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丛琳+叶建州
【摘 要】 傣医“雅解”学说和“雅解(解药)”是傣医药最具鲜明特色的理论和方药之一。文中系统地总结傣医雅解理论以及解药“雅解沙把”的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为临床运用傣医解药“雅解沙把”防治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傣医;雅解;解药;雅解沙把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3-0007-02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傣医学是我国四大民族医学(维、蒙、藏、傣)之一,是傣族人民同疾病斗争而总结出来的传统医学,它有着比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傣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南传上座部佛教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逐渐形成了以塔都档细(四塔即风、火、水、土)和夯塔档哈(五蕴即色、识、受、想、行)为核心,“三盘”学说、“雅解”学说、风病论等理论为特色核心的一门学科[1]。其中傣医“雅解”学说和“雅解(解药)”是傣医药最具鲜明特色的理论和方药之一[2]。目前傣医“雅解”理论与傣医解药“雅解沙把”已在理论研究与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现总结如下。
1 傣医“雅解”、“雅解沙把”的理论研究
“雅解”是傣语,可意译为解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特指解药,凡是能够解除体内毒素,平调四塔五蕴功能的傣族药物均属于“雅解”的范畴,它涵盖的药物具有解除食物毒性、解除动物叮咬中毒、解除热毒、解除药物毒性和解除药物作用等作用。广义的“雅解”则是指“雅解”学说,期中也包括了上述解药的内容。雅解的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未病先解”与中医的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先防颇有相似之处,即是指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采用解药的防治疗措施,用以解除人体内的各种毒素,调节人体四塔、五蕴功能处于平衡和协调,防止疾病的发生。“先解后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均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既病防变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人体发病后应先服用解药,用以解除人体的各种致病因素;另一方面患病日久或久治不愈者,应先服用解药用以解除各种因失治误治或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毒副作用,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傣医解药“雅解沙把”是以“雅解”理论为指导,以解药为主配伍,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创制的院内制剂。其药物组成为:百样解、葛根、傣百解、定心藤、大黄藤、奶子藤、白花臭牡丹根等。方中百样解,傣百解,大黄藤,葛根,定心藤具有平调四塔,解百毒,消疔疮之功,为主药;奶子藤,白花臭牡丹根性凉具有清火解毒,补气活血,养容颜之功,为辅药。全方合用,既能够调平四塔,又可以解热毒、酒毒及其他各种毒素,保护肝肾功能,为临床常用的解毒方之一[3]。
“解药” 的运用是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指导, 通过调平四塔五蕴功能,解除人体的各种毒素,以保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协调的治法[4]。毒是有害于机体的,能够引起机体功能破坏、丧失和/或形质败坏、导致病情加重或呈沉疴状态且难以干预,隶属于病因病机学范畴的一类致病因素,这种致病因素统称为毒[5]。长期服用“雅解沙把”可起到排除体内微量毒素,减少发病,延年益寿的作用;或当人体发病后,可先服用“雅解沙把”以解除因失治、误治、用药不当引起的毒副反应,再根据病情给予其他药物治疗[6]。
2 傣医解药“雅解沙把”的实验研究
代容等[7]采用转棒法和爬杆法建立小鼠醉酒平衡失调模型,观察“雅解沙把”对模型小鼠转棒时间、转棒圈数、爬杆时间及爬杆时行为学等级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雅解沙把”能明显延长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增加滚棒圈数,能不同程度降低酒后30,60,90min 爬杆行为障碍的评分等级,能够明显改善醉酒小鼠的平衡失调状态。吴爱萍等[8]的实验研究表明“雅解沙把”对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D-Gland),对乙酰氨基酚(AAP),硫代乙酰胺(TAA),α-萘异硫氰酸酯(ANIT)造成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或作用趋势,并认为该方保护肝脏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等有关。张婷等[9]的实验结果证明“雅解沙把”能显著抑制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提高豚鼠对磷酸组织胺的致痒阈,并且能够抑制DNFB所致的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所引起的耳廓肿胀。证明“雅解沙把”能过对抗I、IV型变态反应作用。王辉等[10]的研究结果提示傣药“雅解沙把”能加速戊巴比妥代谢,有诱导小鼠肝药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亦能提高正常大鼠和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大鼠的CYP450、Cyt b5的含量,可以诱导正常大鼠的ERD和ADM活性,提高CYP3A和CYP2E1蛋白表达。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亚型CYP3A4, CYP 1 A2有诱导作用。李奕融等[11]的实验研究表明“雅解沙把”对CYP450亚型CYP3A4, CYP2E1, CYP2C19有诱导作用,能够加速药物代谢,提高肝药酶活性从而达到解药物毒的作用。王磊等[1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雅解沙把”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C、TG 水平,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3 傣医解药“雅解沙把”的临床研究
