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会死星人,有救吗?

2016-08-16 09:56游识猷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人际恐惧技巧

游识猷

在“最令人恐惧事物”排行榜上,“公开演讲”高居榜首。排第二的,则是死亡。也就是说,对很多人而言,葬礼上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不是自己躺在棺材里,而是被选去致悼词。

这是杰瑞·宋飞讲的笑话,恶毒又好笑。看到“公开演讲”这4个字,你有没有反射性倒抽凉气?不管男女,总有一部分人来自“社交会死星”,区别只在于,女性更恐惧参加聚会、提出反对、跟上级谈话以及成为被人瞩目的焦点;而男性更害怕退货、讲价、问路以及……使用公共卫生间。

心理学家津巴多调查发现,95%的人害怕社交,只有5%的人非常自豪,说自己从不因社交而焦虑——但说实在的,这5%很可能正是另外95%的梦魇来源。看过他们,我们转头仰脖,饮尽一万字吐槽,同时在心底默默发誓,自己绝不要变得像他们那样口无遮拦。

对社交忧惧,自有其好处。一是有助于自我形象管理,正是因为对社交在意,我们才会努力表现出最好一面。二是能帮我们改善人际关系。知晓危机正发生时,你会恐惧;知晓未来危机注定要发生而你无法阻拦时,你会焦虑。如果没有这些负面情绪发出警报,我们就无法敏锐察觉到问题苗头,提前做好准备,避开人际冲突。另外,这种忧惧其实是种示弱,在人际交往中,察觉到你拘谨的人有时不嗔反喜,是因为对方理解到,你的不安来自看重这段关系。

不过,一旦这份恐惧扩大到让你开始逃避人际互动,甚至变成社交焦虑障碍,弊就开始大于利了。有些人甚至无师自通地发展出了逃避社交的“高级技巧”——迟到早退并自带午餐,就能避免和同事闲聊。勤跑厕所,帮忙烧烤,只为逃避在聚会上寒暄。PPT上满是文字,报告时关闭灯光,这样就能防止别人盯着自己看……然而,这些技巧虽然帮你逃开了当下的痛苦,却也让你无法体验到一点——假如你坚持社交,这些痛苦就会慢慢淡去。

焦虑不是世界末日,但被焦虑困住,却是一种慢性自杀。假如你不能跟人熟稔聊天,不能在目光焦点下自如表现,人生就会少掉很多可能性。你不必天天社交,但必须有意识地让自己“暴露”于社交场合。因为社交这种“战力”,能给你带来社会支持,让你胜任更多元的工作,使你的周末能有更灵活的安排——而不是只因恐惧,就宅在家里吃外卖。

当我们回想身边人时,真正觉得“实在不擅长社交”的,也不会超过一半。考虑到几乎人人都有些许社交恐惧,这意味着还有一半人没让情绪阻碍自己的决策、表现和交往。所谓勇敢,不是没有恐惧,只是不让这种恐惧阻碍行动罢了。所谓社交上的游刃有余,也不是没有焦虑,只是不让这份焦虑,妨碍自己的人生。

增强社交技巧的科学小Tips

错误示范:请不要这样想和做

和别人交流时,对方显得兴趣缺缺,一定是因为我讲得太烂或者对方讨厌我。

我天生不擅长社交。

我老是会脸红、流汗、手抖,别人看到一定觉得我有毛病。

为了不让别人注意到我,我要尽量小声说话,避免目光接触。

我之前社交都表现得糟糕透顶,这次也不会例外。

我应该总是在社交场合表现得完美无瑕。

不知为什么,我又焦虑了,我现在只想迅速逃走,什么都不想。

正确示范:请这样想和做

还有其他很多可能:①对方可能天性内敛,即使感兴趣也不会表达出来。②对方可能有些自己的麻烦,在想心事。③我自己的感知不一定准确,我可能会放大了一些拒绝,但对别人的示好却视而不见。

社交不是天赋,而是可以学会的技巧。通过锻炼,我能提高社交能力。

别人很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你的这些反应,即使注意到了,也不会只因为这些就永远对你留下负面印象。

别人看到这样的肢体语言,会觉得你在拒绝他们。

尽量采用欢迎的肢体语言,直视对方,主动微笑,双手打开。

写出一件之前以为自己一定搞砸,最后却顺利完成的事情,用它来提醒自己,大脑会倾向于高估坏事发生的概率。

这种想法表明你对自己的要求太过严苛。事实是,没有什么是“应该”、“总是”或“完美”的。一点小差错和小瑕疵并不会毁掉整场交往。

觉得不好受时,我要问自己4个问题:①我到底在害怕发生什么呢?②我在担心别人对我的什么看法呢?③如果我害怕担心的都成真了,事情能糟糕到怎样呢?④我能应付得了这种最差状况吗?

回答完这4个问题,再决定要采取怎样的行动。

猜你喜欢
人际恐惧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搞好人际『弱』关系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恐惧
指正要有技巧
恐惧的对立面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