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模式与效果研究

2016-08-15 06:51冯学兰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冯学兰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在高等教育机构改革中,培养有能力、有教养、全面发展的人已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增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模式强调读书与田野实践同等重要,既注重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以2015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B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资料和个案访谈资料为基础,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哲学归纳的定性分析方法,考察了“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的模式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田野实践型”的通识教育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本科生的性别、学科类型和年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田野实践最大的收获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 田野实践 通识教育 教学模式

通识教育又被称为通才教育或自由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近年来,通识教育在全国各高等院校逐渐受到重视,通识教育模式与效果亦成为专家、学者们积极探索的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田野实践型”的通识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中理论兴趣与实际效用相结合的重要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培养有能力、有教养的人已成为众多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与理念。

“田野实践型”的通识教育模式强调读书与田野实践同等重要,既注重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作为通识教育中社会科学与沟通管理类的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素养,有效训练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2015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Y市B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资料为基础,探讨“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的模式与效果,旨在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参与田野实践的现状、参与程度、地点和收获,揭示影响大学生参与田野实践的因素,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养,为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与学业评价改革提供扎实可靠的资料支撑,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一、通识教育模式与效果的研究现状

就通识教育模式而言,以往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学者认为,构建跨学科课程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加强人文教育,形成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学分制、跨专业选修、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专才培养模式,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樊习英,袁彬,李安英,2006)。还有的学者结合具体的通识教育课程,提出“以人为本,四维一体”、“经典精读型”等通识教育模式(江琴,2012)。总之,以往学者多笼统地探讨通识教育模式,注重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探寻“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的具体思路、途径与效果,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切实、可借鉴的实证资料。

二、“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一)实施策略

田野实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学习者而言,它是融会贯通书本上细节性知识的真正有用的训练。本研究对改善传统的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田野、了解社会,切身体会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一些中国大学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做人与生活的人格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催着大学教育加速向前,而不问其走向哪里,以致教育工作者“忽然发现自己正在面对一大群知识贫乏、没有教养的学生,他们没有丝毫的知识分子味道”。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应具备的思维能力和志向,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建立科学的判断力、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本研究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使学生从选题、研究设计、操作化、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等环节亲身经历和感受一项完整的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项目结束后,以“典型性”为原则,围绕学生在各研究环节及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收获对部分参与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评估“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模式的效果。

为了评估“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模式的效果,本研究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在全校本科生中随机抽取部分本科生进行摸底调查,取得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基本客观资料;第二阶段是以“典型性”为原则,选择参与过科研项目的本科生并对其进行深度访谈,以对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辅助性解释与说明。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形式收集研究所需的资料,资料由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构成。定量数据来源于笔者2015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Y市B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定性数据来源于笔者对参与过田野实践的本科生的深度访谈。

2.指标的选择与测量

(1)因变量

本研究中,测量大学生参与田野实践的指标有4个:

参与状况

参与状况是通过询问大学生是否参与过教师的科研项目测量的,这是一个只有0(没参与过)和1(参与过)两种选择的二分类变量。

参与程度

参与程度是通过询问大学生“对教师科研项目的参与程度”测量的,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

参与地点

大学生参与田野实践地点的取值从1到3分别为“野外、入户调查、其他”。

参与科研项目的收获

本研究中,参与科研项目的收获是通过询问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认为您在哪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测量的,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

(2)自变量

本文的自变量是性别、民族、年级、政治面貌和学科类型。

本研究中,变量描述的详细信息见表1。

三、数据分析

(一)“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的现状与效果

1.绝大多数本科生没有参与过教师的科研项目

就是否参与过教师的科研项目而言,被访的2759位本科生中,参与过教师科研项目者仅占9.0%,没有参与过者占91.0%(详见表2所示)。

2.参与过的科研项目多为资料收集

在250名参与过教师科研项目的被访本科生中,参与过资料收集环节者最多,有151人次,占总应答次数的29.7%,总应答人数的60.4%;参与过项目设计环节者居第二位,有110人次,占总应答次数的21.6%,总应答人数的44.0%;参与过研究报告撰写环节者居第三位,有96人次,占总应答次数的18.9%,总应答人数的38.4%(详见表3所示)。

3.大多数本科生在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就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地点而言,被访的249位本科生中,在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者最多,占59.0%;其次为入户调查者,占20.5%;在野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者居第三位,占10.0%(详见表4所示)。

4.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最主要收获: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49名参与过教师科研项目的被访本科生认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得到的最主要三项锻炼和提高是:团队协作能力,有161人次,占总应答次数的10.2%,总应答人数的64.7%;动手能力,有134人次,占总应答次数的8.5%,总应答人数的53.8%;实践能力,有120人次,占总应答次数的7.6%,总应答人数的48.2%(详见表5所示)。

在对参与过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生的深度访谈中,笔者发现,学生深感收获颇丰。M同学来是一位地道的南方人,自HZ省,参与田野实践,颠覆她以往对自己的潜能、时间、挫折和人际交往的想法和态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她说:

“在XN的这二十天,真是刻骨铭心,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环境里,人一定会逼着自己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就连以前不能接受的事物都可以坦然接受了……”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在大学生活里,自由时间太多,我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这一大把一大把的时间。但经过这一次田野实践,让我觉得我以前睡过的懒觉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早起一小时,就可以多拥有一个小时的有效时间做有效的事情……”

