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45例临床观察

2016-08-16 20:09张波张鹏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

张波 张鹏程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分阶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的6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分阶段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感染转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3-0071-02

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胃部疾病。另外,还有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还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多表现为胃部发生不适、疼痛等症状,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对病情起到控制作用,还能有效的预防病情加重,避免患者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为了研究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笔者选取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共计90例,其中45例进行中医分阶段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西医诊断:依靠内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结果,病理诊断根据2000年5月井冈山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制定的诊断标准[3]。将90例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1.6±5.8)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0±1.4)年。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4±5.2)岁;病程1.2~17年,平均病程(6.8±1.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甲硝唑(甘肃中天金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2020417,规格为0.2g/片)、奥美拉唑(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941,40mg/支)和阿莫西林(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816,0.5g/支)。具体方法:甲硝唑2次/d,120mg/次;奥美拉唑1次/d,18mg/次;阿莫西林2次/d,250mg/次。三种药物疗程均为三个月。

观察组进行中医分阶段治疗。治疗初期进行为期两周(15d)的化湿理气治疗,组方:藿香10g,苍术12g,陈皮9g,枳壳9g,黄芩9g,豆蔻5g,槟榔9g,香附9g。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剂量和配方。大便不爽者,加元胡和白及各10g;两胁伴有疼痛者,再加川楝子10g。水煎服,取药汁250mL,每日一次。患者服用此方两周后,再行健脾和胃法治疗。组方:白花蛇草30g,白术12g,半夏12g,党参12g,茯苓8g,甘草5g,砂仁5g,石见穿15g。水煎服,取药汁250mL,每日一次。中医治疗持续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治疗效果;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评定标准 [4]。治愈:患者原有临床体征完全消失,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经过胃镜检查显示活动性炎症消失。显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次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胃镜检查后表明患者的黏膜急性炎症痊愈,慢性炎症也好转。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胃镜检查后表明,患者的黏膜病变的范围已经缩小了超过二分之一,炎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好转,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检查阳性,经过胃镜检查显示黏膜急性炎症无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中医阶段性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已经超过20%[5]。目前临床多是采取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该病。西医主要是通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抗酸、抑菌治疗,然而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中医分阶段治疗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黄芩、香附等清热解毒,健脾祛湿;藿香、枳壳等化湿理气,健运脾胃,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中医阶段性方法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6%,优于对照组的68.9%(P<0.05)。表明采用中医分阶段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有利于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金臣.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医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14-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6,128-129.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4]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十一)[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5):封三.

[5]申庆合.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76-77.

(收稿日期:2016.04.08)

猜你喜欢
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