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梅 崔文龙 周文刚 刘 燕 武笑楚 潘旭阳 唐松源,*
1.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650500);2.云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管理研究·
云南省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项目的效果评估
罗金梅1崔文龙1周文刚1刘 燕1武笑楚1潘旭阳2唐松源1,*
1.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650500);2.云南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目的:对2002~2014年云南省组织实施推广的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程进行效果评估,并对策略和机制进行概括总结。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USCDC)推荐的评估框架评估安全套的可得性、可及性和可获得性。结果: 项目提高了安全套的可得性、可及性、可接受性和使用率。安全套免费发放及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量从2004 年的1432 万只增加到2013 年的6100 万只,增长了3.3 倍,10年推广使用安全套总量达34 305 万只,满足了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社会需求,对减少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结论: 经过10年努力,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程实现了由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由隐蔽到公开、由被动到主动、由倡导到落实的转变,为全面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保障各族人民健康和云南省人口安全发挥了作用。
安全套;艾滋病;效果评估
面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这个世界性和跨世纪的重要课题,云南省由省人口计生系统牵头实施的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程(简称推套防艾工程),针对提高安全套使用率,阻断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遏制艾滋病流行蔓延的既定目标,设计了推广和宣传、完善和拓展、提高和深化三个互相联系、不断推进的阶段发展线路图;做出统揽全局、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的任务部署和工作安排。全力组织社会宣传、倡导、动员;工程骨干培训和公众健康教育;有关公共场所和娱乐场所的安全套摆放;面向广大育龄人群的安全套免费发放及安全套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确保推套防艾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
推套防艾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社区支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协调配合[1-3]。同时,干预层面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除了高危人群、一般人群,还包括服务提供者、工程管理者以及与工程相关的部门、机构和社区等[4-5]。针对涉及到多层面参与机构和目标人群的公共健康项目——推套防艾工程,采用了“安全套推广项目的结构性干预评估框架”进行综合性评价(表1)。此评估框架由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开发,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非洲、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多个国家进行了广泛应用后向全球推荐。
表1 国际社会安全套推广项目结构性干预评估框架
2.1 安全套的可得性
主要评估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企业和社团等围绕安全套提供的作为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工作报告,同时采用个人深入访谈、专题座谈等定性方法收集相关信息。
2.2 安全套的可及性
评估目标人群是否能方便地获得免费发放安全套,以及安全套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服务。通过查阅计划生育药具站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报告及督导报告获得相关信息。
2.3 安全套的可接受性
评估目标人群对安全套免费发放以及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服务的可接受程度。通过问卷开展专题调查。
2.4 安全套的使用率及效果
推广为了使用,使用要看效果。使用成为连接推广和效果的中间变量。因此,云南省人口计生委还通过对目标人群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3.1 安全套可得性提高
3.1.1 政府规章和地方法规为推套防艾工程的实施领航、护航。从2004 年开始依次制定和实施的《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及其配套文件《云南省推广使用安全套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连续三轮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部署,以及《新一轮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工作实施方案》等,为推套防艾工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这是提高安全套可得性的源头之策。
3.1.2 稳定增长的投入为推套防艾工程提供了强大财力、人力支持。依据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需求计划,由政府统一采购安全套。推套防艾工程伊始,云南省政府就拨出专项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并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扩展而逐年稳步增加。数据显示,云南省财政投入的专项经费从2004年的100万元不断增长到2013年的1000余万元,10年累计共投入5500万元。同时,云南省人口计生委还利用完备的基层网络,10年累计投入10 万余人次进行安全套推广。强有力的财力、人力支持是提高安全套可得性的根本保证。
3.1.3 遍布城乡的安全套发放点为推套防艾工程编织了坚实的服务网点。推套防艾工程以星级宾馆为突破口,逐步向普通旅馆、桑拿洗浴、歌舞厅、美容发廊延伸,同时在村寨和边远地区增设发售点,建设稳定的发售网络[10-13]。据统计资料,截止2013年云南省安全套摆放率星级宾馆100%,普通旅馆99.1%,桑拿洗浴97.6%,歌舞厅95.3%,美容发廊90.2%。至2013年,云南省设置安全套发售点由2004年的26 503个增加到60 483个。建设遍布全省城乡的安全套发售网点是提高安全套可得性的固基之举。
3.2 安全套可及性提高
3.2.1 免费发放安全套的主渠道满足了高危人群的需求。安全套免费发放、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年度总量从2004年的1432万只逐年增加到2013 年的6100万只,其中人口计生系统免费发放5005万只。10年推广使用安全套34 305万只,其中免费发放27 053万只,远高于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数量的总和,成为满足高危人群需求的主渠道。安全套的发放城乡有别[5,12]。在城市,以社区、单位为依托,实行多渠道、全方位的药具供应方式;在农村,以服务网络为依托,采取专(兼)职药管员发放与志愿者发放相结合、主动上门服务与自动领取相结合、定点发放与流动发放相结合、药具网络发放与社会网络发放相结合的方式。城乡因地制宜的发放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安全套的可及性。其中,对已婚育龄妇女发放数量由630万只增加到2136万只,增长了2.4倍;防艾主题活动发放数量由240万只增加到603万只,增长了1.5倍;非星级宾馆发放数量由100万只增加到770万只,增长了6.7倍;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数量由26万只增加到95万只,增长了2.6倍;对流动人口发放数量由50 万只增加到1401万只,增幅高达27.0倍。
