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卉颖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经常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制约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形式和内容。笔者统计了全国31个城市的历史天气情况,从气候发生的概率角度,量化性地探究恶劣天气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旨在由目前被动地“应对”恶劣天气,转变为主动知晓影响之后提前制定“预案”,规范恶劣天气下的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恶劣天气;体育教学;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对全国31个城市历史天气情况进行统计。时间范围自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二)数据来源
中国天气网(www.tianqi.com)。
(三)天气因素
影响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天气因素有高温、雨雪、台风、低温、雾霾等,其中雨雪、高温、低温较为常见,因此,本次统计所涉及的恶劣天气包含:雨雪、高温、低温三种天气情况。依照教学经验与相关法规,高温标准为当日最高温度在35℃以上,低温标准为当日最低温度在0℃及以下。
二、研究结果
(一)不同气候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1.雨雪天气
雨雪天气是体育教师最头疼的恶劣天气。雨雪将导致绝大多数的体育项目无法进行。一方面,雨雪后湿度上升,汗液蒸发极为困难,使机体蒸发散热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加重了机体的热负荷;另一方面,在湿热环境中,皮肤潮湿、角质层浸汗而膨胀,更降低了出汗散热效率。此外,雨雪后的操场、运动场非常湿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非常容易摔伤。
数据显示,全国学校行课期间平均有16.78%的雨雪天。以初中学校为例,假设每班每周三节体育课,每学期18个教学周,16.78%的雨雪天气将每学期直接影响到9节的体育课,平均每生每学期有9节体育课受到雨雪天气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机会。
2.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也是体育教师较为头疼的天气,高温会引起机体内热量积蓄增加,发汗明显增加,导致大量无机盐和水分的丢失,易导致学生脱水甚至中暑同时,热环境下肌糖原消耗增加,乳酸生成增加,从而容易导致疲劳,造成学生负荷量过大等情况。调查显示,全国学校在行课期间仅有0.54%的高温天气,平均每学期受到高温天气影响的体育课为0.3节,可见高温不是影响体育教学的显著因素。
3.低温天气
由数九寒天的低温导致的体温下降对人体的身体功能与运动能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低温使氧气的运输能力下降,骨骼肌的黏滞性增大,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变差,肌肉工作效率降低,增加了运动损伤的概率。本研究调查显示,全国学校行课期间,有20.83%的低温天气,每学期受低温天气影响的课程达到11节。低温天气虽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却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恶劣天气。
4.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混合在一起的产物。凌晨、傍晚湿度达到8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极小的灰尘上,对身体没有较大的伤害;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空气中液化后的小水珠附着在大气中的烟、灰尘等形成了霾。当人呼吸时,雾和霾随之进入呼吸道,并附着在人体的下呼吸道及肺叶、肺泡中,对人体健康伤害极大。对于室外教学居多的体育教学而言,在重度雾霾天气时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不同地区受气候影响的差异
以雨雪天气作为唯一参考指标,笔者将全国受雨雪天气影响最大及最小的3座城市的情况统计出来,结果如下表所示。
全国部分城市学校行课期间天气情况统计表(天/%)
全国各地区之间的恶劣天气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受雨雪天气影响最大的贵阳、海口、南宁等市,雨雪天气占30%以上,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天是雨雪天;济南、石家庄、银川全年却只有35天左右的雨雪,不足6%。省会城市间雨雪天气的最大级差竟达到34%(贵阳:36.55%;银川:2.66%)。
三、结论
雨雪作为影响体育教学最直接的天气因素,在学校行课期间平均有16.78%的时间会出现,在个别地区该数字还在30%以上;高温对体育课的影响较小,仅有0.54%;低温天气虽然对体育课没有直接影响,但是20.87%的频率若不加以重视,也会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也很大,以雨雪因素为标准,贵阳等雨雪较多的城市要比石家庄等地的雨雪天气多出34%左右。
四、建议
在了解了气候对于体育教学的具体影响之后,我们在应对恶劣天气时,要变被动为主动,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按照应急预案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应的教学,保证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
(一)统计出恶劣天气天数和影响的课时数
体育教师应在每学期开始前对本地区历史天气进行统计,计算本地区的雨雪、高温、低温等恶劣天气发生的频率。结合气候特点,估算学期、季度、月份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的总课程数和每个班级可能受到影响的课程数。
(二)科学合理地制订体育教学计划
对学期中受影响的课程提前准备,针对某阶段受影响课程对应的教学计划来安排室内课程的内容。此外,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在室内上课时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向学生讲解在室外时较难理解的技术动作和规则等,借室内教学的机会,普及一些运动损伤、身体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开展室外体育课时,素质练习也不易安排,安排得过多会影响到技能学习,太少又不会产生作用。力量、柔韧素质练习并没有开阔的场地需求,教师可以在恶劣天气时借助室内有限的场地和器材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三)开发恶劣天气下可使用的教学活动场地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恶劣天气时选择在室内体育场进行教学,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与周边临近的室内健身房、篮球场等进行合作。开发学校内可以利用的大块空地,轮流合理安排各年级、各班级活动的场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气候发生的概率角度,量化探究气候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就可以由目前被动地“应对”恶劣天气,转变为主动知晓影响之后提前采取“应急预案”,规范恶劣天气下的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