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占春
摘要:本文讨论了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以体育精神进行人格教育,以期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中学生的人格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学生。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的教育,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导思想,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之释读
那么,何为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精神对中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对中学生人格精神意义重大:通过体育精神可以培养中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的看待问题。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随着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这将是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当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做深入研究。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格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学阶段是人生在胜利和心理上的发展期,知识体系、社会经历、成长环境的改变都会对其人格有较大影响,所以中学是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
中学体育除了与其他学科一样可以增加知识,还有这提高学生素质、掌握运动技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生理、心理双重人格。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需要在认真听讲,扎实理解理论后全身心的投入,才会在竞技体育或者健身体育中有所收获。这对于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作风有很强的塑造作用其次通过体育活动的展开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意志、情绪、态度、情感的特点都会表现出来,并通过提高认识,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而后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影响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让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竞争,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在体育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2)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体育精神的内涵是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宗旨是重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3)重视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追求体育的真义和价值。
(4)强调身心共同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和其他文化课程的影响不同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生物机体得到良好的适应性改变,而且对主宰生物机体的心智活动有所改善。纵观历史,人格的健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成功人士的人格都是不断磨练,不断健全的从而促进他们的事业,比如华盛顿、罗斯福、孙中山、达尔文等,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品德是他们共同拥有的,这不是简单的有礼貌懂知识能够代替的,体育教学对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取决于教学过程中身心共同发展的特点。一方面,体育教学中适宜的运动刺激作用于学生有机体,引起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增进及机体免疫调节能力的增强,不断构筑健全人格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群体合作、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不断丰富健全人格的基本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应由技术、身体的层面,向人的精神层面拓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当然,这其中,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相当关键,只有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