3.2.2 安全套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副渠道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需求。推套防艾工程的首条策略是“实施免费发放与社会营销、市场销售结合”。云南省人口计生委坚持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开辟了多条非传统营销渠道。即:在宾馆饭店、重点娱乐场所提供有偿安全套;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开设有偿计划生育药具门店或专柜;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置自动售套机;在公共场所设置移动安全套电子商务售货机等,确保在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建立方便快捷的安全套发放和供应网络。数据显示,2004~2013年云南省推广使用安全套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量占总量的21.1%,与免费发放之比为1:3.7,足见其在推套防艾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免费发放数量的增长速度,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数量增速较为平缓,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副渠道”重要作用。
3.3 安全套可接受性提高
3.3.1 多途径倡导降低了安全套敏感性。推套防艾工程一直不懈地致力于降低安全套的敏感性,提高广大目标人群及社会对安全套的可接受性。为此,一是各级利用政府部门召开的会议进行宣传倡导,以安全套知识点为基础制作的挂历、台历,说明安全套的重要性和作用,改变对推套防艾的认识误区。二是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倡导活动,组织制作大量宣传手册、公益广告,坚持经常宣传倡导和集中性宣传倡导相结合。三是本着“公共安全至上、预防艾滋优先”的原则,协调解决在安全套发放中的政策取向和伦理判别,正确处理部门工作与防艾措施的关系。如公安部门在严厉打击卖淫嫖娼时,不再把身上带有安全套作为依据;人口计生部门由以往只给已婚育龄妇女发放安全套,改为在娱乐服务场所提供安全套;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也一改传统做法,对娱乐服务场所摆放安全套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等。四是在安全套推广伊始,就将称谓从之前的“避孕套”改为“安全套”,矫正人们对其的认识。
3.3.2 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对安全套的可接受性。为了提高广大目标人群及社会对安全套的可接受性,人口计生部门以服务站(所)为窗口,以婚育学校、教学点为阵地,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利用“科技活动周”、“世界艾滋病宣传日”、“防治艾滋病宣传周”、“三下乡”等,开展机遇性健康教育,把艾滋病、性病与生殖健康知识相结合,进村、进户、进学校、进工厂、进工地宣传教育。卫生部门通过外展服务、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对目标人群强化立足于“知、信、行”改变的健康教育。据统计,2013年与2004年相比,接受健康教育娱乐服务场所人员增长了3.5倍,流动人口增长了11.0倍,育龄妇女增长了3.7倍。说明此期间流动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推套防艾健康教育跟踪及时。
3.4 安全套使用率提高及效果如期
3.4.1 安全套使用率提高。2004年以来,云南省级推套防艾工作组在某试点县每年对100~400名商业性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最近一次性服务使用安全套”的情况,开展安全套推广效果的定期监测。结果显示,随着推套防艾工程的不断推进,商业性工作者的最近一次性服务安全套使用比例不断增加,近几年稳定在88%~92% 。同时,2008~2010年针对某边境地区水电工地开展了工人安全套使用及疾病预防认知的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对象均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干预前后男性分别占83.8%和95.9%,20~40岁者分别占69.6%和70.2%,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分别占60.1%和58.7%。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感染了艾滋病的人能从外表上是否看出来”, “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都提高了10个以上百分点。水电工地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也有所改变,“终止朋友关系,拒绝来往”的人数由干预前的4.1%下降到干预后的2.5%。愿意“继续做朋友,正常来往”的人数从干预前的48.7%上升到干预后的61.2%。最近一次与“小姐”(性工作者)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6.8%增加为68.9%。推套防艾工程不仅提高了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还改变了该群体对HIV/AIDS的认知,为防治艾滋病的综合干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云南省级推套防艾工作组还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策略进行安全套推广。如为应对不断增多的男男同性恋人群HIV/AIDS感染率,在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后,推套防艾工作组在男男同性恋人群比较活跃的地区增加这一人群专用安全套的数量。同时,在部分地区进行女用安全套的推广试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2 参与遏制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 云南省HIV/AIDS新发现病率, 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据2005~2011年对云南省性工作者HIV/AIDS 感染率的调查显示,这一人群感染率已经得到一定控制。全省社区性工作者与昆明市收容所性工作者HIV/AIDS感染率在2005年后出现拐点。之后,全省社区性工作者HIV/AIDS 感染率稳中下降,而昆明市收容所性工作者HIV/AIDS感染率波动上升,两者走势形似“剪刀”。表明安全套在社区性工作者中的推广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推套防艾工程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套防艾工程的实施,巩固和拓展了免费发放安全套的主渠道,探索和建立了安全套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的副渠道。以主促副、以副补主的安全套推广使用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安全套的可得性、可及性、可接受性和使用率。安全套免费发放及社会营销和市场销售量2004~2013年,10年推广达34 305万只,满足了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社会需求,对减少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套防艾工程的实施,创新了社会动员、社会营销和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推套防艾社会管理;创新了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推套防艾协调机制;创新了国内外相关项目资源全面整合的推套防艾操作平台。这不仅对继续全面深入持久地实施推套防艾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对做好新时期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经过10年努力,推套防艾工程实现了由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由隐蔽到公开、由被动到主动、由倡导到落实的转变,为全面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保障各族人民健康和云南人口安全,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冯艳洁,曹丛烨,王志刚,等. 主动求询与被动检测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11):1134-1136.
