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 吴 军
演读教学策略之研究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吴军
演读教学是突出地把表演融入阅读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是将“读”和“演”有机结合起来,以求丰富阅读教学途径,提高阅读教学实效的教学策略,其核心目标就是以演促读。通过近十年的探索,笔者对演读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下面从四方面呈现对演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而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以读为主,强化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发展,熟读成诵。这种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方式容易让小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减弱其阅读欲望,久而久之,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由于教法与学法的单一,也易导致语文课堂沉闷而缺乏活力,更缺乏学生生趣盎然的个性体验及多姿多彩的个性发展。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流,必须坚持,但如何让学生快乐地读,有个性地读进而有创意地读呢?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创造多元阅读的方式,让智能结构组合不同的学生都能运用各自的优势智能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悟文本,展现所得,从而发展极富个性的阅读体验和语文综合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光彩。以演促读就是一种能有效实现以上设想的教学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因此师生们自然得体的动作、表情、姿势更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说过“表演是创造的载体”,他认为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有两方面好处:第一,是孩子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多因素,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的意识。国内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周一贯在其著作《语文优课论》也强调:“表演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起到良好的作用,丰富了语汇,加强了感受。表演也完全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因而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由此我们可以认定,以演促读的教学策略符合小学生年龄发展特点,能促进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挖掘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发展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致用促学的目的,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由于大多数表演是需要多人合作的,所以它也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坚信,演读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是大有可为的。
纵观国内多年来成功的教学案例,演读教学策略也经常为很多优秀教师使用,但大多是作为精读课文之后的巩固手段,且大多只是要求此处再现阅读成果,活跃课堂气氛而已,这大大限制和减弱了此策略的功能发挥,造成课堂教学时空的浪费。我们完全可以在阅读教学全程中,让学生通过“演”和“读”的有机融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课堂中充满个性的灵光、生活的气息、生命的光彩。
在对演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中,我们逐渐发现在演读教学中,落实多种形式的表演,做到读演结合是基本手段,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是中级目标,而演活课文情境、演化学生生活,拓展综合实践,形成独特的语文生活,进而发展学生理解、表达、交流、写作等语文能力是最终目标。
为了更好地达成以上目标,我们确定了六条基本原则。
1.以读为主的原则
我们要始终保证阅读教学中读书是学习的主旋律,以读为主,以演为辅,把握基本尺度,切不可反客为主。假如“表演”不能为学生主动而有个性的阅读服务,不能推进学生愉快有效的阅读,不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表达,那我们宁可不用“表演”。
2.全程融入的原则
根据文本特点,表演可相机在阅读的全过程中展开。如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可以把握角色基本特点,积极进行角色分配,以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主动选择学习;再如在精读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感悟文字,挖掘角色内涵,通过多重表演,以深化对课文的感悟;而在巩固读文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验和想象,对角色进行再创造,以推动个性化阅读。
3.相机、适时的原则
以演促读没有定式,可在初读课文时展开,也可在精读课文中进行;可选择一两个关键词进行,也可作用于重点段,或着眼于全篇。教师应把握文本特点,灵活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阅读状态适时出现,相机运用。做到有准备,求变化,促发展。
4.情境性原则
采取以演促读的教学策略,就要在教学全程中依托课文营造出浓浓的与之相关的语言生活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积极地、合作地品词品句,拿腔拿调,挖内涵,抓体态,努力实现对课文的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5.创造性原则
学生在用表演再现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态去演化文中的语言,更倡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创编语言、体态去表现自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这样也可以实现新课标提倡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提升。
