,职业核心能力为纲的教学管理。

(6)改革终极性评价的考核体系,引入形成性评估。将学生的考勤、课前自学成绩、课堂参与情况、课后复习、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表达能力加以综合、实时评价,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

(7)建立比较科学的教学体系。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文化课教学性质与目标,将文化课教学体系分为3个主要部分:“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和“测试与评价”。文化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课外教学是前者的补充和延伸,并且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与评价帮助教学双方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中技师衔接教学体系理顺了这些关系,且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照应。

四、结语

技工和技师文化课教学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到课程设计这个核心问题,又涉及到教学管理这个层面问题,还涉及到相关政策问题。囿于条件和水平等客观原因,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政策、管理和教学有机整合,如何将课程的衔接、教学内容的整合、特别是管理和考核机制等做到位还需进一步探究良策。另外,技工和技师衔接教学方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如何过渡和穿插等等问题都有待探索。总之,技工和技师文化课分段教学衔接需要更多技工院校老师们一同推进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 [D] .西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论文,2013.

[2]曾静.中技师公共英语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J] .才智,2013.3.

[3]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3.

[4]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5.

[5]李树白等.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进展[J].大学教育,2013.7.

[6]王辉.美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4.

猜你喜欢
衔接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议
构建桥梁,走进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