[2] 韦晓岑,胡志,蒋长流,等. 合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05-412.
[3]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马 婧,刘金宝,等. 新疆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与行为现况调查[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9):1249-1256.
[4] 全信斌,林瑞玲,黄佐妮,等. 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及HIV/TP/HC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7):1687-1689.
[5] 李琳琳,杨永利,施学忠,等. 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套使用干预模式的析因设计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12,29(1):47-49.
[6] 许晓芳,田庆丰. 上海市某社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1(3): 232-234.
[7] 高永军. 男男性接触者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J]. 职业与健康, 2009, 25(3): 314-315.
[8] 武恕星. 三门峡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1(5): 369-371.
[9] 黄禹吉,赵桂娟,黄 劲松,等. 百色市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4):529-530.
[10] 张景玉,郭淑霞,赵荣丽,等. 新疆某市区性病患者和暗娼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调查[J]. 农垦医学,2009,31(2):148-151.
[11] 刘云慧,李印东,李玉堂,等. 自愿戒毒人群安全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4):407-408.
[12] 文家碧,张地恩,田爱平,等. 人口计生系统在农村推广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策略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 (11):648-649.
[13] 谷渊 ,茌锼 ,王晓丽,等. 沈阳市西塔地区娱乐场所服务员预防AIDS/STI行为干预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2):104-106.
[责任编辑:张 璐]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ndom Promotion Project for preventing AIDS in Yunnan Province
LUO Jinmei1, CUI Wenlong1, ZHOU Wengang1, LIU Yan1, WU Xiaochu1, PAN Xuyang2, TANG Songyuang1,*
SchoolofPublicHealth,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ming,Yunnan,65050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TANGSongyuang:tsythailand@hotmail.com
Objective: A national Condom Promotion Project for preventing AIDS was implemented from year 2002 to 2014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An evaluation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summarize the key strategies and mechanism. Methods: The study adopted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o collect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included questionnaires, in-depth interviews, focus group discussion, and non participating observation. Availability, acces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condom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suggested by USCDC. Result: The project improved the availability, accessibility, acceptability and using of condoms. The number of condom distributing through free, social marketing and market sales had increased from 14.32 million in 2004 to 61 million in 2013, which had grown 3.3 times. In ten years, the number of using condoms had been reached 343.05 million, which satisfied the social needs to prevent AIDS,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reducing the spread of HIV through sexual transmission. Conclusion: After ten years of effort, the Condom Promotion Project have been made a progress from point to surface, from micro to macro, from covert to open, from passive to active, from advocacy to implement and made a positive energy to curb the spread of AIDS through sexual transmission, guarantee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the population in Yunnan,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ondoms;AIDS;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云南省2013年推套防艾创新项目(编号为CB1103)
2015-07-14
2016-01-29
10.3969/j.issn.1004-8189. 2016.04
*通讯作者:tsythailand@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