黄勇等[13]观察口服“雅解沙把”治疗不寐证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30 例患者,治愈4 例,显效10 例,有效12例, 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86.7%。玉腊波等[14]通过观察傣药雅解沙把(百解胶囊)、雅朋勒(健胃止痛胶囊)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2 例,好转22 例,未愈4 例,总有效率94%。提示傣药雅解沙把(百解胶囊)、雅朋勒(健胃止痛胶囊)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疗效。李忠华等[15]采用傣药“ 雅解”(百解胶囊)、西药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肠炎灵胶囊)相结合内服, 3天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结果好转23 例,无效2 例, 总有效率92%。提示傣药“ 雅解”(百解胶囊)、西药庆大霉素和碳酸铋胶囊(肠炎灵胶囊)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无副作用。依波香等[16]观察傣药雅解沙把(百解胶囊)、雅罕唉喃(灯台叶止咳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效33例, 有效13例, 总有效率100%。提示傣药雅解沙把(百解胶囊)、雅罕唉喃(灯台叶止咳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陈勐等[17]通过将100例结节性囊肿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倍他米松局部皮损注封,并内服罗红霉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傣药百解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差异性有显著性。张婷等[18]通过临床观察显示“雅解沙把”抗过敏治疗湿疹的作用与“氯雷他定片”相当,提示“雅解沙把”治疗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4 小结
综上所述,“雅解”理论是傣医药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傣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傣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处于动态的平衡和协调,发病则是因为体内外各种病毒邪气所致。傣医解药“雅解沙把”主要是用以调节体内“四塔”“五蕴”功能,解除人体毒素,保护脏腑功能的解毒良方,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调节血脂、解酒、解毒、抗过敏等功效。在临床上的适应症比较广泛,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等具有确切肯定的疗效。目前对于傣医药的各种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系统总结傣医解药“雅解沙把”的研究概况有助于为“雅解沙把”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超.傣医基础理论[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7-58.
[2]玉波罕.浅淡傣医用解药的特点[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1):28.
[3]贾克琳,赵映红.傣医方剂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1-162.
[4]谢波, 杨梅, 胥筱云.傣医疾病观初探[ 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 10 (10): 13 -14.
[5]常富业, 张允岭, 王永炎, 等.毒的概念诠释[ 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26 (9): 1897 -1898.
[6]曾君,曾湘荣.傣药雅解沙把(百解胶囊)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1:23.
[7]代蓉,李相融,李松梅,等. 傣药“雅解沙把”对醉酒小鼠平衡失调的影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02:8-10,36.
[8]吴爱萍,代蓉,李相融,等. 傣医解药雅解沙把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1:56-60.
[9]张婷,叶建州,唐浩然,等. 傣药“雅解沙把”抗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02:5-7,56.
[10]王辉. 傣药“雅解沙把”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机制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3.
[11]李奕融. 傣医解药“雅解沙把”对肝药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5.
[12]王磊,段小花,殷红,等. 傣药雅解沙把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脂作用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4:21-23.
[13]黄勇,褚贵保,李伟. 雅解沙把治疗不寐证30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06:52.
[14]玉腊波,谭志刚. 傣药雅解沙把、雅朋勒治疗胃脘痛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2:1510-1511.
[15]李忠华,谭志刚,玉腊波. 傣西药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5例[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0:26-27.
[16]依波香,玉腊波. 傣药雅解沙把、雅罕唉喃合用治疗唉贺皇(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0:17.
[17]陈勐,玉波罕. 傣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囊肿性痤疮56例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04:19-20.
[18]张婷,叶建州,唐浩然,等. 傣药“雅解沙把”抗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02:5-7,56.
(收稿日期: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