在谈及刚刚进入田野点的时候,M同学的内心经历了从抗拒到接受和感恩的复杂历程:

“我无法融入这样一个城市,我抗拒这个城市的一切。尽管抗拒,内心里的天使告诉我:你要坚持下去,不能拖集体的后腿,还是要认真对待你的调查。我就是一次一次这样激励着自己,让自己坚持下去,到调查结束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真的是靠毅力坚持下来的。”

“二十天的相处,我对我的组员们也是很有感情的。我们从陌生到熟悉,甚至相依为命,分享一切,这份感情我觉得特别珍贵。在陌生的城市里,一起吃苦,一起分享苦难和快乐,现在回想起来,早已经没有当时工作带给我们的那种痛苦感受了,有的只是我们一起共患难的珍贵感情。在这里,我觉得我要感恩,感谢调查组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有缘在一个组,让我们认识彼此。”

“有苦有甜,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在这二十天的调查活动中,我真是觉得过得非常充实,让我体验到了从未体验过的生活,让我发现自己身上从未显露出来的特点,也让我学会如何更好地和别人相处,和陌生人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基础信任。这二十天将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笔。”

C同学来自HB省,参加此次田野实践,她记忆深刻……

“我很感谢当时那个坚持参加这个活动的自己,记忆深刻,终生难忘。这次活动教会我很多,在人与人之间,信任并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得到的。虽然遇到过欺骗我的人,但我还是要真诚待人,心中还是要有爱!面对突发事情时,还是要冷静对待,不要慌乱,自己要想办法应付!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尽量让自己避免危险!活动还是要经常参与,经历得多了自然懂得会多一点。”

Y同学来自NX自治区,第一次参加田野实践,她学会坦然面对失败:

“我最终突破了自己,变得比以前勇敢了,更活跃了。现在我学会了坦然面对失败,不会再去逃避,因为屡次逃避让我内心极为恐惧,而勇敢面对却让人觉得很踏实。现在我不会时不时地放弃自己,因为我发现有很多深处恶劣环境的人都在一直努力,而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

W同学参与田野实践的最大收获是对“团队协作”有了新的认识:

“……之前,只是在说‘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关于团队团结的名言,这次调研过程中,我算是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力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团队中一鼓作气、互相协作,那么,我感觉一切问题都不会是问题,但是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大家的心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的,就像两头牛犁地,一个往东走,一个往西走,劲儿使不到一块去,最后大家都很累……”

(二)“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的影响因素

1.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被访学生的性别、民族、学科类型和年级等因素对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影响。

模型中,从各自变量回归系数的显著度来看,对被访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情况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有性别、学科类型和年级,民族没有统计学意义。

(1)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男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发生比较女生增加38.6%。

(2)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人文学科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发生比较理工农医的本科生降低53.4%;社会科学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发生比较理工农医的本科生降低45.5%。

(3)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一年级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发生比较四年级本科生降低80.3%;二年级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发生比较四年级的本科生降低76.8%;三年级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发生比较四年级的本科生降低55.9%。

2.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生学科类型不同,其参与科研项目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人文学科本科生中,参与项目设计环节者最多,占其应答总次数(69)的27.5%;在社会科学和理工农医的本科生中,参与资料收集环节者均为最多,分别占其应答总次数的32.8%和29.5%。250名不同学科类型被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程度如表7所示。

3.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收获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生的学科类型不同,其参与科研项目的收获有所不同。人文学科和理工农医的本科生均认为参与科研项目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者最多,分别占其应答总次数的10.0%和10.3%;社会科学的本科生认为参与科研项目在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者最多,均占其应答总次数的10.1%。250名不同学科类型被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收获如表8所示。

四、简短的结论

结合研究所获取的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和深度访谈的个案资料,本研究发现:

(一)就大学生参与田野实践的状况而言,绝大多数本科生没有参与过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参与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中,参与环节多为资料收集,选题和资料分析环节的参与者相对较少;大多数本科生在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野外和入户调查者相对较少。

(二)就大学生参与田野实践的效果而言,学生们普遍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有的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时间的宝贵和人的潜能的无限可开发性。此外,参与田野实践的学生们对感恩、信任、失败等有了记忆深刻的全新认识;田野实践使他们感觉自己在团队协作能力、诚信意识、挫折承受能力、社会责任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

(三)就影响大学生参与田野实践的因素而言,研究表明,学生的性别、学科类型和年级对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显著影响;学科类型还影响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环节,社会科学和理工农医的学生多参与资料收集环节,人文学科的学生多参与项目设计环节;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收获方面,人文学科和理工农医的学生认为参与科研项目的最大收获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社会科学的学生认为,除了团队协作能力外,他们在实践能力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樊习英,袁彬,李安英.构建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周景辉,聂英杰.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3]江琴.通识教育模式的转变:从“概论型”到“经典精读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6).

[4]余德才,侯占平,胡社考.无学科界面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及其构建.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马早明,尹新珍.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模式:类型与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项目来源:本文为北方民族大学2014年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批准号JYYB201440)“‘田野实践型通识教育模式与效果研究——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