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上海市金山中学 201599)
吴莉莉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 200052)
“人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分布在上海科技版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中的“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激素对血糖的调节”,以及拓展型教材第2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的第4节“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第5节“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等章节。该专题内容在高中学段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知识点比较分散。由于不成体系,尽管学生已学习并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但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还不能做到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该专题复习安排2课时(2节连上)。为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笔者对该专题的复习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将其中零散的相关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体系,引导学生应用“导学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交流,构建三大类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模型,并运用模型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达成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及相互关系,构建三大营养物质相互关系的模型。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完成专题复习中各知识点的梳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三大营养物质相互关系的模型,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能运用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运用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指导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1 学案引导,自学自研 在“导学案”复习要点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自研”完成以下内容的知识梳理: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转变(包括糖类的代谢、脂肪的代谢、蛋白质的代谢,以及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了解合理饮食的含义和意义。由于“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这部分内容知识难度不大,但在教材中没有专门涉及,学生对此不太了解,教师可在课前印制相关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自学。
3.2 展示成果,梳理知识 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各小组指派代表上台展示复习成果。例如,第1小组: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第2小组:糖类的代谢及血糖平衡的调节;第3小组:脂肪的代谢及血脂代谢的调节;第4小组:蛋白质的代谢。一组展示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完善。根据评分标准,及时给展示组和点评组打分。
3.3 共学共研,初建体系 在小组上台展示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上所列模型1的知识框架雏形(图1),由学生每人构建“三大类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模型”(5 min)。
个人模型构建完成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模型的讨论和修改。此后,教师组织交流。请B层的学生竞争上台展示所构建的模型。上台学生在黑板上构建好此模型后,请其他小组的学生再提出修改意见。经几次的修改、补充,形成较为理想的模型。教师出示构建的模型范式,让学生对照、比较(图2)。
图1 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知识框架
图2 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的模型1
学生上台对模型进行补充完善,所构建的模型比教师出示的范式更翔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然后,教师再出示模型2(图3),请C层的学生竞争上台,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物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物质相互转化的不同模型,达成知识的内化。
图3 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的模型2
3.4 深学深研,完善体系 要求学生思考回答:①根据模型1表述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过程;②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③厘清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④根据模型2,自己编制几道小题。
3.5 总结提升,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模型的构建,厘清各营养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此后,尝试自己建构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模型,促进知识的内化。完成几道综合练习题,反馈知识内化的情况。
3.6 练习检测,巩固体系 布置课后专题综合练习,巩固复习内容,进一步完善自己构建的知识框架。每组挑选一份构建得最好的知识体系作为小组作业上交。教师从中挑选几份,张贴在班级优秀作业栏内展示。
本节“小组合作学习”专题复习是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前复习旧知,课内构建并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课前,教师分配各小组复习成果展示任务,小组长将任务分配给小组成员,组内分工协作,形成小组课前复习的成果;教师在课前学生“自学自研”的基础上,形成难易度适当的合作学习问题,课堂中处理好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交流的关系,通过组内充分讨论,各小组展示、构建和完善知识模型,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对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知识储备方面有哪些不足,或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可能缺乏哪方面的联系有预判,对于需要补充的知识作好知识拓展的准备等,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要素之一。为避免学生在知识体系构建中的“毫无头绪”,教师在“导学案”中可给学生一定的提示,或给出一个知识框架的雏形,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搭建脚手架。例如,本节的设计中,教师在复习“导学案”中补充了“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知识点;课堂构建“三大类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模型”时,提供了知识体系的雏形,鼓励学生能构建更好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感受知识体系构建的多样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