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岁月流金

2016-08-17 22:29徐波
金山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山格非镇江

徐波

文学期刊《金山》改版两年来,走出了一条用智慧逐梦的创新之路,令人欢欣鼓舞。从时尚化的精致形态中感受文学之美,是《金山》传递给广大读者的初心。透过“微系列”广角镜,既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艺术真实,又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生活真实,还可以悟到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赋予金山编辑部的自觉、自信和自强的文化基因。我们在掰着手指如数家珍的时候,不能不提及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的镇江籍作家格非,其作品近10年来屡获国内文学大奖,被译成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金山》第9期特稿《走近格非》作者,通过研读,追随格非作品由先锋姿态回归传统的风格变化,传达格非在实现着不同阶段梦想与观念的超越;通过聆听,感受格非的信念与坚守、认真而健谈、宁静和淡泊。平和的叙评体式、自然的人称转换、深刻的思辨语汇,鲜活了格非的生活态度和文学主张。“好的作者是占领未来,而不是占领市场。”文中,格非与作者围绕文学的谈心,不同于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一问一答,恰是“话桑麻”般的故友重逢。对怎么看待纯文学创作与大众文学创作及"80后”的话题,格非谈锋甚健,直率、真诚而温和,他基于文学的社会属性解析了文学的教化、审美与娱乐三大功能,表明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互存互促互补十分正常;在建议文学青年要多读书时,格非道出自己对生命的希冀,“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是给自己一段时间,衣食无忧,读书、写作。”交谈始终流转着温馨的气息,作者目光敬仰,思维细腻,简约语言符号的背后分明专注于格非人格魅力的解读。挺打趣又耐回味的是格非说到他十多岁的儿子,“这个男孩子,我管不住他。”

格非进入五旬后的作品日臻完美,乡情依依。“我自幼生活在这片美丽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沃土之乡,多年来一直受到她的养育与护佑”,这是《金山》第10期“微语录”——格非在其作品《江南三部曲》今年8月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后回复家乡人民贺信中的一句话,浓缩了他感恩的心迹、谦逊的情怀、创作的根基。

格非是镇江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格非和他的作品及其高度——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就好比镇江“三山”,需要我们游历,“三山”文化,需要我们传承。这兴许是《走近格非》的初衷。《金山》必将带着这种期许自信满满地走进2016。

猜你喜欢
三山格非镇江
闲话格非
闲话格非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逃离至三山岛
一湖一河,润养三山万户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