6.选择性原则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一定用“演读”,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要用“演读”方式来阅读。要因文而宜,因人而宜。根据文本自然落实以演促读策略,学生也应在教师的引导感染之下自愿选择运用以演促读策略。在运用演读教学中可以倡导学生根据喜好自然融入其它的方式。如演读中可画,也可唱,还可舞……
我们近年来探索了六种方式,大体主要从两方面构建。
(一)从教学内容上去构建
1.演活文字,推动语感训练
如在《珍贵的教科书》一课中,学到“争先恐后”一词时,教师请所有学生把自己当成延安小学的学生,然后动情地读起课文第二段,当读完“现在要派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到印刷所取书”一句时就嘎然而止,用期待地眼神看着同学们,“我去”,“我去”……同学们立刻在教室里喊成一片,有的甚至跑到教师的身边。教师在让学生们再合作演读这一片断之后,根据教室情景体会“争先恐后”,学生们都理解得很生动。
2.演活段落,推动自主学习
例如《海底世界》一文中写动物活动的一段,内容丰富,语言训练点比较多,加上学生对海底动物习性不甚了解,理解难度较大。一位教师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根据自身体验,读懂课文,然后自己运用手势、体态以及两人合作活动等方式表演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活动,学生们边读边演,相互引发,演起来趣味横生。
3.演活故事情节,推动情理感知
例如在《掩耳盗铃》的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门,“门”中真的挂了一个非常好看的铃铛,吸引着学生们在初读课文之后,就跃跃欲试,演起盗铃人。在随后的班内交流中,教师适时引导全班同学抓住“明明知道”“一碰铃铛就会被人发觉”两个点边演边读边评,挖掘了人物心理,展现了事情发展必然规律;设计“盗铃人被人抓住后会有那些感叹,周围的人们又会怎么说?”一问,引发学生演化开去,用丰富的个性思考、个性语言揭示了寓意。
(二)从阅读教学过程中去构建
1.整体演化,促进整体感知
故事情节简单,儿童喜闻乐见的文本,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读文,分组表演,在对各组表演不断的评改中加深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如窦桂梅老师在教《皇帝的新装》就让各组在初读全文后,自由选择表演章节,分幕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加上自己的体会,在评演评改中,学生积极主动又深刻多元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2.评演评读,促进语感提升
可先演后读,通过对重点段落、词句的演化中呈现出对关键词、句、段的理解,然后通过评演评读来辨析,深化。也可先读后演,边演边读,通过品读文字,把握表演基调,演化情境;对于对话、动作描写很丰富、且分段明显的内容还可边演边读,在对演的辨析调整中深化读的感悟。如在《所见》中,我对骑牛唱歌一部分,请几位学生上台骑“牛”(课桌),欢唱放牛曲,通过是否演出了高兴的比较,让学生感悟牧童的喜悦,再导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就水到渠成。而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则采取边演边说边读,让学生生动再现了闭口捕蝉的情境后,再导读全诗,学生对前两行的喜悦轻松、后两行紧张区分明显,读起来生动有趣。安静对于初读课文,解文字、晓大意,确定角色——读懂文字,搭建框架。
3.丰富形式,促进语文运用
根据表演的种类,我们将演读划分对话、独白、动作三类,并分别确定先关要求。对话有情态——不光有语言,还需再现相应情态。独白出心声——根据文本关键词的提示,鼓励学生自主发散,创编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心声。如在《推敲》一课中,当表演韩愈路遇贾岛共同推敲文字一段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韩愈想一会儿”鼓励学生展开韩愈的独白。由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创编情境,有模有样地再现了韩愈推敲的历程,轻松地完成了对课文的回顾,理解了推敲的深意。动作求细腻——让学生对动作的过程边读边演边说,同时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然后连贯地演,读,发散着说,这也是写动作的上好训练,有机实现了读写结合。再读课文,入文字,造情境,合作演读——了解情节,把握大意。
在演读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制道具、课下排练、多人预演,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极愿参与的,这样就实现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以加强学生多元智能的组合训练。
1.真正体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演读的过程是一段师生合作探索、个性发展的历程,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对各自的演和读不断地评改,在评改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谁演得好,读得妙,该由大家说了算;说谁有进步,该由学生自己说了算;教师不可能时时处处比学生演得好,读得妙,所以向学生学习应该是他的教学准则。
2.教师语文基本功要强
这要特别强调教师的两种能力:很强的诵读能力,读要能达意,读更要能煽情;较强的表演能力,要做到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在演读的进程中,教师首先要点燃自己,这样才可能点燃学生,但这样说并不是让教师非成为演员不可,教师的表演只要能实现教学导向就行。
3.强调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
演读教学是个活动化的教学进程,学生参与意识强、参与面也广,教学设计能动性大,课堂未预期状况较多,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及时根据学情变化,有效调控课堂,特别是灵活把握演和读的比重,使之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把运用多元的方式加强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而以演促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更是首当其冲,以上就是十多年多来我们的研究所得。十多年里,我们还尝试着用把课文改编成小课本剧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用演读中适度发散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用和家长、邻里一齐演读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其交流、交际能力。种种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时时学习着的人,快乐生活着的人,不断发展着的人。
责任编辑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