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琨 齐莹莹
(郑州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类风湿因子对两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影响
沙琨齐莹莹
(郑州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郑州450000)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对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 890例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RPR、TPPA和RF检测,比较RF对两种方法诊断梅毒的影响。结果1 890例标本中RPR阳性184例,TPPA阳性52例,RF阳性30例,RPR和RF同时阳性25例,TPPA和RF同时阳性2例。RF对RPR的影响明显大于TPPA;RF浓度为8 IU/L时对RPR的影响最大,假阳性率为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潜伏期梅毒、一期梅毒时期和临床治愈期RPR和TPPA符合率较低;二期和三期梅毒RPR与TPPA检测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6.7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对RPR检测的影响明显高于对TPPA的影响,且其影响主要为低浓度的RF;在梅毒不同时期RPR和TPPA的检出符合率有明显不同。同时进行RPR和TPPA的检测可以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梅毒检测的影响,对梅毒诊断和分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类风湿因子;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传染性疾病。其病程长,病变可侵蚀皮肤黏膜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妇女感染后如不治疗可垂直传播给下一代[1]。梅毒血清学检查的深入研究对梅毒的诊断与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主要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PA和ELIS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常用来定性确诊,但不能确定感染期和观察疗效[2]。目前RPR属于非螺旋体梅毒血清学检测,尽管有一定的假阳性率,但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TPPA属于螺旋体血清学实验,类风湿因子(RF)对两种方法诊断梅毒有着明显的差异。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某医院就诊的1 890例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分别抽取血清标本3 ml,3 500 r/min离心10 min后提取血清,-20 ℃保存。批量对1 890例血清标本进行RPR和TPPA检测。
1.2仪器与试剂
1.2.1仪器PHOMO安图酶标仪,PW-960全自动酶标洗板机,NY/MMJ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
1.2.2试剂RPR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TPPA由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提供,RF试剂由西班牙SPINREACT公司提供。
1.3方法
1.3.1 RF检测取血清标本50 μl,加入乳胶试剂充分混匀后以100 r/min在反应板上摇动2 min,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加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待阳性对照出现凝集后判断结果。RF≥8 IU/L时判断为阳性。
1.3.2RPR检测利用活性炭吸附抗原与被检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后出现凝集物判断结果为阳性。
1.3.3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致敏抗原与梅毒螺旋体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的倍比稀释倍数≥1∶80时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RF对RPR和TPPA的影响1 890例梅毒患者中,RPR检测阳性184例,TPPA检测阳性52例,PRP在梅毒诊断中假阳性率高于TP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检测阳性30例,RPR和RF同时阳性25例,TPPA与RF同时阳性2例。RF对RPR的影响率大于TP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RPR、TPPA与RF检测结果比较
2.2不同浓度RF对RPR的影响对30例RF阳性标本进行倍比稀释检测,浓度为8 IU/L的RF中RPR假阳性率为81.36%,浓度为16 IU/L的RF中RPR假阳性率为13.25%,浓度为32 IU/L的RF中RPR假阳性率为5.37%,浓度>64 IU/L的RF中RPR假阳性率为0.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在8 IU/L时对RPR的影响最明显。
2.3梅毒不同感染时期RPR和TPPA符合率早期潜伏期和一期梅毒RPR与TPPA符合率分别为18.18%和14.28%;二期和三期梅毒RPR与TPPA符合率分别为96.77%和100.00%;临床治愈期RPR与TPPA符合率仅11.54%。二期和三期梅毒RPR与TPPA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梅毒不同时期RPR与TPPA符合率比较(n,%)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性病,可以通过血液、胎盘和性传播。梅毒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到了晚期人体各个组织和脏器则会受到严重的侵害。因此,实验室选择合适的梅毒检测方法对梅毒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梅毒检测是临床常用项目之一,在输血、献血、产前检查和梅毒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后产生的两种抗体可将血清学试验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一种是针对类脂类的非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一般会长期存在,即使在经过抗梅毒治疗后,依然能在以后检测出特异性抗体[3]。类脂类抗体对梅毒的检测一般来说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该抗体出现时间比特异性抗体要晚[4]。RPR是应用VDRL抗原改良后的非特异性类脂类抗体进行检测,其抗原是从牛心肌中提取的心磷脂、胆固醇和卵磷脂,是典型的非梅毒螺旋体检测试验。TPPA试验是将梅毒的精致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上,致敏颗粒与血浆或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发生凝集反应,从而检测出梅毒螺旋体抗体,同时可以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RPR检测梅毒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常用于大规模的筛查实验,但是作为非特异性抗体检测,人体其他疾病(如RF)可能会存在相应反应素,对RPR的检测产生影响,出现RPR假阳性[5]。因此,单独测定RPR不能作为梅毒的诊断依据。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比非梅毒螺旋体检测高,梅毒特异性抗体出现早、消失晚,梅毒螺旋体抗体一旦出现很难消失,甚至终生存在[6]。TPPA作为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的特点,被称为梅毒的确诊试验。但是TPPA检测梅毒的方法不能够实现自动化判读结果,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筛查。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能够导致类脂类抗体的产生,是针对Ig G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7]。因此,RF在梅毒检测中对RPR检测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而对于TPPA检测的RF的影响几乎不存在。本实验结果表明,RPR和RF同时阳性25例,TPPA与RF同时阳性2例,且低浓度的RF对RPR的检测影响较为明显,假阳性率达到81.36%。对于不同时期的梅毒来讲,二期和三期梅毒时期RPR和TPPA检测的符合率较高,与相关报道[8]符合。早期和一期梅毒(包括临床治愈期)的符合率均较低。
综上所述,作为梅毒血清学筛查和疗效观察试验,RPR的测定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抗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特别要注意排除RF的干扰。实验室应该合理应用不同的梅毒检测方法来确诊梅毒并进行梅毒分期,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临床医师除考虑检测结果外,还应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进而确定诊断和治疗效果。从而对梅毒的发展、治愈、药物疗效的监测和防治疾病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1]胡亮,陈艺,陈长强,等.乳胶颗粒凝集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性能评估[J].检验医学,2015,30(3):250-253.
[2]宋志军.类风湿因子对梅毒抗体检测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2013,12(8):160.
[3]吴劲松.RPR与TPPA检测对梅毒诊断及疗效的价值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16-417.
[4]丛宪玲,姜日花,朱明姬,等.580例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7(3):264-265.
[5]赵有翼.类风湿因子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假阳性的关系[J].北京医学,2011,33(3):202,206.
[6]马连学,李艳菊.梅毒螺旋体抗体三种血清学方法应用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6-117.
[7]谭立明.ELISA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300-305.
[8]张艳霞.类风湿因子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假阳性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0,16(32):29-30.
R 446.6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14
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